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全會+倪驍驊+劉基岡
摘 要: 本科生導師制是一項能夠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分析汽車學院推行導師制的必要性及實施現狀,闡述了其取得的成績及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提升導師素質、采用雙向選擇機制、完善評價機制三個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 導師制 本科生 鹽城工學院汽車學院
導師制起源于14世紀的英國牛津大學,它的核心思想是:在教學環境上營造和諧、自由和寬松的氛圍,在教學方式上強調個別指導,在教學內容上強調德智并重[1]。在我國,由于本科生人數較多,班級管理者以班主任和輔導員為主,導師制教育模式還處于探索期。王穎等[2]通過結構化訪談和大樣本問卷的形式進行調研,結果表明導師的指導對大學生的學業提升、學校適應及未來取向都有正向影響,實施新生導師制效果是顯著的。鹽城工學院汽車學院(以下簡稱學院)主要是培養汽車整車及其重要零部件企業的管理、生產、研發及汽車后市場的應用型人才。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成長,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在輔導員管理的基礎上,學院給每個班級另外配備學業導師。
一、學院推行本科生導師制的必要性
(一)人才培養的需求。
大學是人生學習的一個全新階段。相對于高中生活,大學學習與生活環境有很大的改變,大學新生容易在學習、生活、心理情感等多方面產生不適情緒,進而影響其專業學習、人際交往及人格塑造[3]。所以大學生學業導師需積極地引導大學新生,使他們盡快融入大學生活。大學生學業導師都具有較深厚的專業知識背景,對本專業的課程知識都非常了解。所以,導師可以通過自身經驗和專業知識為學生提供學習計劃的制訂及專業知識的講授,更有利于學生融入專業中,提升學習興趣,通過大學生涯規劃課程引導學生制定大學學習目標。
(二)管理模式調整。
雖然汽車學院成立僅有5年多的時間,但是學院的學生人數已經達到1200多人,而且涵蓋有普本、專升本、單招班(高職招生)、國合班(國際合作培養班)等幾個不同類型的本科學生。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學院也在積極地探索新的教學管理方式,根據社會及學生的需求調整培養目標。不同專業、不同類型的學生對專業知識需求、對教育教學方式有不同的看法,急需具有深厚專業背景,熟悉相關的專業知識、就業問題等老師對學生進行指導。
二、導師制實施的現狀
學院目前有三個本科專業招生,擁有普本、單招班、專升本班、國合班四種類型。學院導師制的實行由學院教學副院長統一領導,所有專任教師具體負責。學院的本科生導師制采用四年制的輔導形式,是指從學生大一入學開始就配備導師,導師要在大學四年內對學生進行指導;導師的職責在學生的每一學年都有所不同,不僅涵蓋大學生活指導、專業知識培養,而且包括科研活動、學習方法、實踐創新能力、就業擇業等方面的全方位指導。
目前來說,學業導師執行的重點在大學一年級階段。大學新生入學后要盡快適應大學的生活學習節奏,迫切需要有學業導師進行定期的指導,學院對大一新生每個班級配備兩名學業導師(每位導師指導15-20人),學業導師要跟隨學生渡過大學四年時間。
三、導師制實施的成效
(一)加強了專業認知,明確學習目標。
大一新生對專業培養目標及為專業培養而設置的課程很難全面理解,導致很多學生產生盲目情緒,失去學習方向。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學生可能需要很長的時間適應和了解,對大學學習和成長十分不利,那么學業導師就起到很大的作用。
通過我們一個學期以來的專業課程設置的講解及引導學生進行大學生涯規劃。學生逐漸對自己的專業有更深的認識,對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目標更清晰。學期結束時,我們進行大學生涯規劃的答辯。大部分學生都能對專業人才培養、就業有充分的認識,有更明確的學習目標。根據自身特長制定自己將來的職業設想。
(二)綜合能力提高。
大學是我們走向社會的跳板,要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上占有一席之地僅僅學習文化課程、專業課程還是遠遠不夠的。要在社會上生存需要一定的交際能力,一定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生剛入學的時候,班級大部分同學都比較靦腆,做自我介紹的時候低著頭,簡單幾句話之后就講不下去了。其實,學生是缺乏這種鍛煉機會的。在大學生生涯規劃的課程中,把講臺、把時間更多地留給學生,讓他們多上講臺鍛煉,介紹自己學習生活中的感受,然后老師和學生共同交流,逐漸的,學生的“膽子大起來了”。
大學生涯規劃課程開展得非常順利,學生對學院、專業、課程等的認識不斷加深,對大學生涯規劃有更清晰的認識。在期末學生的大學生涯規劃演講中,從學生的PPT格式、內容、版面等都可以看出,他們是用心在設計自己的“藝術品”。這樣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中,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過學生的不懈努力,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大學生涯規劃,部分學生參加學校的大學生涯規劃演講比賽取得不錯的名次。最重要的是這種自我鍛煉、自我提高從某種程度上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開發了學生更大的潛力,成為一股潛移默化優化學風的力量[4]。
四、導師制實施的問題及建議
(一)提升導師素質。
作為大學生的導師,要培養出高素質高水平的學生,導師要具有較高專業素養和專業學習指導能力。雖然學院的導師都有碩士、博士學位,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背景,但是要做好大學生四年的導師工作,還必須加強培訓學習,專業培養、課程設計、社會學、心理學、法規政策等學科知識還有待進一步學習和積累。學院應定期召開導師的總結大會,對前一段時間的導師工作進行總結,還可以邀請相關領域的學者和校外專家學者做培訓報告,建立健全培訓體系,提升導師自身素養,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大學生活、學習。
(二)采用雙向選擇機制。
為了方便管理,學院以班級為單位配備了學業導師,就出現有些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導師的課題方向及專業傾向不一致的情況,以致學生不能完全地個性化發展。建議在以后的導師安排方面采用雙向選擇機制,雙向選擇機制不是盲目地把老師名單發給學生讓學生選擇。在分配導師前,我們要讓學生和老師相互了解各自的信息,然后學生根據自身需要自愿向符合導師條件的教師提出申請,由教師根據自身科研教學情況判斷是否同意接受,最后將信息反饋到管理部門;當然,學生根據個人發展情況可以更換導師,但是要經過學生和導師的互選環節,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師生不對應的問題。
(三)完善評價機制。
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過程對學生管理的完善、創新能力的培養都起到積極的作用,為了保證導師制順利長久實施,應建立穩定長效的評價機制[5]。目前的導師制評價機制不夠完善,作為學業導師,當前僅僅作為兼職或者平常的課程考核看待,主要檢查是否完成與學生的面導等內容,評價不夠深入具體。建議改善對學業導師及學生的評價標準,學院內部定期開展評比活動,如專業知識學科競賽、導師帶隊的團體比賽、優秀學業導師、優秀學員評選等活動,邀請相關的技術人員和專家做評委,對評選出的優秀作品、個人給予一定的物質和精神獎勵,指導老師獲得相應的考核分。充分調動學生和老師的積極性,以保證導師制健康、良性發展[6]。
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是一項綜合、系統的工程。導師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呈現的不同特點開展工作。導師制對教育教學方式改革及新一代大學生人才培養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本科學業導師要有更多的耐心、責任心和愛心關心和幫助學生成長,推動學院導師制的建設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聶迎慶.本科生導師制的現狀、意義和困惑[J].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學報,2006(1):93.
[2]王穎,王笑宇.本科新生導師制對大學生的影響路徑及實施效果研究[J].2016(1):26-34.
[3]朱慧敏.大學新生適應不良的控制干預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8.
[4]伍學濱,尹士峰.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培養醫學創新人才[J].贛南醫學院學報,2007:27(5):673-674.
[5]溫愛玲,游永豪,宋旭,等.技能型人才培養視野下體育本科生導師制的構建與實效分析[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9(4):115-120.
[6]周青,汪杰峰,胡佳.本科生導師制評價模式創新—基于寧波大學本科生導師制的實踐探索[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4,30(4):11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