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新海
基于引用半衰期的我國五官學期刊文獻老化研究
葉新海
期刊引用半衰期是衡量期刊文獻老化速度的指標之一。本文通過對我國五官科學三個子學科耳鼻咽喉科學、眼科學及口腔科學的期刊引用半衰期進行了計算與分析,以此研究我國五官科學文獻老化情況。文章采用CMSCI收錄五官學期刊引用數據,計算相關期刊的引用半衰期。分析得出結論:五官科學各期刊的每年期刊引用半衰期集中在5至6年之內,其中,偏向于實踐的期刊,其引用半衰期要短于偏向理論的期刊,文獻老化速度較快,總體上看期刊引用半衰期逐年增加,五官科學發展開始趨于成熟。
五官學期刊 引用半衰期 文獻老化
自從提出了半衰期的概念以來,國內外得學者們對半衰期進行了大量的相關研究。羅式勝[1]闡述了文獻半衰期的特征,以及文獻半衰期的應用前景。劉伙玉[2]認為學科被引用半衰期與引用半衰期之間存在著整體相關性并且相互影響。卓可秋[3]通過對CNKI所收錄的管理學學科發文進行研究,得出偏向技術及應用的學科,其文獻更新速度慢于偏向理論的學科,使其文獻引用半衰期與被引半衰期短于偏向理論的學科。周美汐[4]通過對體育學科的文獻引用半衰期與被引用半衰期的分析,得出了體育學科文獻老化速度較快的結論。張艷瓊[5]對心理學學科文獻的引用和被引用情況做了分析,發現心理學學科引用外國文獻的時效性比較滯后,它證實了中國心理學的研究落后于國際先進水平。許新軍[6]聲明對下載量半衰期的分析與探索,將有利于促進期刊出版機構縮小網絡版與印刷版的出版時滯。郭紅梅[7]等的研究,提出了論文半衰期可以作為論文學術影響力評價的一個被選指標。白云[8]通過對我國人文社會學科的期刊被引半衰期的研究,發現人文社會學科的期刊被引用半衰期和社會發展的歷史時期具有緊密的聯系。
期刊引用半衰期作為衡量文獻老化速度的重要指標,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然而目前為止,國內對于五官學學科的期刊引用半衰期的研究較少,本文對五官科學科的期刊半衰期進行研究,欲借此反映出該領域內的文獻老化速度,以此表達出五官科學科的發展現狀。
(一)數據來源與數據預處理
本文采用國際標準期刊號在中國醫藥科學引文索引(CMSCI)中進行檢索,所有數據均來自中國醫藥科學引文索引(CMSCI)[9]。通過檢索CMSCI數據庫,共獲得14本五官科相關期刊,統計得到2008年引用文獻36065篇,2009年引用文獻39834篇,2010年引用文獻43115篇,2011年引用文獻45170篇,2012年引用文獻46919篇,總計211103篇。需要說明的是,在處理時文章排除了期刊上的通知、公告、會議紀要等非科技論文相關數據。
(二)指標計算與相關計算說明
期刊引用半衰期是指,某種期刊在T年內所引用的所有參考文獻中較新的一半是在最近多長一段時間內發表的。
半衰期計算公式為:
H = N +(50%-A) / (B-A)
其中,H為所求的半衰期指數;A為累計引用頻次對接近并且小于50%的那一年的累計引用頻次;B為累計引用頻次最接近并且大于50%那一年的累計引用頻次;N為累計引用頻次為A的那一年到統計年的年數,文章將統計年當年默認為第0年。
以2008年《華西口腔醫學雜志》為例,說明期刊引用半衰期如何計算,如下表1。

表1 《華西口腔醫學雜志》期刊2008年引用文獻分布
通過表1可知,《華西口腔醫學雜志》在2008年,引文累計比最接近50%的事2003年的41.09%和2002年的50.15%。即公式中的A為41.09%;B為50.51%;N為5.通過計算可知2008年《華西口腔醫學雜志》的期刊引用半衰期指數為
H=5+(50%-41.09%)/(50.15%-41.09%)=5.9834(年)
通過上一節介紹的期刊引用半衰期計算方法,我們可以對五官科學科共十四本期刊進行期刊引用半衰期計算,并分類統計2008年至2012年五官科學科每一年的引用半衰期,最后計算每本期刊的平均引用半衰期。通過對每本期刊平均半衰期以及各年度半衰期的變化進行研究,反映出五官科學科文獻期刊的老化程度及發展現狀。具體統計數據詳見表2。

表2 五官科學科期刊2008-2012年引用半衰期分布表
通過計算可以得出,2008年的耳鼻咽喉科學平均期刊引用半衰期為6.0646年,2009年平均期刊引用半衰期為5.645875年,2010年平均期刊引用半衰期為5.7357年,2011年平均期刊引用半衰期為5.8598年,2012年平均期刊引用半衰期為5.8619年,而這5年的總平均期刊引用半衰期為5.8336年。通過對比,發現《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在每一年的期刊引用半衰期都大于平均期刊引用半衰期,更加證明了,偏向于理論的期刊,其引用半衰期要明顯長于其他期刊。
通過計算可知,眼科學期刊引用半衰期每年的平均值。2008年眼科學平均期刊引用半衰期為5.2027年,2009年眼科學平均期刊引用半衰期為5.4751年,2010年眼科學平均期刊引用半衰期為5.3657年,2011年眼科學平均期刊引用半衰期為5.7250年,2012年眼科學平均期刊引用半衰期達到了5.8711年,而5年的平均期刊引用半衰期為5.5279年。通過對比不難發現,《中國實用眼科雜志》每一年的期刊引用半衰期都高于平均值,且比另外4本眼科學核心期刊高出1年左右。《中國實用眼科雜志》對準眼科國內外的先進技術理論,注重學術理論成果。從側面證明了偏向理論的期刊,其期刊引用半衰期要長于偏向實踐結果的期刊。
通過計算口腔醫學五本核心期刊每年的期刊引用半衰期的平均值,可以得出,2008年口腔科學期刊引用半衰期平均值為5.41528年,2009年口腔科學期刊引用半衰期平均值為5.82214年,2010年口腔科學期刊引用半衰期平均值為5.84568年,2011年口腔科學期刊引用半衰期平均值為5.76438年,2012年口腔科學期刊引用半衰期平均值為5.93788年,2008至2012年口腔科學期刊引用半衰期總平均值為5.7571年。通過對比,發現《華西口腔醫學雜志》在每一年的期刊引用半衰期都大于平均期刊引用半衰期。《華西口腔醫學雜志》主要刊登我國口腔醫學學術動態、技術革新等,是偏向于理論的期刊,符合偏向理論的期刊其期刊引用半衰期長于偏向實踐的期刊。
本文選用CMSCI收錄五官學期刊引用數據,計算五官科學三個子學科:耳鼻咽喉科學、眼科學、口腔科學期刊引用半衰期及平均期刊引用半衰期。結論如下:1.五官科學各期刊的每年期刊引用半衰期集中在5至6年之內,并且期刊引用半衰期與期刊的性質有關,偏向于理論的期刊,其期刊引用半衰期要明顯長于偏向于實踐的期刊;2.五官科學各核心期刊的期刊引用半衰期呈現穩定增長的趨勢,表明我國五官科學發展趨于成熟,期刊老化速度逐漸放緩。
[1]羅式勝.文獻半衰期的類型及其應用[J].情報學報,1997(16):62~67.
[2]劉伙玉.基于CNKI的圖書、情報學與檔案學學科文獻半衰期分析[J].圖書與情報,2015(1):106~111.
[3]卓可秋.基于文獻計量學的管理學學科半衰期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4(4):55~60.
[4]周美汐.基于文獻計量學的體育學學科半衰期分析[J].圖書與情報,2014(4):49~54.
[5]張艷瓊.基于文獻計量學的我國心理學學科半衰期分析[J].圖書與情報,2014(4):67~72.
[6]許新軍.基于下載量的期刊半衰期實證研究[J].情報雜志,2014(33):117~121.
[7]郭紅梅,邵艷娥,何欽成.文獻半衰期研究現狀[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1(32):56~59.
[8]白云.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被引半衰期分析研究[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2006(38):127~130.
[9]錢愛兵.中醫藥學期刊學術規范量化分析——基于CMSCI(2004-2012)年度數據[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2015(02):210~216.
(作者單位:南京醫科大學研究生院)
葉新海(1963-),男,江蘇鎮江人,南京醫科大學研究生院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科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