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尹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商品經濟飛速發展,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水平和消費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人們的購物觀念也在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而變化著,尤其是進入了21世紀,互聯網功能的日益壯大,網絡消費以便捷、物美價廉、選擇多樣以及便于反饋等諸多優勢成為大勢,商場便相應地趨于冷清。人們對購物環境的舒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如何創造一個舒適的、高品質的購物環境來促進消費也因此而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根據公共空間的內外性可分為街區型與封閉型,重點探究街區型購物中心外部公共空間設計策略,主要以廣場、街道為研究核心,從理論角度對購物中心的構成要素、空間模式和設計手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購物中心;購物環境;公共空間;消費者心理;街區型
一、引言
隨著社會變革以及經濟的不斷發展,商品市場也跟著不斷進步與蓬勃壯大起來。作為實現物與物交換的商業空間場所,其在大眾審美與環境的不斷優化下由簡單的商業街、連鎖店、百貨市場等進一步擴大演變為集購物、娛樂、餐飲以及其他休閑消費活動于一體的能提供較全面服務和體驗的綜合體。
在我國,人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需求增加,使得這種形式的購物中心在各個城市繁華中心區域大量涌現,如北京、上海、廣州等一些商業發達城市相繼出現了多個現代化購物中心,反響也較為熱烈。但我國購物中心公共空間的研究和設計卻相對滯后,目前歸納出以下兩個問題:一是環境舒適度匱乏;二是公共空間模式較為單一。
另外,從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出發,在購物中心的消費者因消費心理和目的不同也對購物中心的要求不同。消費者可分為功利性購物者與享樂型購物者兩類,前者指對所要購買目標較為明確的顧客,他們來就是為了購買某種他們需要的商品而很少留心其他,帶有強烈的購物目的也會比較少地在意空間環境。與此相反,后者不僅要購買合適的商品,更希望購物是一個可以享受的過程,將購物視為一種社會活動。在西方來看,關于顧客惠顧與購買行為的研究文獻表明對購物這一過程感到滿意的顧客比不滿意的顧客更傾向于購買,逗留時間較長的顧客也比逗留時間短的顧客更傾向于購買,經常光顧者比不常光顧者更傾向于購買。因此,提供一個豐富多彩的、有足夠活動空間的、具有凝聚力的和多功能的環境能更好地留住顧客。
由于大型商業購物中心的發展直接影響其中公共空間的發展演變,而美國的商業程度又相對比較成熟,因此以美國俄勒岡州布里奇波特村為例來分析城市購物中心公共空間所要具備的一些要素。
二、城市購物中心公共空間分析
——以美國俄勒岡州布里奇波特村為例
自改革開放以來,商品經濟飛速發展,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水平和消費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人們的購物觀念也在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而變化著,尤其是進入了21世紀,互聯網功能的日益壯大,網絡消費以便捷、物美價廉、選擇多樣以及便于反饋等諸多優勢成為大勢,商場便相應地趨于冷清。人們對購物環境的舒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如何創造一個舒適的、高品質的購物環境來促進消費也因此而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一些大型購物中心朝著綜合化、一體化、體驗化的方向發展,這有利于提高商場的人流量,增加人氣。在這些綜合體中,公共空間是最具有表現力的空間,合理利用公共空間相當重要,以國外發達國家購物中心的發展作為比較對象,進行重點研究與學習。消費者是購物中心的直接體驗者,本文也從消費者的心理出發,對空間環境的行為心理關系進行分析,從而提供依據支持。根據公共空間的內外性可分為:街區型與封閉型,本文的案例為街區型的購物中心,因此重點探究其外部公共空間設計策略,主要以廣場、街道為研究核心,從理論角度對購物中心的構成要素、空間模式和設計手法進行研究。
布里奇波特村是一個位于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區內的生活中心,該地區從一個廢棄的采石場開發出了新的高端零售購物的機會。由于擁有500,000平方英尺這一良好的戶外條件,波特蘭商場經過20年的大規模暫停發展零售購物,創造了一個嶄新的具有最新技術和概念的戶外消費場所。
緊接著,作為頂級生活方式的中心,布里奇波特村也與其他國家產生了不可避免的銷售競爭,因此逐步發展成一個可以供朋友約會、家庭聚會、購物等其他娛樂設施為一體的綜合中心,更具多元化從而帶動消費加大人流量。
該項目運用城市中最具代表性的街道、兩個帶有故事色彩的外墻以及一個較為狹窄的街口模擬了自然的市中心。作為一個將城市建筑遺產擴展的大都市,材料和外墻設計的變化體現出了不同的時代特征,時間的痕跡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了景觀。
噴泉和游樂區的設置吸引了不少帶小孩的家庭停留觀賞,這也使得商場中心區域顯得格外有活力。入口處的露臺是提供戶外演出的場所,一般將演出安排在下午。沿著意大利店鋪街旁的主要中心通道一直走,就可以看到電影院,這個電影院是為整個購物中心的戲劇性和優雅的背景所服務的。同時就餐和飲用下午茶的選擇也很多樣,餐館和咖啡店可以很容易地在各個步行街上找到。停車也不是難事,停車場巧妙地建在了距離商城很近的地方,可以容納1140輛車,并且有專門的泊車員可以代顧客在購物中心內停車,非常人性化。
高雅的景觀環境和環繞著的照明裝飾相呼應,將較為狹窄蜿蜒的通道點綴起來,使道路不單調不枯燥,營造出一種溫馨的氛圍,步行街邊有可收縮的臨時傘棚和從店面挑出的遮擋部分以避免被突如其來的雨淋濕,既美觀又實用。
三、結論
通過這個案例可以得出一個完善的購物中心場所并不是一次成型的,需要一定的現實條件和建造優勢,更需要不斷地補充不斷地進行深化和改造,這樣才能更人性化,具有功能性和文化性,從而將人引入商場享受購物的過程,也要在植物、鋪裝、景觀小品、公共設施和燈光照明進行反復的設計和斟酌,因為這些元素的合理應用會對公共空間產生直接的影響,最直觀地讓顧客能夠感受整個購物中心的氛圍,但也不能照搬照抄,要結合實際不斷地探究摸索,尋求最好的表現方式。
參考文獻:
[1]約翰·莫里斯·狄克遜.城市空間與景觀設計4[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6.
[2]王曉,閆春林.現代商業建筑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3]胡青青.城市購物中心室外空間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08.
[4]鄒晨亮.大型購物中心的公共空間設計探究[D].同濟大學,2008.
作者單位:
上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