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舸文
摘 要: 構建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一方面可以為人們的日常休閑讀書提供服務,另一方面還可以推進文化的普及,提升城市文明建設。它是我國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現階段我國的國情相吻合,也與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目標相一致。據此本文就對當前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的建設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 服務網絡體系 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10-0057-01
在經濟發展的帶動下,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顯著提升。在物質方面,人們的大多數需求都得到了滿足,在追求物質所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對精神方面的需求有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文化方面。基層公共圖書館作為基層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人們的精神需求滿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新形勢下,構建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可以為人們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務,滿足人們對讀書的欲望,在此基礎上也可以促進人們綜合素質的提高,推動社會進步。
一、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的意義
在社會發展的推動下,社會文化體系更加健全和完善,構建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不僅僅是新時期社會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公民文化素質提升的客觀要求,在服務網絡體系的作用下,可以使基層公共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得到有效共享,擴大知識的覆蓋面,同時也可以使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得到最大化發揮,順應時代發展趨勢。
在當前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帶動下,基層公共圖書館的服務職能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完善,為公民的書籍借閱提供了更多的途徑,借閱方式也逐漸多元化,而且它和網絡發展的相融合,可以進一步完善圖書館服務體系,提高圖書資源的利用率,與此同時,還可以促使圖書館管理人員的自身素質得到提升,為人們提供全方位的借閱服務[1]。如果從大的方面來講,基層公共圖書館在現階段我國的文化事業建設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它是推進文化建設的重要動力,通過自身功能發揮可以增強人們的書籍閱讀興趣,為基層群眾提供讀書服務,滿足人們對于文化的渴望,從而掃除文化建設的盲區,也可以在整個社會中形成全面讀書的氛圍,構建和諧融洽的社會環境。
二、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的特點
1.公共性
基層公共圖書館最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公共性,它的整個服務對象是社會群體的各個階層各個群體,館藏資源也是社會中全體人員共有。具體來講就是,公共圖書館不屬于是一種私人機構,而屬于是公共部門范疇,它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社會大眾的閱讀需求,向社會公眾進行無償開放,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當前很多人對這種公共性并沒有完全了解,很難實現社會的共同監督監管[2]。
2.公益性
公益性和公共性是緊密相關的關系,基于公共性的特點,它所具有的公共性使得它所面對的服務對象十分廣泛,而且這種服務也是無償免費的。從文化角度來講,它可以為社會大眾提供系統的文化服務,以最大化滿足文化需求,而文化建設作為政府公共服務的主要內容之一,按照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團體對于文化需求的特點來提供服務,這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可以保證城鄉居民都可以獲得這種服務待遇,有利于促進城鄉之間的共同發展。
3.均等性
所謂的均等性特點就是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的服務對象是所有公民,不存在有明顯的限制性,每一個社會成員都具有均等的享受服務的權利,這屬于是一種公共的文化服務形式,在現代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構建中是十分突出的一個特點[3]。
三、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的構建對策
對于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的構建,需要從各方面入手,下面我們以秦皇島圖書館服務體系構建為例進行了分析。
1.引進電子書借閱機,拓寬服務內容
引入歌德電子書借閱機,開通手機閱讀平臺,針對手機用戶提供閱讀服務。電子書借閱機只需簡單3步,掃描一下客戶端、點擊選擇想要的圖書、掃描一下“二維碼”,即可把圖書下載到手機里帶回家閱讀,進一步豐富了圖書館新媒體服務手段,提升了數字化服務能力,給讀者借閱圖書提供了更便利的條件,開通僅3個月,讀者借閱下載圖書就達4456冊。一樓大廳的讀報屏讀者點擊閱覽150萬次。
采購攝像機、視頻編輯系統等一系列設備,建立圖書館自己的視頻制作中心;為圖書館流動圖書車采購投影儀等一批電子設備,豐富了其服務手段;加入秦皇島市精神文明電視聯播網,在一樓大廳設專用電子觸摸屏。同時與秦皇島旅游局合作在一樓大廳設立“智慧秦皇島”電子觸摸屏系統。
2.采用新媒體方式,拉近和讀者之間的距離
建立微信公眾平臺,開通移動圖書館服務。綁定讀者證即可在線查詢個人借閱信息,了解更多新書推薦資訊,獲取最新活動通知,查詢館藏文獻資源,聆聽名師講座,參與讀者活動,并實現一鍵續借、在線閱讀等服務,最大限度地發揮圖書館資源的利用效率。還建立了各種微信群,向讀者提供主動服務,如秦圖少兒閱讀交流群,館員可發布少兒圖書推薦及相關活動信息,讀者可參加讀書活動、交流閱讀心得。秦圖少兒讀者活動群、2016年少兒經典誦讀比賽微信群等,更新了讀者活動的參與方式,拉近了圖書館與讀者的距離。2015年10月底微信公眾平臺推出僅半年時間,秦皇島圖書館的公眾號關注量已達8000多人次,居全省地市館首位。
3.加強人才建設,錘煉隊伍素質
對現有的圖書館管理人才采取請進來、送出去的方式進行教育培訓。如邀請著名學者、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王余光教授進行“閱讀,與經典同行”高端專家講座。邀請北京紅丹丹視障文化服務中心副主任張新莉、國內目前唯一具有播音主持從業資格的視障人士、助盲培訓師董麗娜,到秦皇島為秦皇島圖書館職工及文化志愿者做助盲基礎培訓。借承辦“河北省圖書館學會第三屆青年學術論壇”契機,特邀清華大學圖書館王媛博士做“未來的圖書館和未來的圖書館員”主題報告。尤其是與由國家圖書館和河北省圖書館合作舉辦參考咨詢業務培訓班,特邀國家圖書館參考咨詢部主任王磊率專家團隊來秦授課,職工受益匪淺。從實際來看,培訓班有三方面突出特點:一是歷屆培訓參加人數最多,反映了基層圖書館館長、館員對參考咨詢業務知識學習的渴望;二是授課時間長、形式靈活[5]。歷時一周的授課與討論,時間安排合理高效,確保了學習的系統性和針對性;三是內容貼近工作實際,實用性強。老師結合具體工作實踐講授文獻檢索方法與技巧,并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讓基層館員就如何利用國家圖書館文獻資源和網絡平臺開展咨詢服務有了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對圖書館的人才隊伍建設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4.抓住少兒閱讀群體,滿足不同需求
為了更好的普及科普知識,提高中小學生課外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6-12歲的小朋友可以參加每兩周舉辦一次科普小講堂[6]、“名著經典與電影同行”兒童公益電影展播。每期都有不同的活動主題,其中在開發區科普教育基地舉辦的戶外親子活動、在秦皇島口腔醫院舉辦的戶外親子活動“我是小牙醫”、在金海糧油舉辦的戶外親子活動“食用油的故事”等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同時安排符合少年兒童特點的游戲、動漫、視頻、手工制作、科學實驗等貫穿活動,其中3D打印科普體驗之旅尤為火熱,吸引了眾多家長和小朋友參加,對現代科技和新奇創意感到興奮不已。通過科普小講堂等活動不但提高了孩子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對科學世界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讓孩子們在快樂中也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
三、總結
在當前社會發展形勢下,我國的基層公共服務設施愈加完善。基層公共圖書館作為社會文化建設的重要構成部分,在滿足人們精神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基層公共圖書館由于其自身性質的特殊性,在當前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下,服務功能更加完善,極大的方便了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在其具體服務網絡體系構建上,需要從多方面入手,采取相應的措施予以健全完善,從而促進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水平提升。
參考文獻
[1]鐘代興.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的研究[J].辦公室業務,2015,(5):94-95.
[2]宋冬梅.公眾需求視角下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15,(9):14-17.
[3]蒲德超.加快基層公共圖書館信息化建設對策之我見[J].活力,2013,(2):109-109.
[4]李光惠.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網絡體系建設探析[J].科技視界,2013,(1):109-109.
[5]劉姝旭.淺析面向基層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的架構[J].重慶圖情研究,2012,(4):22-24.
[6]劉蘭芬.城鄉一體化進程中公共圖書館建設模式研究[J].四川圖書館學報,2012,(2):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