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園欣(南京體育學院民表系舞蹈表演教研室江蘇南京210014)
術課課后練習中熟慮-沖動雙系統模型的初步構建
□呂園欣(南京體育學院民表系舞蹈表演教研室江蘇南京210014)
想要盡快掌握術課上所教授的運動技能,除了正確的學習方法還要保證有一定的練習量。而課堂教學時間和課時量有限,需要課后自主練習加以鞏固。但學生進行術科課后練習的行為并不是“純理性”的決策過程,外顯、精細的理性態度和啟發式的非理性加工過程都能決定其行為。本研究對術課課后練習中熟慮-沖動雙系統模型進行了分析與設想,希望找出影響學生進行術課課后練習的心理因素。并期望日后通過這一模型的構建,對學生進行術課課后練習的行為產生積極影響。
課后練習熟慮系統沖動系統
在運動健身領域,以理性決策做為基礎形成的相關理論認為:只要認識到從事運動的好處,就能產生參與運動的意圖和動機,并進行相應的規律的體育運動。Schwarzer認為通過以下兩條路徑可以提高對運動行為的解釋:(1)加強對于意志決斷的相關研究;(2)引入情感作用,例如加強對態度情感成分的研究。
計劃行為理論(TPB)和健康行為過程取向理論(HAPA)中所說的態度——行為間的關系是一種純理性加工的過程。而人的行為并不是“純理性”的決策過程。外顯、精細的理性態度可以決定行為,啟發式的非理性加工過程也能決定其行為。神經科學等其它學科也研究了這兩種系統的獨立存在。所謂RIM,即熟慮—沖動模型(Reflective-impulsive Model),是Strack等人針對社會行為所提出的。這一模型假設相關信息在兩個分離的系統里平行加工,并通過多種渠道經行聯系。熟慮系統的作用路徑是:行為選擇-形成行為意圖-啟動行為計劃-行為意圖幫助行為實施。沖動系統的作用路徑是:知覺刺激-激發沖動系統中更多成分-激活行為。
術課的主要教學內容是某一方面的運動技能。技能是人們在活動中運用知識經驗,經過練習從而獲得的完成某類任務的動作方式及心智活動。運動技能是按一定的技術要求完成某種動作的能力。運動技術相當于操作性知識,是一種客觀精神文化。運動技能與技術動作不能相互分離,它們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統一于運動技能學習的過程之中。運動技能的形成分為動作的認知階段、動作的聯系階段、動作的完善階段,即泛化相、分化相、鞏固相和自動化相。運動技能可以理解為動作的連續反應,即:刺激引起反應,第一個動覺反饋調節第二個動作,第二個動覺反饋調節第三個動作。運動技能的提高以神經系統的分化程度提高、知覺清晰性和肌肉動作協調性提高、視覺反饋作用的減弱、動覺反饋作用的加強、意識參與程度的減少為標志。
幾乎所有理論都認為,想要掌握運動技能并盡快熟練,除了正確的學習方法,一定的練習量是必備條件。而因為課堂教學時間和課時量的限制,這僅僅依賴課堂是難以得到保證的。
以體育舞蹈的課后練習為例。如果學生能充分認識到課后練習對于掌握和提高體育舞蹈技術技巧的益處和必要性,則熟慮與沖動系統方向是一致的,且練習與效價情感會形成情感聯接。這樣,兩個系統就會增強學生在課后進行體育舞蹈練習的主動執行。但是,如果兩個系統是彼此沖突的,學生能夠認識到體育舞蹈課后練習的好處,但因為種種原因認為練習過程是不愉快甚至痛苦的,將體育舞蹈課后練習與負效價情感進行聯接,則熟慮系統和沖動系統都會在一定情況下對學生進行體育舞蹈課后練習的意愿產生控制。

在鍛煉的相關理論中,鍛煉行為不僅由其所帶來的效益決定(熟慮系統),同時也由理性控制之外的其它力量所左右(沖動系統)。單純關注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全面不足夠的。術科課后自主練習行為也是同樣,不僅由其所帶來的效益決定,例如動作得以熟練、技術得以提升等等(熟慮系統),也由理性控制之外的其它力量所驅使(沖動系統)。所以,有必要在相關領域構建包含熟慮、沖動兩個系統的雙系統模型,以解釋學生參與術課課后練習的動機,從而從多方面促進學生所學術課的動作技術水平的提升。
由RIM可知,熟慮系統和沖動系統可以共同影響人的決定。熟慮系統和沖動系統對于行為的具體作用會受第三變量的影響。所以,熟慮-沖動雙系統的構建應包括熟慮前因、沖動前因和可改變前因權重的調節變量。
熟慮前因的篩選。熟慮系統前因主要包括了合理態度及限制標準等。在熟慮系統中認為行為是經過推理后對行為的可行性和需求性產生理性決策。如果執行是可行的且結果的積極的,行為決策就會與行為結果相聯系。結合術課教學的實際情況,,擬依據健康信念、自我效能等理論選取前因如下。
沖動前因的篩選。沖動前因是指時空上較接近的外界刺激和情感反應及聯合行為所共同激活從而建立的強化形成聯合線索。主要包括了自動情感反應,自動趨-避行為趨勢等。在普通日常領域的研究中有較為明確的目標,所以自動趨避行為比較容易測量。但是運動領域中所涉及的范圍很廣,如果針對其中某一個目標的測定并不能代表整個身體活動的趨避趨勢,所以在這里,擬用身體活動情感鏈接(自動情感反應)來反映研究中的沖動系統。

結合熟慮系統和沖動系統對學生進行術課課后練習的影響,構建術課課后練習中熟慮-沖動雙系統的設計如下:

目前,對于術課課后練習中熟慮-沖動雙系統模型構建的研究還在進行之中。對于測量與檢驗部分,做了相關設計,但未進入實際測量階段。
相對于熟慮系統中內容形成多以意識經驗作為基礎的情況,言語測量的方法更適用于沖動系統前因的測量。測量沖動的方法需要滿足至少三方面的條件:(1)由外界刺激所引發的,能產生行為反應的相關鏈接結構;(2)意志不能控制沖動的形成,所以測量沖動時要減少意識的控制;(3)沖動的評估需要足夠的敏感度,以捕捉沖動強度的精確變化。
測驗對象:從南京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體育藝術表演專業、民族傳統體育專業、舞蹈表演專業、體育教育專業、體育新聞專業共選取在校大學生200名參與測驗,年齡在18-23歲。在校期間全部有術課學習的經歷在半年之上。
測量工具:擬通過熟慮系統問卷、社會贊許量表、意志品質量表和國際體力活動量表來進行相關測試。其中熟慮系統問卷包括風險知覺、消極結果期待、積極結果期待、恢復自我恢復、應對自我效能、練習自我效能、主觀認知、社會支持、練習態度幾方面。社會贊許量表擬采用馬洛·克羅恩社會贊許量表進行測量。意志品質量表擬采用李佑發編制的BTL-L-YZ1.0量表。國際體力活動量擬采用最近7天回憶量表的簡版。此外,擬采用SC-IAT測量情感聯結。預期結果。(1)對于術課課后練習活動而言,熟慮系統、沖動系統是獨立存在的兩個系統和心理加工過程。既然術課課后練習活動是由這兩個系統共同決定的,那么熟慮-沖動雙系統模型是可以用來解釋和預測術課課后練習活動的;(2)術課課后練習中,熟慮系統對練習活動的具體影響和沖動系統對練習活動的具體影響,有待進一步測試以期得出具體結果;(3)熟慮-沖動雙系統(RIMPA)中各變量間的相互作用有待具體研究。
[1]WEBB T L,SHEERAN P.Does changing behavioral intentions engender behavior change?A meta-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evidence[J].Psychol Bull,2006,132(2).
[2]LIEBERMANMD,GAUNTDT,etal.Reflectionand reflexion:A socail cognitive neuroscience approach to attributional inference[J].Arv Exp Soc Psychol,2002,34(1).
[3]劉俊升,桑標.內隱-外顯態度的關系及其行為預測性[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報),2010,28(2).
[4]陸雯.大學生鍛煉動機的形成及其對鍛煉行為的影響:基于SDT的預測與干預[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2.
[5]許昭,毛志雄.身體活動熟慮-沖動雙系統模型的構建與檢驗[J].體育科學,2015,35.
G804
A
1006-8902-(2016)-11-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