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同英
峻青,出生于海陽市郭城鎮西樓子村的書香門第, 是一位率真豪放而不失文雅的膠東漢子。他曾任上海作家協會副主席、上海炎黃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上海大地文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上海炎黃書畫院院長等職,他是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名譽委員,當代著名作家、畫家。
2015年7月23日,座落于海陽市博物館一樓的峻青文學藝術館正式開館,這是海陽市推出的紅色文化保護與利用的又一成果,更是峻青文學藝術在家鄉保護傳承的有力載體。90多歲高齡的峻青老先生始終關注著藝術館的籌備工作,滿心期盼能藉此機會重返故土,但終因身體原因未能如愿。峻青文學藝術館展廳面積248平方米,館內設計簡樸雅致,錯落有序,通過峻青老先生提供、媒體征集、實地走訪等方式,收獲了大量的資料,完整地再現了峻青的人生歷程及文學創作經歷。
藝術館內藏有峻青豐富斑斕的文學藝術作品以及他各個時期的珍貴留影,曾經在上海伏筆寫作時用的簡陋書桌和書柜,穿過的舊式毛呢大衣等珍貴物件。其中有一件是峻青寫作的手稿《秋色賦》,字跡嚴謹,構思巧妙,辭藻質樸,情感真摯,令人神往。“時序剛剛過了秋分,就覺得突然增加了一些涼意。早晨到海邊去散步,仿佛覺得那蔚藍的大海,比前更加藍了一些;天,也比前更加高遠了一些。回頭向古陌嶺上望去,哦,秋色更濃了。......古今多少詩人畫家都稱道楓葉的顏色,然而,比起柿樹來,那楓葉卻不知要遜色多少呢”。《秋色賦》可謂是峻青散文的代表作,也充分反映出了峻青散文創作的獨到可貴之處,文字蘊含了峻青散文濃郁熱烈的情感,樸實、自然的語言以及對于祖國大好河山的細膩描繪和真摯贊美。
峻青是集文武于一身的革命戰士,在革命道路上留下了一行行閃光的腳印。在工作和戰爭的空隙,峻青創作了大量軍事文學作品,如《風雪之夜》、《馬石山上》、《女英雄孫玉敏》等。戎馬倥傯的戰斗生活成為他從事軍事文學創作取之不盡的源泉,為他50年代小說創作的飛躍奠定了豐厚而堅實的基礎。
峻青的短篇小說,特別是反應膠東老區革命人民斗爭生活的作品飽含其深邃的悲劇內涵、豐厚的情感力量,人物形象獨特、藝術特色鮮明,不僅在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中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也為中國革命戰爭題材的文學作品增添了奪目光彩。從1941年寫下了第一篇作品《風雪之夜》起,峻青陸續創作了《黎明的河邊》、《老水牛爺爺》、《黨員登記表》、《最后的報告》、《老交通》、《濰河上的春天》、《桃李花開》等作品,在建國十周年時,他將自己的短篇小說編成一本選集《膠東紀事》。五六十年代,峻青開始創作宣傳抗戰的戲劇劇本。他不僅創作了不少文學劇本,還將自己的短篇小說代表作《黎明的河邊》、《馬石山上》《小來春》《黨員登記表》等作品改編成戲劇影視劇本。
峻青不僅是一位著名作家,還是一位優秀的畫家,擅長書法和古體詩詞。他的畫瀟灑飄逸,山水、人物、花鳥、魚蟲等均有涉及。峻青的畫融合了中國畫所具有的一個鮮明特色和優良傳統:詩書畫一體。他不僅繪畫,而且自己在畫上題詩,讓好的詩跋、書法、印章與畫作互為配合,相得益彰。
“在那些艱苦的日子里,多少父老兄弟在我的身邊倒下去了,多少英雄兒女的壯烈事跡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里,每一想到這些,為了黨和人民的共同事業而慷慨地貢獻出了自己的寶貴生命的人們,我的心就情不自禁地跳動起來,發生了一種要用文學創作來表現他們的強烈沖動,這種沖動促使我寫出了這些作品”,這是峻青的創作格言,也是他文學靈感的源泉。2013年,峻青老先生用顫巍巍的雙手親筆寫下了這段質樸無私的話語,表達了他對藝術館的支持和對年輕一代人的激勵。峻青的靈魂一直與故鄉血肉相連,他的生命源自這片淳樸美麗的膠東大地,故鄉的山山水水哺育了他,他將自己的一切都獻給故鄉,他以赤子之情眷戀著故鄉。他的作品,是從對故鄉的愛中來的,這種濃烈的愛是他寫作的動力,是他作品的靈魂。正是這種深厚的感情,使他成為膠東山水和膠東人民的歌者。他的作品極大地宣傳了膠東紅色文化,宣揚了膠東人民在抗戰時期不屈不撓、甘于奉獻的革命精神,是紅色文化的經典之作,這也奠定了他在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地位,使他這位膠東大地之子成為紅色文化的旗幟和靈魂。
每當我為觀眾講解到峻青老先生的手稿《秋色賦》,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看著這些質樸優美的文字,放佛自己真得置身于迷人多彩的秋天,領悟到收獲和喜悅的濃烈氣息,相信在場的每一位觀眾也都會和我一樣深深感受到了老先生深厚的文學修養和藝術內涵、優美流暢的語言氛圍、英雄故事的完美構建、膠東大地的赤子之心、飄逸瀟灑的濃郁畫風以及憨厚純樸的真性情。這位謙遜仁厚的老者,從事文學創作七十余載,是在戰火硝煙中成長起來的作家,他以獨特的視角表現革命戰爭的偉大卓絕,又熱情謳歌和平建設時期的新人新事,贊頌祖國的大好河山。他發力創作的那些膠東紅色文學作品都深深的印刻在我們的腦海里,一個個傳奇的革命英雄故事,一篇篇優美的祖國河山詠賦,無論是《馬石山上》、《女英雄孫玉敏》,還是《林寺吟草》、《秋色賦》這些帶著溫度的文字和符號像潺潺清泉般緩緩流淌,永不止息,滋潤著每一位讀者的心田,又如璀璨的明珠給我們啟迪,為我們挖掘膠東紅色文化和探索文學藝術之路亮起了一盞明燈,帶來了無窮的希望和力量,指引著未來的光明和方向。
參考文獻:
[1]《峻青散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78年.
[2]《峻青散文選集》,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年.
[3]《山東區域文化通覽.煙臺文化通覽》,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