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金
摘 要:本文主要從初中物理教師出發,論證了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具有的條理清晰的教育教學觀。同時從“點”出發探討了物理學科教學中的重基礎、重突破、重素養的知識教學法。
關鍵詞:物理教學;面與點
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學,我認為應該主要從以下兩個大的方面著手:
1.分清面點,認清自己、找準基點,面對現實有條不紊地搞好工作。人們對當前教育的思考與討論很多,有的理論精深、有的數據詳實、有的牢牢把握大政方針、有的精研世界環境,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但是,我認為我們必須厘清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學,以便分清權責各司其職,從而保證教育教學有條不紊地實施。同時作為具體的教育工作者我們還必須弄清楚我們自己的教學是屬于哪一個層面的教育,只有這樣才能找好教學基點,才能更好地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實施自己的教學活動。
關于教育與教學,我們知道教學不同于教育。教育是一個面,教學是一個點。關于教育的內容可能主要應該有三個層面:第一層面就是延人道、續文化、定思潮狀態和明衍進的社會大教育,即人類教育,這種教育是需要頂層設計參與解決的。第二個層面是人類社會化起碼需要的基礎教育,即人的教育或由生物人轉變為起碼社會人的教育,這一層面的教育是需要家庭、學校和社會通力合作共同完成。第三個層面是學科、技能的專業教育,即生產力的教育。而初中教育應該是第二個層面的教育,我們不能自視過高也不能被拔高,這是基礎教育需要面對的現實。我們應該從這一現實出發謀求基礎教育的出路。
2.教師應該充分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與技能,并組建系統的教育法、教學法和教學素材,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從學生學習的基本過程和素材上為學生學習鋪墊基石和保駕護航。下面主要從物理學科的知識教學上探討幾問題:
一、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概念、問題、對象的目標指向性和能力引領性
眾所周知,概念是高度濃縮的和高度概括化的知識精華,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引領人類進入知識殿堂的明燈,是連接人類與知識的紐帶,是達到知識彼岸的橋梁,是打開知識寶庫與進行學科學習的金鑰匙。也是人類社會化的基礎點。因此,弄準概念、弄懂概念、深挖概念是學習知識的最有效途徑,是訣竅,因為它濃縮了,更便于人類對知識的掌握!
不同的學科有不同的概念。把對學科概念的教學放在教學的什么位置是不同教學思想和不同學方法的分水領。輕視概念指引的教學會影響學生學習能力的延續,在遇到綜合性復雜難點知識的教學時就只會無系統、無結構地搞題海、練題型、套題型。所以對概念的教學不能蜻蜓點水、浮光掠影和嘎然而止。比如:
1.對于“摩擦力”的教學,“摩擦力”的概念就包含了摩擦力的施力物體——“另一個物體”;受力物體——“物體”;方向——“阻礙相對運動”;大小——“阻礙相對運動”,即在“靜摩擦”或勻速直線運動時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作用力的大小和作用點——“接觸面”。
2.對于“相互作用力”的教學可以貫穿在很多物理問題中。如下題在計算浮力時就有“相互作用力”的運用。
某物理興趣小組,在測量一個實心小物體的密度時,采用了如下的實驗操作:首先用天平測出物體的質量mo;然后在小燒杯中裝入一定量的水,用天平測出燒杯和水的總.質量m1;再用細線將物體系好后,用手提著細線使物體浸沒在此燒杯的水中(水無溢出且物體不接觸燒杯),此時天平平衡時測量值為m2,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mog B.物體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m2一ml)g
C.物體的密度是 D.物體的密度是
二、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方法、技巧的引領,破除知識與能力銜接的思維障礙,保護學生的學習動力
我們知道,學科教學除了傳授知識之外,還有一個思維訓練的要求。常常有這種情況:學生在學習中已經知道了某方面的知識,但是就是不能轉換到問題解決上來,這實際上是對學生的思維訓練不到位。這時我們就需要對學生進行一些思維訓練的“補課”,通常是以方法引領來實現。比如:
1.“隔離法”的運用:“兩艘潛艇相距S,以相同的速度v1成單縱隊同向航行,后艇的超聲定位器發出信號到達前艇并被反射回來,聲音在水里傳播的速度等于v2,則后艇發出信號和收到回聲兩時刻之間的時間間隔為_______。”可以把問題歸納為“追擊+相遇問題”,同時“隔離共同的間隔距離⊿S”。
2.“分析法”的運用:如木塊 A漂在水面上時,量筒內水面對應刻度為V1;當木塊上放一金屬塊 B時,A剛好浸沒,水面對應刻度為V2,若將小金屬塊取下,使其慢慢地沉入量筒 底時,水面對應的刻度為V3,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木塊的重為ρ水g V1 B.金屬塊重為ρ水g (V2一V1)
C.木塊的密度為ρ水V3 /V1 D.金屬塊的密度為ρ水(V2-V1)/( V3-V1)
應該分清V1、V2、V3的包含量,同時把V1、V2、V3拆分成幾個分量,就可以輕松解決問題。
三、基礎知識的護航性
基礎知識是知識的基石,是由一系列的概念組成的,其重要性如同概念一樣,不再贅述。例如同“相互作用力”。
四、綜合題型的能力提升性
在學生學習達到一定水準后,如何突破瓶頸,是一個問題,我覺得需要一些綜合性題型來訓練;同時適當的綜合性題型訓練可以使學生學習基礎知識變得簡單;有時也有提升學生興趣的作用。但是不能過度,不能為展現自己而進行難度教學,一切都應該以學生的情況為出發點,適可而止!這種考題很多,比如競賽試題等,這里不列舉。
五、在零亂中發現信息的素養提升性
在生活及學科研究中,信息往往是零亂的,這需要我們從零亂的信息中獲取有用的信息。這是生活的需要,也是我們的教學應該承擔的責任,有必要進行一些訓練。
這種問題很多,在一線工作的教師都深有體會,這里不再列舉。
總之,初中教學就是一個腳踏實地,多從學生出發。多提高自己,多學習教育論、教學論和方法論的過程;是多從現實思考教學、多積累自己的教學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