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欣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化,高中的教育教學受到了廣泛沖擊,無論是在教學模式還是教學方法上都發生了許多的變化,變得逐漸先進、科學,并且教學目的也變為從本質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著重探究了當下高中語文的教育現狀,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希望能夠推動高中語文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育現狀;改進策略
語文一直是學校教學中的重點科目,也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它能夠對學生的身心和情感教育進行一定層次的升華。高中語文,其教學目的已遠遠不同于小學和初中的語文教育,它不僅要在課程中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還要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為學生將來的成長培養較強的適應能力。但是,在應試教育長期的影響下,高中語文教育并不能較好展開,許多時候只能止步于課本知識點的傳授,雖然達到了基本傳授知識的目的,卻也使語文教育變得僵化,失去了實際內涵。在時代的發展下,高中語文必須與時俱進,本文對其當前的發展現狀進行正確分析,發現其中的不足之處,并及時改進和創新,從而實現高中語文對學生的綜合性教育。
一、高中語文的教育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延續了以往的教學模式
由于即將面臨高考,高中學生受到了重重壓力,無論在教師心里還是學生自己,都切實把語文的知識點作為授課重點,進而延續了以往的傳授式教學模式,教師全面講解,學生認真聽講。這樣的教學模式只起到了“教學”的作用,而“教育”方面卻少之又少,對學生的思想和素質發展起不到實質性的促進作用。當前的高中語文教育存在嚴重的教育模式單一現象,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習慣性地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授課,學生也一如既往地聽講,這就使教學課堂十分枯燥單一,沒有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未能有效結合先進的教育方法,改變當前的教育現狀。此外,對于學生成長狀況而言,高中語文的判定一般是以學生的成績為依據,沒有全面結合學生的各方面狀況,這就使得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缺乏合理性與科學性,其教育評價標準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2.課程時間配置缺乏一定的合理性
一般而言,作為高中教學科目中最重要的三大學科之一,語文的課程配置應當是相當充分的,但是,其教育現狀并非如此,許多高中學校由于語文重點在于加強閱讀理解和文字表述,其書本上的知識點并不多,于是有些教師和大部分學生就把學習的重點放在了數學和其他理科上,分配給理科大量的課程時間以及課外學習時間,而語文的課外學習時間十分少,這就使高中語文的教育存在大量紕漏,亟待改進和創新。同時,由于教師對高中語文教育的松懈性,沒有在課程進展的過程中創新教學思維,運用新的教學方法,給予學生新的學習活力。教學內容在本質上長期得不到有效的改進,教學自然也就產生不了新的活力,語文課堂就形成了現在的僵化現象,缺乏活力,枯燥乏味,嚴重降低了高中語文的教育效果。
二、高中語文教育的改進策略
1.轉變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思維
為了徹底改進高中語文的教育現狀,高中的教師首先必須轉變當前的教學理念,切實地把高中語文的教育落實到課程當中,并逐步深化教育理念,把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作為教學的重點,同時,著重創新教學思維,徹底地消除以往的不重視心理,形成多樣式且充滿趣味的教學方法和模式,使高中語文的教育充滿活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學生興趣和情感的培養,以新穎科學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并在教學中逐步陶冶學生的情操,使他們得到全方位的發展。比如,在講授《荊軻刺秦王》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相關的影視資料,使學生迅速對課文產生興趣,進而在課文的講述中讓大家了解荊軻的大義之舉,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
2.改進傳統教育方式和模式
傳統的高中語文教育方式主要是傳授式教學,整個課程顯得十分枯燥單一,不能對學生實現較好的教育。為此,教師要改進和創新現有的教育方式和模式,不斷引入先進的教學手段,促使整個語文教育變得具有條理性,最大化地實現其教育作用。比如,在講解《赤壁賦》時,教師僅僅通過課本內容的講述,必然不能夠讓學生全面地認識這篇課文的實際意義和內涵,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鼓勵學生積極地發言,并在課上向學生講述相關的背景故事,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基礎上與作者的思想感情相碰觸,實現多方面的發展。
高中語文是學生成長和學習路上必然經歷的重點教育科目,但是現如今的教育有許多的缺陷,教師要正確地看待和認識這些不足,不斷地改進和創新現有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逐步實現教育手段的科學性,進而全面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林華.中學生語文素養的現狀與對策[D].延安大學,2014.
[2]楊樂.淺論高中語文教學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D].陜西師范大學,2013.
[3]王新勝.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編輯 楊國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