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心慧 張 釗 黃垚森 蘇正活 謝月恒 岑鳳蘭
(1 陽江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陽江,529500; 2 陽江市中醫醫院康復科,陽江,529500)
?
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脾胃氣虛證功能性消化不良臨床研究
梁心慧1張 釗2黃垚森1蘇正活1謝月恒1岑鳳蘭1
(1 陽江市中醫醫院脾胃病科,陽江,529500; 2 陽江市中醫醫院康復科,陽江,529500)
目的:研究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脾胃氣虛為主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臨床療效。方法:將臨床診斷脾胃氣虛證或為主癥型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21例隨機分為觀察組(120例)和對照組(101例),對2組Hp感染者均加用四聯抗Hp治療10 d,觀察組同時應用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對照組應用嗎丁啉治療,2組均以14 d為1個療程,連服2個療程,隨訪觀察4周,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主要臨床癥狀、舌質、舌苔、脈象等指標的變化。結果:黃芪建中湯治療脾胃氣虛為主癥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脾胃氣虛為主癥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治愈率高、療效顯著等特點,值得臨床推廣辨證應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氣虛證;黃芪建中湯;臨床療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由胃和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引起的癥狀,目前西醫治療FD多針對改善胃腸動力,采用多潘立酮等藥治療,近年來發現幽門螺桿菌(Hp)感染對FD有重要影響,臨床給予相應治療,總體療效不理想,目前有研究[1]表明,中藥治療FD具有潛在的療效,中醫學認為FD的病機在于脾虛為本,氣機阻滯,升降失司,病位主要在胃,涉及肝脾兩臟。本研究在治療上以脾胃升降理論為指導,調理脾胃氣機為原則治療FD,采用黃芪建中湯加減作為觀察組治療并進行研究分析取得一定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自2012年8月至2015年7月期間在陽江市中醫醫院就診,并在治療前1周經電子胃鏡、13C呼氣檢測或快速尿素酶試驗等檢查,排除引起這些癥狀的器質性疾病,結合中醫四診合參診斷為脾胃氣虛為主癥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221例,按照隨機分為觀察組(120例)和對照組(101例)進行臨床研究。觀察組120例,男50例,女70例;年齡19~82歲,平均38.5歲,病程0.5~5.0年。對照組101例,男49例,女52例;年齡17~78歲,平均36.7歲,病程0.5~4.8年。2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Hp感染、夾雜證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所有病例治療期內及隨訪期內未服用過其他中西藥,也未患有各系統嚴重疾病。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羅馬Ⅲ標準[2]存在以下1項或多項癥狀至少6個月:1)餐后飽脹不適;2)早飽;3)上腹部疼痛;4)上腹部燒灼感。沒有可以解釋上述癥狀的功能性疾病,近3個月X線片、胃鏡檢查排除消化性潰瘍、食管炎性反應、消化道腫瘤等器質性病變;腹部超聲、肝功能檢查排除肝、膽、胰腺器質性病變。表現為上腹痛綜合征、餐后不適綜合征或兩型重疊,臨床診斷為功能性消化不良。
1.2.2 中醫診斷標準[3]參照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制定的,(2010)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4],主癥:1)脘腹痞滿隱痛,勞累后加重或饑餓時疼痛;2)納差而飽;3)大便溏軟;4)舌質淡,體胖有齒痕,苔薄白或白膩。次癥:1)泛吐清水;2)噯氣不爽;3)口淡不渴;4)頭暈乏力;5)脈細弱。證型確定:具備主癥2項加次癥1項,或主癥第1項加次癥2項,即可診斷為脾胃氣虛證。臨床可有夾雜其他證型,如脾胃氣虛證合并肝氣郁結,稱為脾虛氣滯證;如脾胃氣虛證兼夾痰濕或血瘀,稱為脾虛痰阻;如脾胃氣虛證合并食積,稱為脾虛食滯證等,臨證當以辨脾胃氣虛為主癥。

表1 2組患者臨床基本資料比較
1.2.3 排除標準 1)有胃食管反流性疾病、慢性萎縮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病史者;2)惡性腫瘤患者;3)精神障礙者;4)嚴重消耗性疾病者;5)有嚴重的心力衰竭、腦癱、肝腎或血液系統疾病者;6)有多潘立酮過敏者,抗Hp患者對青霉素過敏或鉍劑使用禁忌者;7)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8)有胃腸道手術史者。
1.2.4 Hp感染的診斷標準 本次研究依據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內容[5],符合胃黏膜組織RUT陽性或13C UBT陽性即判斷為Hp現癥感染。采用安徽養和醫療器械設備有限公司研制的YH08型13C紅外光譜儀和天津瑞愛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幽門螺桿菌檢定卡。
1.2.5 Hp感染根除判斷 在根除治療結束停用相關藥物至少4周后進行,符合13C UBT陰性或基于胃竇、胃體2個部位取材的RUT均陰性即判斷為Hp根除。
1.3 治療方法 對收集的116例檢驗為現癥Hp感染患者,均依照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制訂的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抗Hp用藥:膠體果膠鉍劑300 mg+埃索美拉唑鎂腸溶片20 mg+2種抗菌藥物(阿莫西林膠囊1.0 g+拉霉素分散片0.5 g),均2次/d,口服,共10 d。同時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口服黃芪建中湯加減或嗎丁啉片,2組均14 d為1個療程,連續口服2個療程,隨防觀察8周,療程中不得服用其他中西藥物和使用其他治療措施,飲食中以清淡軟食為主,忌食辛辣、生硬、寒涼等刺激性食品。
1.3.1 觀察組 脾胃氣虛證口服黃芪建中湯,藥方選擇黃芪20 g、桂枝12 g、白芍12 g、大棗12 g、生姜10 g、炙甘草6 g、飴糖30 g,水煎1劑/d分兩次溫服。脾胃氣虛證為主夾雜其他證型者,隨證加減,脾虛氣滯者加黨參20 g,白術15 g,茯苓10 g,陳皮10 g,木香10 g,砂仁6 g;脾虛痰阻者加茯苓10 g,白術10 g,半夏10 g,厚樸10 g,陳皮10 g,蒲黃10 g,莪術10 g;脾虛食滯者減大棗加山楂15 g,麥芽20 g,神曲10 g,雞內金10 g。
1.3.2 對照組 均口服嗎丁啉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3次/d,每次10 mg溫開水飯前送服。
1.4 療效標準 參考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制定,2010年版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醫結合診治共識意見的判斷標準:1)臨床治愈:癥狀、體征基本消失,療效指數≥90%,保持2個月以上不再復發;2)顯效:癥狀、體征明顯減少或改善在2級以上,或70%≤療效指數<90%;3)好轉:癥狀、體征減輕或改善在1級以上,或30%≤療效指數<70%;4)無效:癥狀、體征均無好轉,療效指數<30%。分級與評分的關系為0級0分,Ⅰ級3分,Ⅱ級5分,Ⅲ級7分。療效指數計算方法:療效指數=(治療前證候總分-治療后證候總分)/治療前證候總分×100%。

2.1 2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療效對比統計分析,觀察組治愈率34.2%,有效率93.3%;對照組治愈率18.8%,有效率79.2%。觀察組和對照組的治愈率以及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數,%)
注:與對照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比較,*P<0.05;**P<0.05。
2.2 2組患者FD癥狀分級評分比較 觀察組與對照組進行FD癥狀分級評分對比統計分析,2組治療前癥狀分級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前、后同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癥狀分級評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中2組共221例患者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見表3。

表3 2組患者FD癥狀分級評分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治療前同組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指具有胃和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引起的癥狀,經檢查排除引起這些癥狀的器質性疾病的臨床綜合征,慢性持續性或反復發作性中上腹部征候群,是脾胃病科臨床最常見的疾病之一[6],幾乎人人都曾有過消化不良的癥狀,有時癥狀相當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主要癥狀包括:上腹痛、上腹灼熱感、餐后飽脹和早飽等,屬于中醫學“痞滿”“胃脘痛”“積滯”范疇。目前現代醫學對FD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確,考慮其病因和發病機制可能與胃腸運動障礙等因素有關[7],臨床采用質子泵抑制劑、促胃腸動力和抗抑郁劑等藥物治療,很多患者療效不理想。FD患者餐后胃竇運動功能的減弱導致了患者胃排空的延遲,有人觀察表明[8]黃芪建中湯對FD大鼠胃排空功能的調節作用和嗎叮啉相當,作為重要的腦腸肽P物質(SP),主要存在于中樞神經系統、脊髓背根和腸道神經系統,它以激素的形式或作為神經遞質參與胃腸道運動的調控,SP在腸道主要分布于近端小腸和結腸可促進胃腸道平滑肌收縮和蠕動,裘秀月等[9]研究結果顯示,采用黃芪建中湯治療的觀察組SP明顯升高,提示其治療FD可能是通過提高SP水平促進胃腸排空的。
功能性消化不良羅馬Ⅲ診斷標準,給FD的臨床診斷提供了依據,雖然中醫在對FD的認識上缺乏統一標準,在辨證分型、治療方法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但中醫藥在長期治療FD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中西醫結合治療FD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10],黃芪建中湯出自《金貴要略·血搏虛勞篇》“虛勞里急,諸不足。黃芪建中湯主之”,是張仲景所創的一首名方,由黃芪、桂枝、白芍、灸甘草、生姜、大棗、飴糖所組成,方中以甘溫之黃芪發揮補中健脾益氣功效;以辛溫之桂枝發揮溫陽化氣、祛除寒邪功效;以酸甘之白芍和營斂陰、柔肝緩急、調理脾胃功效;方中生姜具有溫胃散寒之功效,大棗具有補脾益氣、凋中和營衛之功效,飴糖具有補脾緩急,溫中補虛之功效;炙甘草具有和中益氣之功效。依據夾雜證型結合諸味藥性特點辨證加減,在脾虛食滯證中減大棗以防其滯膩障脾作用。全方共奏溫中補虛、緩急止痛之功效,尤其對于脾胃氣虛以及陰陽俱虛者有較好療效。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2012年制訂的“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中指出:根除Hp可使1/12~1/5的Hp陽性FD患者的癥狀得到長期緩解,本次研究對221例中Hp陽性的患者同時進行規范抗Hp根除治療[11],排除Hp感染因素對研究療效的影響。本研究對221例脾胃氣虛為主癥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隨機分組治療進行對比觀察,應用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脾胃氣虛證,以及其夾雜的證型如夾雜脾虛氣滯證、脾虛痰阻、脾虛食滯證型,在療效評價方面2組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應用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組具有癥狀緩解率高、療效顯著等特點。脾在五臟關系中處于中心地位,張景岳有“治脾以安五臟”之說,通過補脾,使脾氣健旺,“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虛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發病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臨床使用黃芪建中湯加減扶脾法治療此類疾病獲得良好療效,觀察組治療過程中未見明顯不良反應,且費用低廉,值得臨床推廣辨證應用。
近年來醫學界對FD與胃腸激素關系的研究,以及中醫藥對胃腸激素影響等方面的研究[12],認為中醫所特有的因人而宜理論,尤其在改善患者自覺癥狀方面,對FD的治療具有其獨特的功效[13]。中醫藥治療FD研究取得了一些新進展,本研究顯示黃芪建中湯加減治療脾胃氣虛為主癥的FD方面獲得了較好的療效,伴隨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醫診療規范的臨床實施,中醫藥診療FD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對此需要進一步進行深層次多樣性研究,加強遠期療效以及復發率的動態觀察,為研發高效新藥[14]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提供切實可靠的科學依據。
[1]王浩.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醫研究進展[J].亞太傳統醫藥,2010,6(3):113-115.
[2]羅馬委員會.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Ⅲ診斷標準[J].胃腸病學,2006,11(12):761-765.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7.
[4]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系統疾病專業委員會.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2010)[S].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31(11):1545-1549.
[5]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桿菌學組.第四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S].胃腸病學,2012,17(10):618-625.
[6]付朝偉,徐飚,陳維清,等.中國大城市腸易激綜合征和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抑郁、焦慮現況研究[J].中華消化雜志,2006,26(3):151-154.
[7]楊云生,彭麗華.功能性胃腸病羅馬診斷標準與研究現狀[J].解放軍醫學院學報,2013,34(6):541-543.
[8]王垂杰,白璐,姜巍.和胃理氣方對功能性消化不良肝郁模型大鼠胃動素、P物質的影響[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09,4(2):91-94.
[9]裘秀月,徐珊.黃芪建中湯對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腸動力影響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醫藥科技,2008,15(3):176-177.
[10]張萬岱,危北海,陳治水,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結合診治方案(草案)[J].中國中西醫結合消化雜志,2004,12(6):381-383.
[11]劉灝.根除幽門螺桿菌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預后影響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2014,218(27):49-50.
[12]陳蘇寧,梁靚靚,史業東.胃痛消痞方對脾胃虛寒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腸動力和胃動素的影響[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10,18(7):699-702.
[13]甘德春.中醫辨證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5,12(10):122-125.
[14]朱丹薇.中醫藥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進展[J].河南中醫,2014,34(12):2504-2505.
(2015-09-19收稿 責任編輯:張文婷)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Huangqi Jianzhong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 Insufficiency of Spleen-qi and Stomach-qi Syndrome
Liang Xinhui1,Zhang Zhao2,Huang Yaosen1,Su Zhenghuo1,Xie Yueheng1,Cen Fenglan1
(1DepartmentofSpleenandStomachDiseaseofYangjiang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Yangjiang529500,China;2DepartmentofAcupunctureandRehabilitationofYangjiangHospit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Yangjiang529500,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icacy of Huangqi Jianzhong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 insufficiency of spleen-qi and stomach-qi syndrome.Methods:A total of 221 cases of the spleen-qi and stomach qi insufficiency syndrome or the main syndrome of functional dyspeps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12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01 cases).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Hp infection were treated with quadruple anti-Hp therapy for 10 days.The control group used domperidone,and the treatment group used Huang qi Jianzhong decoction on the basis of domperidone.Fourteen days for 1 course,and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by 2 courses and followed up for 4 weeks.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indexes of tongue nature,furred tongue,pulse condition,and so on i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difference of efficacy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reating Functional dyspepsia with insufficiency of spleen-qi and stomach-qi syndrome by Huangqi Jianzhong decoction can achieve high efficacy,and it is worthy to be used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Functional dyspepsia; Insufficiency of spleen-qi and stomach-qi syndrome; Huangqi Jianzhong decoci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梁心慧(1962.10—),男,本科,主任醫師,陽江市中醫醫院,研究方向:消化系統疾病的臨床診治,E-mail:465594841@qq.com
R285.6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6.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