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倩 范 穎 梁茂新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沈陽,110847)
?
菟絲子潛在功能的發掘與利用
劉 倩 范 穎 梁茂新
(遼寧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沈陽,110847)
比較菟絲子在古代本草、古方劑和2015版《中國藥典》中的功用,確認歷代本草所述基本功用已被《中國藥典》收錄。但由古本草提煉出來的壯筋骨、生津止渴、安神、止血等功能,以及古代含菟絲子復方用于消渴、痹病、中風、癰瘡、諸痛、淋澀等病癥,《中國藥典》尚未收錄。結合現代藥效學研究情況,初步確認壯筋骨、生津止渴、調精種子、祛風散寒除濕、平肝息風是菟絲子的潛在功用。
菟絲子;《普濟方》數據庫管理系統;潛在功用
菟絲子入藥歷史悠久,《本草經》列為上品,“味辛,平。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汁去面皯。”主要用于跌打損傷與虛損不足。《名醫別錄》記載菟絲子“味甘,無毒。主養肌,強陰,堅筋骨,主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余瀝,口苦,燥渴,寒血為積”。《別錄》與《本草經》對菟絲子“味”之認識明顯不同,新增“主治莖中寒,精自出,溺有余瀝,口苦,燥渴,寒血為積”諸用。《藥性論》取“治男子女人虛冷,添精益髓,去腰痛膝冷。又主消渴、熱中”;《日華子本草》以其“補五勞七傷,治鬼交泄精,尿血,潤心肺”。兩書擴大了補益病證范圍,并拓展用于消渴、熱中和尿血,明確菟絲子作用趨勢的臟腑定位。《本草圖經》認為“此藥治腰膝去風,兼能明目。久服令人光澤,老變為少”。增加“治腰膝去風”“明目”的功效。
明清時期,對菟絲子的功用認識大體進入歸納總結階段,從歸經上予以概括,間或少許補充。《本草蒙筌》所述“益氣強力,補髓添精。虛寒膝冷腰疼”“鬼交夢遺精泄,勿厭頻吞。肥健肌膚,堅強筋骨。服之久久,明目延年。”多為重復其前論述,唯“延年”屬于新增。《藥性解》補充“駐顏”“令人多子”功用。《景岳全書》概括其用:“補髓添精,助陽固泄,續絕傷,滋消渴,縮小便,止夢遺帶濁余瀝,暖腰膝寒疼,壯氣力筋骨,明目開胃,進食肥肌,禁止鬼交,尤安夢寐。”內容多屬傳承,充實安神之用。《本草備要》確認菟絲子能“補三陰”“益陰清熱”“補肝腎”,當屬歸納總結后提出的新認識。《本經逢原》所謂“肝腎氣分藥也”,《得配本草》云其“入足三陰經血分”,皆從《本草備要》之說。不過,《神農本草經讀》指出:“菟絲,肺藥也,然其為用在腎,而不在肺”。《本草新編》所云“安心定魂”,乃“禁止鬼交,尤安夢寐”之意。至此,歷代本草對菟絲子的功用認識已臻完善。
綜合歷代本草所述,菟絲子功用大致包括:1)補益肝腎(補不足、腰痛膝冷、令人光澤、老變為少、男子女人虛冷、莖中寒、助陽、添精益髓、駐顏、令人多子);2)固精縮尿(精自出、鬼交泄精、溺有余瀝、縮小便、夢遺、補髓添精、助陽固泄);3)壯筋骨(堅筋骨、堅強筋骨、壯氣力筋骨);4)生津止渴(燥渴、消渴、益陰清熱);5)安神(止鬼交、安夢寐、安心定魂);6)止瀉(泄瀉);7)祛斑(面皯);8)明目(明目);9)止血(尿血);10)健脾開胃(益氣力、開胃、肥健、養肌);11)祛風實衛(治腰膝去風、祛風、補衛氣)。
借助《普濟方》數據庫管理系統,檢索含菟絲子復方,通過歸類分析其適用病證的總體構成和分布規律,把握古代干預的優勢病癥,提煉出菟絲子在古代臨床應用的功能主治。
2.1 含菟絲子復方治療病癥分類 以菟絲子為關鍵詞,在《普濟方》數據庫中檢索,得含菟絲子復方696首,用于202種病癥的治療。為了便于對含菟絲子復方所治病癥的構成統計分析,對相同或相近病癥作歸類處理。
將檢索的含菟絲子復方用于補虛固精、腎虛、補壯元陽、腎臟虛損陽氣痿弱、補虛益精髓、補虛壯筋骨、腎臟虛損骨痿羸瘦等同歸腎虛。虛勞、補益諸虛、平補、補虛益氣、虛勞羸瘦、腎勞等統歸于虛損。目昏暗包括腎肝虛眼黑暗、目昏暗、內障眼、虛勞目暗、肝虛眼、目見黑花飛蠅等。消渴則有消渴、腎小便白濁、消渴后虛乏、虛熱渴、消渴口舌干燥等。將腰痛、五種腰痛、風腳軟、痹氣、久腰痛、風腰腳不遂統歸痹病。中風包括諸風雜治、風偏枯、偏風、柔風、中風身體不遂、腎中風等。耳聾則有勞聾、耳虛鳴、耳聾諸疾、補虛明耳目、腎臟風虛耳鳴、虛勞耳聾等。將下部諸疾、諸瘡、癰內虛、諸癰、頭面身體生瘡、濕陰瘡等同歸癰瘡。服食煉丹包括神仙服餌、神仙去三尸九蟲、神仙辟谷、研煉服餌鐘乳、丹藥。將諸疝、陰疝、腎臟虛冷氣攻腹脅疼痛、牙齒疼痛、膀胱氣痛、腎虛赤痛等同歸諸痛。淋澀包括冷淋、小便淋秘、沙石淋、勞淋、血淋、膏淋等。出血則有小便出血、血暴下兼帶下、鼻衄、赤白帶下、崩中漏下。風毒沖目虛熱赤痛、目赤腫痛、目赤痛、目癢急及赤痛、目積年赤同歸于目赤腫痛。腳氣包括腳氣緩弱、一切腳氣、風腳氣、腳氣心腹脹滿。胃虛冷、脾胃不和不能飲食、胃中宿食、補虛進飲食、虛勞食不消統歸于飲食不消。痙病包括瘛病、破傷風。
另外,含菟絲子復方還用于大風癩病、白禿、大便秘澀不通、風秘、月水不調、黃疸、酒疸、卒水腫、心虛、怔忡驚悸、久積癥癖、漏胎、逆產、山嵐瘴氣瘧、痔漏、面膏、五痿等,因分布甚少,故不再分類。
2.2 含菟絲子復方治療病癥分類構成分析 現將含菟絲子復方所治病癥頻次≥5次者列表。見表1。共得16類。可以確認,含菟絲子復方用于腎虛最多,突出菟絲子入腎經而補腎虛;其次用于虛損,體現菟絲子味甘能補,兩者均屬補益,確立了菟絲子以補為用的主導地位。所治目昏暗也占較大比重,表明菟絲子入肝以益肝明目。用于消渴,呼應了由本草學中提煉出來的生津止渴功能。含菟絲子復方治療痹病、癰瘡、諸痛、淋澀、目赤腫痛、腳氣、痙病等,說明菟絲子兼有祛邪之用。所治中風、耳聾、服食煉丹等,均不離補益肝腎之功。總體說來,與歷代本草所述功用大體吻合。
英語詞匯大都具有一定的聯系,常在詞義、構成、發音等方面含有相同的特征。教師在教學時應充分利用這些特征,采用比較、聯想等方式將具有相同特征的詞匯總結在一起,擺脫死記硬背的方法,幫助學生科學記憶。筆者總結了幾種常用的識記方法,如下:

表1 古代含菟絲子復方治療病癥一覽表
3.1 菟絲子功用古今相同部分考察分析 《本草經》指出,菟絲子“補不足,益氣力”,明確菟絲子具有補益功用。其后,歷代本草據以拓展和補充,補益臟腑涉及肝、腎、肺、心、脾和胃等,相關病癥至少包括泄精、夢遺、溺有余瀝、駐顏、消渴、泄瀉、目昏暗、虛冷、心神不安、腰膝酸痛等。由2015版《中國藥典》一部確定,菟絲子具有“補益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外用消風祛斑。用于肝腎不足,腰膝酸軟,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腎虛胎漏,胎動不安,目昏耳鳴,脾腎虛瀉;外治白癜風”;《中藥學》(“十二五”規劃教材)“補益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外用消風祛斑。用于肝腎不足,腰膝酸軟,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腎虛胎漏,胎動不安,目昏耳鳴,脾腎虛瀉;外治白癜風”,可以看出,除消渴外,歷代本草的上述功用通過《中國藥典》等當今文獻得到傳承。《中國藥典》所記用于“腎虛胎漏,胎動不安”,亦與古代含菟絲子復方治療漏胎相吻合。大體說來,現代對菟絲子功用的認識與古本草和古方劑中確認的功用基本相照應。
3.2 菟絲子功用古今差異部分考察分析 通過古今文獻的比較尚可發現,菟絲子功用差異之處不乏所見,具體包括。
3.2.1 壯筋骨 《名醫別錄》最早提出菟絲子“堅筋骨”,《景岳全書》亦收錄菟絲子“壯氣力筋骨”。檢索《普濟方》數據庫管理系統,含菟絲子復方可用于補虛壯筋骨,提示菟絲子有壯筋骨的功能。然而,現行《中國藥典》對此未予提及。
3.2.2 生津止渴 《名醫別錄》云菟絲子主“燥渴”,《藥性論》明確菟絲子“主消渴,熱中”,后世醫家認為菟絲子能“益陰清熱”。在《普濟方》數據庫管理系統中,含菟絲子復方用于治療消渴、腎小便白濁、消渴后虛乏、虛熱等病癥,方數多達33首,提示菟絲子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遺憾的是,2015版《中國藥典》未提及此功能。
3.2.3 調精種子 《藥性論》中記載菟絲子“填精益髓”,后《藥性解》明確提出菟絲子可“令人多子”,對此后世醫家也曾多次提及。通過《普濟方》數據庫管理系統檢索,發現古代方劑中亦有菟絲子配伍用于補虛益精髓,提示菟絲子具有調精種子的功能。而現行《中國藥典》及《中藥學》教材對這一功能未予標注。
3.2.4 祛風散寒除濕 《本草圖經》提及菟絲子能“治腰膝去風”。檢索《普濟方》數據庫管理系統,不難發現古代含菟絲子復方用于治療腰痛、風腳軟、痹氣、久腰痛、風腰腳不遂等痹病,方數多達29首,提示菟絲子具有祛風散寒除濕的功能。然而,不論《中國藥典》,還是現行《中藥學》教材,均未收錄此功能。
3.2.5 平肝息風 客觀的說,古代本草中確無菟絲子治療中風的記載。但在古代方劑中,配伍菟絲子可用于治療中風偏枯、偏風、柔風、中風身體不遂、腎中風等中風病癥,方數有20首,提示菟絲子或有平肝息風的功能。2015版《中國藥典》及現行《中藥學》教材對于該功效主治均未予以注明。
3.2.6 止血 古代方劑中有關菟絲子治療小便出血、血暴下兼帶下、鼻衄、崩中漏下等出血病癥的方數有8首,古本草中亦有關于菟絲子止血的記載,提示菟絲子或有止血功效。對于這一功效現行《中國藥典》與《中藥學》教材皆未確認。
3.3 菟絲子潛在功能現代研究和應用考察 通過對歷代本草學、古方書及2015版《中國藥典》的比較分析,挖掘出菟絲子多種潛在功能。查閱當今文獻,發現其壯筋骨、生津止渴、調經種子、祛風散寒除濕、平肝息風等潛在功能已得到實驗研究的證實。
3.3.1 菟絲子壯筋骨的實驗研究 成骨細胞可合成分泌堿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骨鈣素(Bone Gla Protein,BGP)等非膠原蛋白,參與骨形成,負責骨基質的合成、分泌和礦化;破骨細胞參與骨吸收,對骨質疏松等病起重要作用[7]。實驗證明,菟絲子能夠提高ALP活性,促進BGP分泌,升高升高骨形態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基因表達,促進骨髓間充質干細胞、成骨細胞增殖,抑制破骨細胞分化,促進骨形成[8-11]。將菟絲子多糖凝膠置入骨折缺損端,能促進轉化生長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分泌表達,促進骨折修復愈合[12];菟絲子總多糖能夠促進全層關節軟骨缺損家兔的血竇、骨小梁形成,恢復正常的軟骨[13]。
3.3.2 菟絲子生津止渴的實驗研究 研究表明,菟絲子多糖能增加糖尿病大鼠體重,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增加肝糖原,還可以降低膽固醇(Cholesterin,CHO)、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水平,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謝紊亂[14-15];另一實驗證明,菟絲子多糖能降低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增強機體抗氧化系統功能,防止過多的氧自由基對胰島細胞的損害[16]。
3.3.3 菟絲子調精種子的實驗研究 實驗證明,菟絲子黃酮能增加排卵障礙的雌性大鼠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u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激素(Estradiol,E2)、促黃體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及孕激素(Progestin,P)水平,改善下丘腦-垂體-卵巢軸性激素水平,調節生殖活動[17]。雷公藤多苷(GlycosidesofTripterygiumwilfordiiHook.F,GTW)具有生殖系統毒性,導致可逆性不育。文獻證實,菟絲子黃酮能增加GTW所致睪丸損傷雄鼠的精原細胞、初級精母細胞數量,減少生精細胞凋亡數量,提高雌鼠受孕率及產仔數[18];菟絲子提取物能提高雄性激素缺乏大鼠的血清睪酮水平,改善腎陽虛大鼠異常的性器官,增加精漿果糖含量,提高精子活性及生殖能力[19-20]。
3.3.4 菟絲子祛風散寒除濕的實驗研究 研究表明,菟絲子提取物能顯著降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MDA水平,減少白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環氧合酶-2(Cyclooxygenase 2,COX-2)表達,抑制角叉菜膠引起的大鼠后足水腫[21]。
3.3.5 菟絲子平肝息風實驗研究 實驗證明,菟絲子黃酮能夠降低與BCl-2相關的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3(Cysteine Aspastic Acid-specific Protease 3,Caspase-3)蛋白表達,升高B細胞白血病/淋巴瘤-2(B-cell Lymphoma/Leukemia 2,Bal-2)蛋白表達,抑制神經細胞凋亡[22];菟絲子黃酮亦可降低TNF-α,IL-1β,細胞間黏附因子(Intercelluar Adhesion Molecule,ICAM)的表達,抑制炎性反應,保護腦組織[23]。
藥物新功能的發現是中藥學持續發展的內在動力和基本特征。近年來借助藥理實驗揭示中藥的新藥效,如大黃素抗腫瘤、葛根素降血糖、三七皂苷保肝等[24-26],亦屬于此。不過,這種中藥新功能的發現途徑正在改變傳統功能的表達方式,對中醫藥理論造成十分嚴重的沖擊。因此,建立保持中醫藥特色的中藥新功能發現途徑和方法,已經成為比較緊迫的研究課題。
通過古本草學和古方劑學的系統研究,可以發現,每種中藥均經歷傳統功能不斷積累、調整和充實的過程,各部本草學的記載各有異同是非常正常的。臨床選用時,古代醫家必然有所取舍,分別用于同一或不同病證。但遵循歷代本草學業已明確的功能配伍應用,似乎是比較確定和一致的。然而,比較研究表明,本草學關于藥物的功能記載,與古代方劑的配伍應用客觀存在2種情況,或遵從歷代本草學功能,或另辟蹊徑,創新性用于未曾記載的病證,且這些應用占相當比重或壓倒優勢,但并未被國家《中國藥典》和現代《中藥學》所收錄。于是,這些歷代本草學未曾記載、現代權威文獻沒有收錄的應用經驗,便成為中藥潛在功能挖掘的重要渠道。
本文借助古本草、古方劑與2015版《中國藥典》對比,歸納菟絲子在古代文獻中具有壯筋骨、生津止渴、調精種子、祛風散寒除濕、平肝息風、止血的功效,并用現代藥理實驗加以驗證,然而其止血的功效還需進一步確認。利用這一方法,本團隊已先后挖掘牛膝、龍膽草、葛根、山茱萸等幾十味藥物的潛在功效[2-6],尚有部分藥物正在研究,為進一步擴大中藥臨床主治應用提供有力依據。
[1]梁茂新,黃會生.《普濟方》數據庫管理系統(軟著登字第0002781號)[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版權局,1998.
[2]范穎,梁茂新.基于文獻研究的牛膝功效的發掘與利用[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8(9):594-596,605.
[3]張林,梁茂新.龍膽草潛在功用的發掘與利用[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5,17(3):675-678.
[4]姜開運,梁茂新.葛根傳統和潛在功能的考察和分析[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5,17(1):209-213.
[5]劉倩,范穎,姜開運,等.山茱萸潛在功用的發掘與利用[J].時珍國醫國藥,2015,26(11):2764-2765.
[6]紅梅,梁茂新.秦艽潛在功能的考察與分析[J].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2015,17(5):1031-1035.
[7]Simon LS.Osteoporosis[J].Rheum Dis Clin Nam,2007,33(1):149-176.
[8]劉芳.菟絲子總黃酮對成骨細胞骨代謝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9):232-234.
[9]黃進,張進,徐志偉.菟絲子含藥血清促進骨髓間充質干細胞增殖的效應及機制[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1,26(4):818-822.
[10]杜波,王婧.菟絲子含藥血清對成骨細胞代謝調控的影響[J].中醫雜志,2011,52(22):1951-1953.
[11]程孟春,劉艷秋,王莉,等.何首烏和菟絲子對破骨細胞和成骨細胞增殖及分化的影響[J].中國中藥雜志,2011,36(19):2737-2740.
[12]李緒松,鄭臣校,付光明.局部應用菟絲子總多糖對家兔骨折修復中TGF-β1表達的實驗研究[J].江西中醫學院學報,2012,24(1):61-63.
[13]胡曉梅,王俊鋒,楊松濤,等.菟絲子總多糖對家兔全層關節軟骨缺損Ⅱ型膠原表達的影響[J].實用醫院臨床雜志,2011,8(1):23-25.
[14]李道中,彭代銀,張睿,等.菟絲子多糖對糖尿病小鼠的治療作用[J].安徽醫藥,2008,12(10):900-901.
[15]徐先祥,李道中,彭代銀,等.菟絲子多糖改善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謝作用[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8):242-244.
[16]李道中,彭代銀,徐先祥,等.菟絲子多糖降糖作用機制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08,26(12):2717-2718.
[17]羅克燕,楊丹莉,徐敏.菟絲子總黃酮對排卵障礙大鼠下丘腦-垂體-卵巢軸性激素水平的影響[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3,19(13):258-260.[18]任獻青,丁櫻,崔瑞琴.菟絲子黃酮干預雷公藤多苷所致雄性幼鼠睪丸組織損傷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2010,2(4):302-305.
[19]蘇潔,陳素紅,呂奎源,等.杜仲及菟絲子對腎陽虛大鼠生殖力及性激素的影響[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8(9):1087-1090.
[20]章振保,楊慶濤,楊鏡秋,等.淫羊藿甙、菟絲子提取物對雄激素部分缺乏大鼠生殖保護作用的比較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6,26(10):1389-1391.
[21]Liao JC,Chang WT,Lee MS,et al.Antinociceptive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ies of cuscuta chinensis seeds in mice[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2014,42(1):223-242.
[22]張曼,王桂敏.菟絲子黃酮對大鼠腦缺血再灌注損傷后細胞凋亡及Bcl-2、Bax、Caspase-3表達的影響[J].中藥藥理與臨床,2014,30(5):78-81.
[23]楊迪,王桂敏,翟宏穎.菟絲子黃酮對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模型大鼠腦組織中炎性反應的影響[J].中國藥房,2013,24(11):979-982.
[24]劉岸,鄧姿峰,胡金喜,等.大黃素對人胰腺癌Panc-1細胞增殖和凋亡的影響[J].中草藥,2011,42(4):756-759.
[25]楊蕾,舒孌,姚冬冬,等.葛根素對鏈脲佐菌素誘導的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4,34(16):1338-1342.
[26]武凡,劉鵬年,馬玉倩.三七皂甙抗大鼠肝纖維化的作用及機制研究[J].河北醫藥,2013,35(18):2731-2734.
(2015-10-10收稿 責任編輯:張文婷)
Excavation on the Usage of Chinese Herb Tusizi
Liu Qian,Fan Ying,Liang Maoxin
(PreclinicalSchool,LiaoningUniversityofTraditionChineseMedicine,Shenyang110847,China)
By comparing the function of Tusizi (Cuscutae semen) in ancient herbal literature,ancient prescriptions and modern national pharmacopoeia,it can be assured that basic functions of Tusizi were collecte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However,the functions include strengthening muscle and bone,stimulating saliva and reducing thirst,calming mind,and hemostasis as well as its application in wasting-thirst syndrome,bi-syndrome,stroke,ulcer,pain,dysuria and urodynia were not collected in Chinese Pharmacopoeia.Combined with pharmacodynamic study and clinical usage,Tusizi′s potential functions in strengthening muscle and bone,stimulating saliva and reducing thirst,dispelling wind and cold,removing dampness,suppressing hyperactive liver and calming endogenous wind are confirmed.
Tusizi; Pujifang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Potential function
劉倩(1989.04—),女,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中藥方劑配伍規律研究,E-mail:zuiaikobe@yeah.net
R285.1
A
10.3969/j.issn.1673-7202.2016.1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