郭微
《幼兒園工作規程》強調:幼兒園要“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其身心和諧發展”。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客觀規律要求幼兒園必須做到“教養并舉,保教并重”,這是幼兒園開展業務活動的工作指針和原則,也是保證和提高教育質量的必由之路。創辦高質量幼兒教育是時代的迫切需求,保育工作作為幼兒園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品質在某種程度上體現了幼兒園的辦園品質。保育工作是瑣碎、繁雜、細膩的,這使得實行保育工作精細化管理顯得尤為重要。精細化管理的理念源于發達國家的一種管理理念,就是從大處著眼,從細微處入手,從規范日常管理、明確管理目標、細化管理單元、改進管理方式入手實現有效管理,力爭把每一項保育工作做精做細,牢固樹立“精心、精細、精品”的工作觀念,向精細化要質量,用精細化管理促提高,從而豐厚教育服務內涵,提高辦園質量。
一、制度先行,民主創新,精細化管理規范保育工作行為
1.健全保育管理網絡,人人有責。
成立由園長、主管副園長和保健醫、保育員組長及保育員組成的保育工作精細化管理小組,研究制訂精細化管理實施方案,建立分層管理,責任到崗的管理體制。園長重點負責研究理念、目標、方針、策略等決策化和思路化管理,為保育工作引領方向。副園長和保健醫、保育組長主要負責精細化管理的落實和推進,圍繞辦園理念確立保育工作的目標和具體可行的管理行為,細化為操作性強的流程和細則。保育員主要實行“誰的崗位誰負責”的崗位責任制,從而提高了全員參與管理的自豪感、責任心和使命感,形成了管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創新保育管理制度,規范行為。
制度是一切工作的準繩,讓制度會說話是保育工作精細化管理的前提和保證。“以精細化管理”的方法,認真梳理幼兒園保育工作的工作流程,深入分析工作環境,堅持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則,定期組織全體保育員結合工作實際對相關制度進行反思討論,哪些是應該繼承的,哪些是應該拋棄的,哪些是應該創新的,并說明理由。通過集體修訂,形成了《保育員一日工作流程及各環節要求》、《環境衛生制度》、《個人衛生制度》、《消毒隔離制度》、《保育工作的具體要求》、《幼兒一日生活制度》、《保育員教研制度》、《保育員月崗位考核細則》等31條保育工作的相關制度和細則,讓每個保育員都明白在哪個環節應該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明確了保育員一日工作各環節的常規要求,形成了每一項工作的質量標準,規范了保育員的工作行為和工作狀態。
二、以人為本,服務為先,以保研活動為平臺落實精細化管理
1.組織學習,明確精細化管理的每一個細節。
精細化管理的實質是落實,那么關注過程中的管理細節尤為重要。《保育員一日工作流程及各環節要求》制定后,如何執行是關鍵。首先是組織保育員學習領會,讓每位保育員都知道各環節自己該干什么、怎樣去干。
2.積極研討,強化精細化服務的意識。
定期組織保育員研討活動,學習了解幼兒常規的具體行為要求,從幼兒的需求入手,結合幼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給予幼兒適合的教育指導和精細化的服務。如:經過保育員的研討,根據幼兒戶外活動環節的需求設計了戶外活動便攜包,內放擦汗毛巾、飲用水、衛生紙、消毒棉簽、創可貼等,以滿足幼兒戶外活動時的各種需求,體現了精細化的服務意識。
3.開展技能比賽,優化完善精細化管理細節。
保育工作具體要求中進一步規范了保育員分發飯菜的步驟、擦桌子方法、開窗通風消毒要求、保育員整理床鋪的要求等,我定期組織保育員開展專項比賽,由保育員精細化管理小組成員當評委。比如:水果拼盤比賽、消毒餐桌比賽、幼兒個案分析問答、幼兒分飯比賽等,優化日常工作行為,提高工作效率,追求保育工作高質高效。
三、交流學習,強化評估,促進優質保育工作常態化
1.案例交流,互相借鑒。
我園每月開展一次案例交流活動,通過案例交流對自己和他人的個案做出反思,提高分析、解讀幼兒的能力。同時,通過對話交流活動,凝聚每個人的小智慧,形成幼兒園的大智慧。比如:在一次案例交流中,小班保育員介紹的“我為小花澆水”描述了如何通過此互動欄目引導幼兒多喝水并愉快記錄取得的良好效果,大家都非常認可,紛紛效仿學習。于是各班出現了“我為小汽車加油”、“我的小花長得壯”等互動欄目,形成了保育工作思路不斷創新的良性循環,達到了注重個案評估、互相交流的目的。
2.定期檢查,及時反饋。
通過制定詳細的《保育員月崗位考核細則》,從師德修養、工作過程、工作實績三個大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量化得分,注重對保育工作過程的管理,并加強監督,提高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比如:衛生每周一次定期檢查,一次不定期抽查,每月組織保育老師巡檢互查,每次檢查結果及時反饋,讓保育員知道錯在哪,哪里還有差距。每學期末實施家長評價、教師評價、自我評價等多方面工作相結合的評價方式,促使保育工作更加規范化、標準化、科學化。
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簡單,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將精細化管理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管理效果和服務效果。我們一路走來,有困惑、有失誤,更有收獲,但它并不是管理的最終目標,而是規范化和科學化管理的一個延續、一個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