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亞臻
摘 要:物權屬于民事權利的范疇,受到刑法、民法和行政法的保護,物上請求權是建立在物權基礎上,在物權受到侵害時產生的一種請求權,兩者有著一些相似之處。本文主要針對物上請求權與物權的民法保護機制進行分析。
關鍵詞:物上請求權;物權;民法保護機制
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物權民法保護機制應該在《民法通則》的基礎上將物上請求權納入侵權體系。物上請求權屬于債權性質,并且民法的物上請求權與侵權請求權有一統的趨勢。物權是一種受到國家法律保護的一種基本的民事權利。物上請求權以物權的存在為基礎,而在《民法通則》頒布后,侵權請求權已經包括了物上請求權,所以我國的請求權體系已經不再有獨立的物上請求權。為了建立健全,科學,具有中國特色的物權民法保護機制,協調物上請求權和其他請求權之間的關系,有效的保護物權人的合法權益。
一、請求權的含義和存在依據
請求權是以自己本身為基礎,請求他人助自己一定行為的權利,其特征表現為借助除本身以外的人來實現自己的合法權益。一旦當事人的物權受到侵害,受害者不可隨意支配侵權人的產物,也不能隨意限制其的自由權,必須通過正當的法律途徑來訴訟侵權人的罪行,依據法律來對侵權人下達最正確的判決,來償還侵權人對被侵權人的所造成的傷害,這種就被我們稱為公力救濟之法。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出現了請求權的物權民法保護機制。
在分析其存在依據之后,請求權的特點進一步明確,第一在對物的支配階段,一旦侵權人侵犯他人的物權,侵權人就會被特定出來,從而就會形成特定主體間的法律關系。第二在被侵害人損失一定的產物支配權條件下,請求侵權人放棄對別侵權人的影響來恢復正常的支配權。第三被侵害人遭受損失時,除了通過訴訟以外的手段對侵害人要求恢復正常的支配權都是被定義為不正當的手段,所以我們要遵循正確的手段來維護被侵權人正當的權益。第四我們要通過正當理由向對方進行請求,不能用不正當理由來提出不正當的請求。第五被侵權人的正當利益通過訴訟程序來用國家強制力來恢復其的正常狀態。而且其屬于民法對物權的法律保護機制。
二、物上請求權的性質
物上請求權從傳統民法理論上來說是以物權的存在為前提的,其內容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恢復原狀,返還原物。關于物上請求權的性質而言,其一物上請求權為為請求權,而不是支配權。同時就物上請求權而言,受害人關于權益來說,就需要通過公力救助方法已經成為了必要,如果不通過這種方法,就通過侵害人一定的行為,即道德底線的約束,受害人對于物權的支配就會難以實現,所以物上請求權為債權。其二以合同簽訂為約束,以買賣,放債,借貸為例來說,都和物權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但不影響物權的債權性質。而且物權與物上請求權關系密切。其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物上請求權是在客體沒有消失之前維護其對物的繼續支配權;侵權請求權是在客體消失之后補償想等職的損失。所以在市場經濟之下,物上請求權的意義強調已經不太重要,與此同時在穩定社會秩序的情況下得到相應的補償就可以達到正義的理念。
三、物權的民法保護機制
目前在我國物權法理論中認為侵權請求權是向侵害人提出相應恢復被侵害人權益的權利。物權請求權的保護機制中,侵權請求權的特點在于受害和收益雙方的對象是不可更改的,被侵害人不能強制限制侵害人的人生自由權和支配其財產,侵權的產生需要依據法律的依據來判斷,侵權請求權是要求侵害人用一定的行為來彌補被侵害人的損失,恢復正常的支配權益。物權受害人可以向侵權人提出法律訴訟,用法律來強制其承擔侵權的后果,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消除危險、恢復原狀、返還原物、賠償損失等。
四、結語
物權的民法保護機制起源于西方古代法律,對于一切被侵害的權益可以提起法律訴訟來維護被侵害人的權益,對于我國物權立法的執行具有重大的意義和現實的理論意義,在《民法通則》上又將民事權利保護機制邁進了一大步,具有了新的特點。從主體上看,物權受害人和物權侵害人有特定的權利義務關系,從客體上看,要求侵權人給與被侵權人相應的,一定的賠償,平衡兩者之間的關系。為了完善物權的民法保護機制的科學性,物上請求權應該與侵權請求權相統一。兩者的相互統一為建立健全物權的民法保護機制提供了基礎,我國就此可以建立更加嚴謹,高效的物權的民法保護機制。
參考文獻:
[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民法室,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精解[M]. 人民出版社, 2007 .
[2]李博博. 論占有的物權保護制度——兼對我國占有保護制度完善的思考[J]. 才智. 2012(31) .
[3]物權保護體系的重要組成——城鎮既有房屋安全管理課題通過專家驗收[J]. 城市發展研究. 2007(03) .
[4]顧華詳. 完善我國物權保護制度的若干問題研究[J].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 200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