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環
美術課程作為一種人文課程,富有濃厚的文化氣息,充滿了人文精神,對豐富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促進學生個人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美術課程應融入文化情境的學習中,成為文化學習的一個重要部分。通過美術教育,提升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達到以美厚德、以美增智、以美健體的目標。
一、立足學生發展,創設文化情境
美術教師應立足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積極創設生動形象的文化情境,依托美術語言的講解,涵養學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無論是“造型·表現”學習領域、“設計·運用”學習領域,還是“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課,教師都應將該課中涉及的美術語言逐一列出并結合教學內容進行講解,讓學生認識美術語言,理解美術文化。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才有可能靈活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美術語言進行創作,或評價自己或他人創作的作品。學生從認識美術語言的層面,逐漸上升到理解與運用美術語言的層面,從而不斷深入地學習美術文化,學會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尤其是在“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課型中,教師更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步步深入地引導學生學會欣賞與評述的方法,從而不斷豐富學生的藝術語言,挖掘學生的藝術潛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例如,于宏老師執教的小學六年級《我們即將畢業——看畫展》一課中,課前,于老師把美術作品陳列于畫架上,先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畫展展廳的“文化情境”,并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了幾個虛擬的展廳——一號展廳、二號展廳、三號展廳,讓學生自己去發現、探索美術語言在美術作品中的作用,即讓學生明白看展覽應該“看什么”“怎么看”。于老師引導學生在觀眾、導覽員的身份轉換過程中,學習從主題、色彩、造型、構圖、文化背景等角度出發,分析美術作品,使學生逐步掌握了運用美術語言,欣賞與評述兒童美術作品的方法。整節課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再加上教師語言流暢、思路清晰,受到了全場的好評。特別是于老師的板書,簡明扼要,具有較高的邏輯性和概括性。和一些花花綠綠的板書相比,它的平淡無奇更加出彩,對“怎樣看畫展”這一教學重點的提示、歸納和總結更加明確有效。于老師還以一只眼睛的造型來設計板書,將“構圖、色彩、造型”三個詞緊緊圍繞“主題”構成眼珠,眼珠的外面是“文化”二字,二者結合在一起構成一只眼睛。相信上完這節課,學生都收獲了一份禮物,那就是于老師送給大家的一只懂得發現美、欣賞美的眼睛。
二、教學方法多元,注重智慧引領
在美術教學中,我們應采用情境創設、討論探究、任務驅動、合作交流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力求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意,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指導學生運用各種工具、材料進行創作,使意向實體化,并有效表達情感與思想。
例如,在《泥塑——千人千面》一課中,教師沒有使用任何課件,而是采用邊示范邊講解的方式,將“小泥巴的夢”貫穿始終,引導學生塑造具有個性的人面頭像。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創作出豐富多彩的作品。在《敦煌壁畫》一課中,教師用大幅印刷的壁畫,創設了敦煌壁畫的情境,營造出壁畫藝術的氛圍。教師在引導學生欣賞與評述壁畫作品的基礎上,提出了修復壁畫的任務。學生現場體驗修復工作,激發起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堂氛圍和諧融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不斷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啟迪了學生智慧,發散了學生思維,拓寬了學生視野,豐富了學生美術文化的知識。
三、媒體教具新穎,激發學習興趣
在美術教學中,多數教師都能精心制作精美的課件,既有靜態的圖片,又有動態的錄像,尤其是運用動畫手法剖析美術作品的視頻,可以自如分解、組合、局部放大或縮小作品,在很大程度上為學生分析與理解美術作品提供了幫助。還有的教師能運用平板電腦,利用美圖秀秀軟件,將學生創作的作品和學習過程搬上大屏幕,讓學生大開眼界,增強學習美術的興趣。此外,教師還經常大量地使用手工制作的教具,這些教具新穎獨特,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有效地幫助學生認識美術語言、掌握美術技能、理解美術作品,提高了教學效率。
例如,在《美麗的色彩》一課中,一位教師制作了帶有可轉動指針的色相環教具。通過色相環的演示,學生很快掌握了類似色與對比色的概念,為接下來的類似色同心圓與對比色同心圓的繪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運用形象新穎的媒體教具,可增強視覺沖擊,激發美術學習的興趣,進一步豐富想象力和創造力,提升學生的創作水平。同時,也為美術教師打破統一固定的教學模式,廣泛開發教育資源,調動主動性、創造性,發展個性化的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從而進一步拓展了美術教育的內涵,增強了美術課程的價值。
四、挖掘文化因素,豐富人文內涵
想要呈現一堂精彩的美術課,教師的專業能力很重要,但深厚的文化素養更是必不可少。作為人文性質的美術學科,它承擔著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人生價值觀,并內化地陶冶其人格情操的教育任務;作為文化學習的美術學科,又承擔著人類文明的傳承與發揚的教育任務。因此,美術課堂要關注文化,美術教師要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要立足美術學科,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宗旨,關注核心素養,牢固樹立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對我國優秀美術傳統的熱愛,尊重并理解世界的多元文化。美術作為人類精神文化的組成部分,是社會生活的反映和人類審美意識的體現。只有培養學生從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背景來認識美術,才能更好地把握和深入地研究美術的性質和特殊的規律,進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美術素養。
總之,要讓美術課更具文化品位,要讓美術課真正凸顯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落實文化化人的根本目標,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做足“預設”,課上關注“生成”,教學中敢于創新,充分利用當地文化資源,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與學生積極互動,這樣,美術課堂教學將會更加鮮活、生動。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云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