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文竹+羅慧婷+龔明健
摘 要 在廣泛的新媒體環境中,根據大學生黨員理論學習的特征,新媒體平臺在理論教育工作中發揮作用最大化、優勢最大化;同時,在利用新媒體平臺,推動大學生黨員理論教育工作發展的過程中,優化理論學習內容結構,學習載體合力動態生成,理論學習共享機制。力求新媒體平臺在增強大學生黨員理論學習的實效性上效果最大化,對實踐操作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新媒體 助力 大學生黨員 合力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10.032
Abstract In a wide range of new media environment,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 new media platform function maximization, advantage maximization theory education work; At the same time, the use of new media platform,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 education theory for the process, the learning content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heory, learning together to dynamically generated carrier, theoretical study sharing mechanism. Strive for new media platform in strengthe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university student party members effect maximization, has universal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practical operation.
Keywords new media; booster;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the resultant force
1 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黨員政治理論學習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具有較強的政治性和黨性的社會實踐活動,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質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應具備堅定的思想政治素質。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和大學生成長規律,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其具備堅定的政治素質、良好的道德修養、較高的思想品德,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才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不斷增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中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分布在學校和各個院系的各個地點,大學生黨員對黨理論知識理解的程度和他們的日常習慣會影響著黨在學生群體中的形象,在學生中有較強的導向作用。近年來,我國高校大學生入黨工作呈現出良好的態勢,但是也發現在學生黨員隊伍不斷壯大的同時,學生黨員在黨知識學習中呈現出了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大學生黨員的培養教育工作已經成為高校黨建工作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在傳統的理論學習中,都是通過學校黨組織的組織下統一定學習內容,黨支部自行開展學習活動,其中以集中學習為主,形勢報告會、視頻學習等其他學習方式為輔。學習形式單調,內容單一。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的全球覆蓋以數字雜志、手機信息、移動電視等形式為代表的新媒體飛速崛起,并快速占據廣泛市場,對人們的社會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大學生作為這種數字化生活的最先體驗者之一,在體驗與世界同步發展的快捷信息和平臺的同時,行為習慣及思維方式也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和影響。新媒體時代大學生黨員教育與傳統大學生黨員教育相比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差異,傳統大學生黨員教育大多具有較強的約束性。而在新媒體條件下,信息的獲取與記憶需要黨員相當自主,黨員學習更多看中自覺性。從現實情況看,大學生黨員在互聯網、手機APP等新媒體途徑上獲取的信息與其學習、生活相關聯,有利于提升自身素養和改善學習狀態,必然會引起更多的學生黨員重視新媒體信息。
因此,運用新媒體拓展大學生黨員理論學習的形式和途徑,克服傳統模式的單一、陳舊的缺陷,為理論學習提供多種多樣的信息,增強理論學習的實際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2 新媒體平臺助力大學生黨員理論學習
目前,對新媒體有兩種理解:一種理解把新媒體看作技術手段,探討如何運用新媒體這種傳播技術和交流工具加強和改進大學生黨員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一種理解把新媒體視為社會環境的重要因素,探討如何在新媒體途徑下推進黨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新媒體在 2007 年迅速的發展起來,并以每年40%的高比例增長。2012年中國在上海成立了“新媒體研究院”旨在研究新媒體的內涵、應用,多媒體終端產品等。
汪馨蘭指出新媒體技術普及對大學生的學習思維、生活交往等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要科學把握新媒體環境的新特點,從網上與網下的互動上探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有效途徑。其次,梁妙榮指出新媒體的飛速發展不僅使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發生深刻變化,也給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帶來了嚴峻的挑戰。關于可行性這個問題也有很多的學者進行論述,根據學院學生黨員實際情況我們做了一份調查。
根據調查顯示:(1)72.4%的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對如何運用新媒體來學習有著積極的興趣。受訪者中通過網絡廣播電視途徑學習(41.4%)的比例高于課堂學習(37.9%)。所有(100%)受訪黨員及入黨積極分子都會主動關注政治理論。關于政治理論學習的時間安排則是:62%的受訪者希望能視情況而定,20%希望是一周一次,14%希望是兩周一次,4%希望是一月一次。93.1%的受訪者認為新媒體時代獲取信息的途徑變得十分簡單,并且樂意接受。倘若校方使用新媒體途徑推送黨理論知識,有高達93.1%的受訪者希望用公眾平臺推送。(2)受訪者認為在新媒體途徑下學習黨理論知識會有以下幾點積極影響: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有利于充分利用時間,能讓我們不斷加強黨性修養,方式新穎,與時俱進,能促使大家自覺學習,實效性強,更利于黨員群眾的學習。
通過調查,絕大多數的受訪者認為利用新媒體來學習黨的理論知識要比其他方式更為便捷。可見在新媒體時代,大部分學生受益于新媒體,也使得今后黨的理論知識在新媒體途徑的推送更具有群眾基礎。
3 新媒體平臺提升大學生黨員理論學習實效性策略
3.1 優化理論學習內容結構
一二年級正是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階段,是高中到大學的過渡期,新的教學方式,新的學習方式,常顯得不知所措。因此,對低年級學生的理論學習內容應與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所銜接,圍繞學生關注的重點、難點、熱點進行有效的輿論引導,使其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推送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論,通過微黨課、微論壇加強與學生的網上互動,迅速占領大學生的價值領域,同時輔之以一定的公益勞動、志愿者服務、校園文化活動等實踐教育活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學生的認同感和學習熱請,培養一批優秀的學生黨員。
三四年級學生的人生價值觀已經基本形成,該階段的學生更加理性,對自身的發展顯示出強烈的關注。利用網絡視頻、黨支部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平臺豐富學習內容。同時,密切關注學生的網絡動態,針對學生關心的熱點、焦點問題,及時進行教育和引導,增強大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擇業觀,培養一批優秀的學生黨員干部。
3.2 促進學習載體合力動態生成
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通過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在黨員理論學習方面,建立以黨支部為具體單位的“網絡學習平臺和學習資源中心”,完善學習資源內容,以文本、圖像、音頻、視頻、鏈接網站等多種手段凸顯出來,讓獲取信息的途徑變得十分簡單,使之成為大學生樂于主動接受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主政地。同時,進行線上指導、幫助、測試和討論等,線下進行實踐教育、研討學習主題活動。實現線上線下相輔相成。
3.3 建立理論學習共享機制
為強化理論學習內容收集的渠道和及時性,使廣大學生的學習更加合理化,確保理論學習的有效性,基于互聯網的信息共享,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定期組織開展黨員教育課件交流活動,發現優秀課件,做到共享精品課件。同時,圍繞學生關注的熱點、焦點、難點問題組織召開工作經驗交流會,學習研討會等,將好的經驗和做法形成系統的學習資料以網絡連接、圖像等形式推送到公眾平臺,便于大家隨時隨地學習黨的理論知識。通過新媒體平臺,定期向學生黨員發送法律咨詢、實用技能、生活小貼士等,促進培養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學生黨員,積極引導學生不斷追求更高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方熹,李紅專.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質、關鍵和出路[J].學術探索,2013(1):153-156.
[2] 劉東梅.對當今我國公民道德教育的哲學思考[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4).
[3] 汪馨蘭.創新與發展:新媒體環境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2(2).
[4] 梁妙榮.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高教版),2013(12):68-69,72.
[5] 鄭明懷.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理論課教學的完善途徑[J].學理論,2015(14):152-153.
[6] 汪馨蘭,戴鋼書.創新與發展:新媒體環境視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3(2):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