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秀芳
增強課堂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需要展現智慧,既要不偏不離課程標準,又要靈活把握,才能既調動評價者研討的積極性,又調動執教者施教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如何在音樂課堂教學評價中展現智慧,實現科學有效呢?筆者在實踐中以學生表現、教師素養和教學過程特點為重點,進行智慧“三評”的探索。
一、智慧評價一——智評學生表現
學生是音樂學習的主體。因此,音樂課的智慧評價首先要智評學生的表現,包括非智力方面的表現和智力方面的表現。
心理學理論認為,非智力因素是個體學習的動力,包括動機、興趣、情感、意志和性格。對小學生來說,興趣與情感是參與學習活動的最重要內驅力。因此,音樂課智評學生,首先要描述學生課堂上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興趣是否濃厚和持久,是否喜歡參與音樂學習活動。學生興趣濃厚,喜歡參與就會表現出注意力集中、專心傾聽、大膽表現、主動表達、遵守常規等良好行為,而且還表現出熱烈的情緒和堅持性。
智力因素是個體學習的能力,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想象和注意。在專心聆聽中感受和欣賞音樂美,是音樂課中學生最主要的實踐。因此,音樂課智評學生,還要將視野聚焦于學生參與音樂活動中表現出的智力狀態。或描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音樂傾聽狀態,能否在聽賞中感受音樂形象,欣賞音樂美,并能在感受欣賞中展開聯想,豐富審美體驗;或描述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音樂表現狀態,能否大膽表現,獨立而且自信地正確演奏或表演,并從中享受表現的樂趣。
但是,當前音樂課觀摩研討的評價中,不少評價者往往忽略了學生這一主體在參與課堂活動中的表現,執教者往往也對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和學習能力發展缺少關注,這個明顯的評價缺失亟待彌補。
二、智慧評價二——智評教師素養
教師是音樂教學中的組織者和指導者,發揮著主導作用。因此,音樂教學評價也應智慧地評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出的音樂素養。
1. 語言表達素養。音樂課堂教學評價必須從教師普通話的準確,語句的簡練明確,語氣、語速、語調的變化多樣,語態的親切,語情的豐富和音樂語言的準確運用等方面素養是否能給予學生強烈的語言美感染力和精確的信息傳遞能力,予以評價。
2. 樂音的表現素養。音樂課堂教學評價必須關注教師在課堂中的范唱、哼唱、模唱、演唱等環節中的樂音表現素養,能否吸引學生、感動學生,給學生以潛移默化的樂音美的陶冶。
3. 形體的表演素養。評價音樂教師課堂上的形體表演素養也是必不可少的。有經驗的音樂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會展現自然、生動的體態表情、動作等,給予學生音樂美的示范、啟迪,從而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
4. 樂器的演奏素養。教師嫻熟的彈奏,動聽的琴聲,不僅有助于學生聆聽音樂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因此,音樂課評價教師素質,評價者必須認真傾聽教師彈奏、彈唱中所表現出的演奏素養,給予準確的評析。
5. 現代教育技術素養。音樂課堂上,教師能否合理制作和嫻熟利用視頻課件為教學服務,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也是智評教師素養的一個因素。
當然,一節好的音樂課堂教學,對教師的音樂素養要求是多方面的,執教者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平均使用,而應揚長避短,充分發揮自身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素養優勢,予以“放大”,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而評價者也不能面面俱到地要求,應充分肯定執教者素養優勢所在及其發揮自身素養所產生的良好效果,恰如其分地對課堂上教師所發揮的音樂素養之不足,予以提醒和期待。這也是評價者評價智慧的表現。
三、智慧評價三——智評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設計課堂教學方案,實施課堂教學行為,多形式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綜合能力的展現,也是音樂課堂教學過程狀態智評的重點和價值判斷的核心,一般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眼。
1. 智評教學目標的預設與達成,教學重難點的把握與突破。音樂課堂教學評價,應在審視與分析教材內容的前提下,結合教改與教學課時特點,評價教師教學目標制定是否符合“本情”“生情”與“時情”,是否體現三個維度的整合與聯系。同時,智評教師為達成目標而把握教學重難點的準確性,以及為突破教學重難點而在教學過程中采取的教學形式與方法,從而確定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對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進行價值判斷。
2. 智評教學過程音樂學科特點的體現。音樂是聽覺藝術,聽覺的感受與體驗是音樂學習的基礎,因此,智評教學過程就必須智評在教學目標引領下,音樂課的聽覺的感受體驗。是否形式多樣,是否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聽覺實踐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是否切實有效地為教學目標服務,不能過度聚焦于教師的講授、表現與表演。
3. 智評教學過程學生的參與度。執教者在組織指導各種音樂實踐活動時,既要有全體學生的參與,又要有小組學生的合作,還要適當讓部分學生個體獨立感受與表現,而不能讓整節課只開展全班學生共同參與的實踐活動。而評價者的智評就要對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不同形式實踐活動的狀態進行描述。
4. 智評教學過程的情境創設與資源利用。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教育資源,創設教學情境,有助于營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參與音樂實踐活動的興趣,有助于學生對教學情境積極思維,展開想象和聯想,從而豐富音樂情感體驗。因此,智評教學過程中,要從音樂情境創設和資源利用的角度,描述教師創設與利用的適度性態度與有效性結果,以及從中表現出的教師素養狀態。
5. 智評教學過程的生成與應對。新一輪課改不但重視教師改革課堂教學的預設,還十分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生成與教師的應對,從而有效根據生情達成教學目標,拓展教學效果。因此,評價者應智評課堂上學生生成的有效性和教師應對的及時性與靈活性,以促進教學的拓展延伸。
總之,課堂教學的有效評價是開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一環,也是每個教師重要的專業技能,需要大家共同深入探討。上述智慧評價的各個維度,是筆者教學與研究實踐的具體感受與理論概括,體現了既重教學過程狀態描述,又適度彰顯教學結果價值判斷的基本理念。但在觀摩研討評價實踐中,須靈活運用,根據課情、生情,突出重點、特點與優點,不可面面俱到,以增強教學評價的有效性,發揮教學評價的導向性,進而促進執教者與評教者的共同成長。
(作者單位:福建省閩侯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