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念(廣西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廣西南寧530023)
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可行性的研究
□陳 念(廣西師范學院體育學院廣西南寧530023)
軍事體育項目不僅僅是軍人練就殺敵本領和鍛煉身體的項目,把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也可以讓中學生提高國防意識、增強體質、自主獨立能力、團隊意識等,新課改的實施使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有了一定的可行性。通過調查分析得出的結果表明:受調查的學生對軍事體育項目比較感興趣,肯定了軍事體育項目的健身鍛煉功能與挑戰性等,大多的學生和老師認為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是可行的。
軍事體育項目中學體育課可行性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然而作為我國青少年主體的中學生受體質、思想、興趣、家庭和社會等因素的影響以至于他們的體育課及相關的體育運動無法得到充分的開展,使得體育課在某種程度上形同虛設,中學生的身體素質及心理健康等等每況愈下,那么如何才能改善現狀呢?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浪潮滾滾而來,新課程體系的課程功能、結構、內容、實施、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重大的創新和突破。《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體育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體育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軍事體育是體育的一種特殊形式,它是直接與軍事技能相融合,以一系列與軍事技能緊密相關的身體訓練為主要內容的體育運動。相比一般的體育活動,軍事體育中的一些項目更能夠吸引中學生的興趣,也更能夠幫助中學生健康成長。因此,軍事體育項目對于我國青少年健康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中學生是我國青少年的主體部分,把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的體育課堂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
1.1、研究對象
本文以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的可行性為研究對象,并以廣西南寧市第十九中學、廣西南寧市第三十三中學、廣西大學附中的在校學生為調查對象,這三所學校分別地處城中村和城郊及市區,這三所學校既有高干子女也有務工子女,總的來說,這三所學校覆蓋的各種家庭背景的學生,對研究的結果具有代表性。
1.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大量查閱中國知網的一些與本次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通過收集和整理相關的文獻資料,進一步對文獻資料的觀點進行總結和分析,總結出中學體育課現狀和中學生對軍事體育項目感興趣的因素,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依據。
(2)問卷調查法。
采用隨機抽樣法,對廣西南寧市第十九中學、廣西南寧市三十三中學、廣西大學附中各300名學生進行關于本研究的相關內容的問卷調查,發放問卷900份,回收90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卷876份,有效率為97.3%。
(3)實地教學、觀察法。
根據研究需要對廣西南寧市第十九中學的初12(03)、12(04)、高12(01)、12(02)班進行了軍事體育項目(軍體拳)的實地教學。
采用方法:
①利用體育課對以上每個班級進行兩次授課;
②利用第九節課對自愿參加授課的學生進行授課;
③授課完后進行問卷調查;
④對廣西南寧市第十九中學、廣西南寧市三十三中學、廣西大學附中的體育課進行實地觀察。
(4)訪談法。
對廣西南寧市第十九中學的所有體育教師和部分其他科目的老師以及廣西南寧市第十九中學、廣西南寧市三十三中學、廣西大學附中的部分學生進行訪談,在訪談中了解中學體育課學生心理現狀、教師教學手段、教師和學生對把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的建議與意見、學生對軍事體育項目課程教學后的感受以及把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的興趣等情況。
(5)數理統計法。
利用計算機對問卷調查的有效數據進行統計和處理。對中學生學習軍事體育項目的興趣進行綜合研究與分析。
通過文獻資料、實地考察和訪談法的研究發現一些中學還處在老套的體育教學模式,雖然中學課改的大綱早已頒布要求實施,很多學校都在著手摸索課改的新路子,但是由于學校的場地設施以及器材不齊全,加上體育教師的師資力量不足等原因,一些中學目前還處在老一套的體育教學模式,老式的體育課已經無法滿足現在的學生身心發展需求。
大部分中學正在開始摸索新課改的道路,并能有效的利用學校場地器材以及師資力量結合學生興趣愛好和身心發展等特點進行創新性的教學,但是這些探索性的教學還沒有成熟定型,內容也不夠豐富,還處在摸索期。
當代中學生總愛跟著潮流追星,而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卻沒有像追星熱潮一樣的猛漲,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不夠強,社會責任感的缺失不符合我國和諧文化的發展要求,也極易引起社會道德水準的滑坡和不良風氣的盛行,青少年犯罪的比例日趨增多正體現出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學校體育以健身育人為主,要學習健身科目,這里面不僅要強健學生的身體,同時也要通過體育課使學生學會如何做人、做事,學會如何增強社會責任感。總言之,通過體育教學影響學生的身體、思維和行動來培養合格的人才。
軍事體育的內涵是指任何社會人群,只要出于對國家安全和戰爭準備,提高作戰主體戰斗力的目的,選取與戰斗密切相關的身體訓練為體育的主要內容,其所參與的就是軍事體育。說明軍事體育項目不僅僅只在軍隊開展,還能在廣大群眾中開展。劉可夫教授認為“軍事體育向社會擴展,向廣大民眾傳播,其主要目的是為了使廣大民眾在和平時期樹立國防觀念,增強國防意識。”
當代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棟梁,他們不僅肩負著建設祖國和實現祖國偉大復興的重任,同時也承擔著保衛祖國的責任和義務。在中學生中進行軍訓,是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當代中學生多出身在獨生子女家庭,他們都是父母的掌中寶,無形中受到父母自覺不自覺的寵愛,基本都是父母捧著長大的一代。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由于受到父母的溺愛,遇到的挫折很少,即便遇到挫折,父母也會幫其解決,使之缺乏艱苦生活的磨練和社會實踐。
我國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文化代表者之一孟子日:“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對中學生進行軍事體育教育,有利于培養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使之樂于奉獻、頑強拼搏、積極進取,增強了團隊協作精神;有利于磨練勇敢頑強的意志品質,增強中學生遵紀守法觀念,使中學生樹立牢固的社會主義責任感,發揚光榮的革命傳統;還有利于提高其軍事素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都有電腦了,擁有手機、ipad的中學生也越來越多,這些都為學生的“夜生活”增加了許多色彩,許多學生很晚了還躲在被窩里玩手機游戲、QQ等,嚴重影響了其身心健康,更有甚者周末在家通宵達旦地玩網絡游戲,不僅造成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體免疫力的下降,而且造成了人格扭曲,一些暴力的游戲甚至造成中學生模仿到現實中,導致中學生犯罪比例日趨增多。對中學生進行軍事體育教育,既可以起到體育強身健體功能,還能起到道德的教育功能,使中學生樹立牢固的社會主義信念,發揚光榮的革命傳統。軍事體育項目如:軍體拳、防身術、障礙跑、攀巖、定向越野、野外生存、武裝越野等項目,尤其是野外生存,可增強中學生社會實踐與野外生存能力,減少中學生校外意外傷亡的發生。
4.1、新課改給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提供了機會
新課改重新定位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新課改的實施讓學生在完成必要的體育科目學習的同時有了更多更好的機會選擇自己喜歡的體育項目。《全日制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體育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體育學習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此次課程改革所產生的深刻變化,將反映在教師的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學行為的改革上,因為任何一次課程改革的設想,最終都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然而任何一種新觀念的確立,都是對舊觀念的一種變革、一種挑戰,其艱難性不言而喻。那么課程改革從何入手?實踐使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深刻認識到,觀念的更新是課程改革的突破口,不樹立新的教學觀念,課程改革難以開展,更難以持久和深化。新課程標準下的體育教學,是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的提高為目標,并構建了技能、認知、情感、行為等領域;融合了體育、生理、心理、衛生保健環境、社會、安全、營養等諸多學科領域的有關知識。并且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自我發展的需要。新課程改變了傳統的按運動項目劃分課程內容和安排教學時數的框架,根據三維健康觀、體育自身的特點以及國際課程發展的趨勢,拓寬了課程學習的內容,將課程學習內容劃分為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軍事體育項目的引入將一定程度上豐富著這五個領域的內容,同時也給學生有更多的選擇而不是總選擇一些相對枯燥無味的體育項目來鍛煉。
4.2、中學生對軍事體育項目引入體育課堂的興趣情況
軍事體育項目不僅是軍隊為了提高戰斗力來保衛祖國、抵抗侵略的訓練科目,還融合古代人為了謀生捕殺獵物的各種本領,經過世代的傳承和發展演變形成了現在系統的殺敵訓練科目。在戰場上其具有很大的近身殺傷力,在舞臺上卻具有很大的觀賞性。軍事體育項目教育是融軍事教育和體育教育為一體的現代教育方式之一,其設置的指導思想、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手段和教學過程的控制等方面,有其自身特殊要求。當代學生軍事教育和軍事訓練是建立在未來人才培養和未來國防建設發展兩個出發點相統一的現代教育。現在軍事理論教育及軍事體育訓練已經成為我國高校教育的必修課,在我國高校基本都設有軍事理論教育和軍事科目訓練(一般隊列訓練加上部分閱兵表演的軍事項目訓練),而中學基本都是為期一兩周的隊列訓練而已。一些國家在中學早就開展了軍事體育課,而在我國中學的軍事體育項目訓練中,除了一般的入學軍事訓練外基本都是一片空白。隨著課改的進行,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有著自主選擇權去選擇學習自己感興趣或者想體驗學習的體育科目,軍事體育項目的引入使得學生的選擇更為廣闊,同時也能滿足部分中學生對軍事體育項目的好奇和體驗等,而不只是待在電視機或者電腦面前觀看軍事連續劇而已。
調查結果可以知道,大多的中學生對學習軍事體育項目的動機不明確,對于學習軍事體育項目的興趣不是很大,也沒有學習軍事體育項目的意識,有51.7%的中學生在上軍事體育課前對學習軍事體育項目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喜歡軍事體育項目的學生只有15.1%,33.2%的學生不喜歡軍事體育項目。經過實地教學后,上過軍事體育課(軍體拳)的212名學生中55.2%的學生喜歡上軍事體育課,不喜歡軍事體育項目的學生降到了19.3%,保持無所謂的學生也只剩下25.5%,這結果讓人覺得比較理想。
4.3、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的可行性
據了解大部分中學生對軍事體育了解少之又少,只是通過軍訓知道隊列隊形的要求,極少接觸軍體拳等項目。但經過給學生傳授軍事體育項目的軍體拳、障礙賽跑、投彈、越野跑等項目技術動作要領,技術的關鍵技巧,鼓勵學生克服困難。以及重點介紹部分接近學校體育的項目的理論知識(無線電收發報、航海多項、飛機跳傘、滑翔等軍事體育項目只能做舉例,普通中學沒有相關器材)。學生學習后覺得軍事體育項目能強身健體,可以防身,還有覺得瀟灑和出于好奇等,而訪談中了解到比起軍體拳,學生們更喜歡武裝越野、野外生存等更具挑戰性的軍事體育項目,雖然大部分學生對于學習軍事體育項目的動機不是很明確(也許這與沒受過相關軍事體育理論教學有關),但是大部分學生上了軍事體育課后對軍事體育項目更加向往。所以,學校如果開設軍事體育項目的課程,應該需要加強中學生對學習軍事體育項目的理論、特性知識的了解,提高他們對軍事體育項目的認識,以此提高他們學習軍事體育項目的興趣、意識。

表1 中學生對軍事體育項目引入體育課的興趣調查

表2 中學生認為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的可行性調查(多選題)
由表1調查結果可知,54.1%的中學生對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感興趣,比不感興趣的學生(45.9%的學生不感興趣)略高。表2的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學生認為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是可行的。其中,因為新課改后自己可以選擇喜歡的體育項目的學生有80.5%,認為軍事體育項目具有挑戰性且可以強身健體的學生有58.6%,對軍事體育項目好奇的學生也有50.3%。認為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不可行的也不少。其中,因為軍事體育項目較難而不可行的的占37%,認為場地設施匱乏而不可行的有47.6%,認為師資力量不足而不可行的占63.4%,認為是其它原因而不可行的只有33.2%。在對廣西南寧市第十九中學教師的訪談中,大部分教師都認為軍事體育項目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是可行的。原因有新課改讓學生有了自主選擇權來選擇喜歡學習的體育項目,當代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缺少意志鍛煉和身體鍛煉,自我獨立和團隊意識不強等,軍事體育項目項目的引入對于中學生來說是一個鍛煉提高的機會,但是不少教師也擔心軍事體育項目的引入有可能會帶來諸多問題,比如教學事故、教學設施、教師技能等條件的不允許。
總的來說,從教室訪談和學校體育課改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是可行的。
5.1、結論
大部分的中學生對軍事體育項目感興趣,同時也有大部分的中學生覺得新課改的前提下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是可行的。他們肯定軍事體育項目具有激發人體潛能和健身功能,并且認為軍事體育項目有益身心健康,比起大眾體育和普通學校體育,軍事體育項目更能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充分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進取精神。通過學習軍事體育項目,能使學生提高社會責任感、自我生存能力、自我保護意識和團結協作等。
軍事體育理論教學的不足和一些客觀存在的問題對部分學生覺得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有一定的影響。
5.2、建議
(1)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的可行性可使中學生在軍事體育項目鍛煉中提高身體素質、自主獨立能力、團體意識、自我控制能力,同時使學生心理特征和精神風貌都得到改善等;
(2)完善體育場地設施,特別是與軍事體育有觀點一些設施建設,為軍事體育項目引入中學體育課堂做好物質保障;
(3)加大師資力量的培養,挖掘和改善可引入中學體育課堂的軍事體育項目,滿足當代中學生的學習需求,把軍事體育項目的開設規范化,促使中學體育教學內容走向多樣化。
[1]魯江.軍事體育引入大學體育的可行性研究[J].內江科技, 2009,30(5).
[2]吳杰.對普通高校開設軍事體育選修課的思考[J].黑河學刊, 2010.03.
[3]王文亞.新課改下中學生體育課興趣的培養[J].新課程學習:上,2011(12).
[4]劉大維.軍事體育對青少年社會化的影響[J].湖南人文科技學院學報,2012(3).
[5]李武祥,羅亮宇,彭博.中學生體育課學習現狀調查研究[J].內江科技,2012(10).
[6]賀南,毛進紅,盧紅軍.在軍事體育教學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J].科教文匯旬刊,2009(6).
G807
A
1006-8902-(2016)-11-LXY
陳念(1988-),男,廣西興業人,退伍軍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學校體育學與體育運動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