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動畫藝術作為年年來迅速成長起來的新興藝術表現形式,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文化傳承面對石窟保護,動畫藝術解決了許多的矛盾,筆者以莫高窟參觀新模式簡述動畫藝術在文物保護方面的應用的意義。
關鍵詞:莫高窟;石窟保護;數字媒體;3D建模;動畫;文物保護;數字化保護
一、引言
近年來敦煌莫高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地,游客接待量日趨增長,隨著參觀游客所攜帶來的二氧化碳、水分等時刻影響著洞窟微環境的因素,對石窟安全以及石窟內的壁畫、塑像等其他文物的安全形成了很大的隱患。歷經千年的滄桑的莫高窟已經變得十分的脆弱,故而在石窟保護當中減少游客在洞窟內的滯留時間就顯得非常重要。然而眾多游客千里迢迢而來,就是為了一睹千年的璀璨文化。當傳承文化遇到文物保護,動畫這一近年來迅速成長起來的新興產業,將這二者融會貫通開啟了莫高窟的參觀新模式。
二、石窟保護與游客旅行、觀光效果的矛盾
如今,為保護莫高窟,采取了避光,減濕,檢測微環境等相關措施,所以洞窟內沒有采光設施,參觀方式也是有講解員帶領下,利用有限的自然光,和講解員的手電光,參觀洞窟,同時對于洞窟的參觀時間也有嚴格的限制。并且有些洞窟窟型較大,高度較高這樣就有了游客反映在實際參觀的過程中客觀性較差,也有些洞窟因為實際建造的原因,部分壁畫在實際參觀中無法完整的欣賞,例如莫高窟第61窟背屏后面的《五臺山地形圖》,由于畫幅較大,內容豐富。實際影響著游客的參觀效果。故而游客們產生了“多看一會兒”等的想法,這對石窟的保護相矛盾。
三、動畫電影的視覺空間的建構作用
人類在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一些美學要求,所以對比真實洞窟的參觀,數字化洞窟對于視覺空間的建構就顯得非常重要,動畫電影為觀者建立了一個虛擬仿真的視覺空間,以高清,高清晰度,高保真度極大的為觀者還原了真實洞窟的容貌。
宣傳片《千年莫高》,該片講述了莫高窟千年的營造史,其中大量的采用了動畫3D建模,虛擬現實相結合特技等相關動畫技術手段。例如,有一個鏡頭是再現了當時古人營建洞窟時的場景,莫高窟是鳴沙山斷崖上開鑿的石窟群,鳴沙山是沙漠地帶,從地理、地貌上看,與他對面遙相輝映的三危山,兩者其實原本是同一山脈(系),但是莫高窟所處位置是風蝕地貌的的過渡階段,然而宕泉河將他們分開在今天莫高窟的位置形成一個斷崖。這種地貌是地理運動的長期成果,出于對文物的保護,不能再如今的崖壁上進行拍攝,又沒有可替代的地方進行相關拍攝,此時動畫3 D建模等相關技術就顯得非常的重要,既尊重客觀事實,又對于遺產地的安全提供了一種保護。
如果說《千年莫高》部分使用了動畫技術,那么《夢幻佛宮》則是全部使用了動畫技術的影片。影片使用洞窟8k數字全掃描圖,結合動畫建模等其他相關動畫技術為觀眾搭建了一個高清、高質量的洞窟復制窟。影片運用“漫游”式鏡頭移動,在搭建的虛擬洞窟內為世人展現莫高窟精美的塑像和壁畫。
四、珍貴資料的保存與學習
由于洞窟的局限,有些畫面需要搭建腳手架等,這對石窟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動畫藝術的應用解決了這一大問題。敦煌研究院早期對于壁畫的保存、學習主要以臨摹為主,分為還原臨摹、客觀臨摹等。這樣的形式非常耗時、耗力,臨摹人員滯留洞窟時間較長,每一平尺都需要藝術家數月的努力。但是臨摹品的保存時間也是有限的,對于保存的要求也非常高?,F在莫高窟采用了數字化的形式,利用動畫藝術中得3D建模等技術,制作了3D虛擬洞窟,并且已經在實驗、實踐與VR技術的結合,使得洞窟資源最大化的保護、利用、分享、學習。
五、動畫藝術在文物保護中的重要作用
最早發源于19世紀上半葉英國的動畫,真正的興起興在美國。眾人所理解、熟知的動畫實際上是動畫的一個部分。隨著時間的的改變,如今的動畫發展面更為廣泛,動畫成為一種綜合藝術表現形式,它是一種包含了繪畫、音樂、數字媒體、攝影、電影、文學等等眾多藝術的門類,集合于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
文物是人類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遺留下來的遺物、遺跡。是人類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而莫高窟作為世界文化遺產地,其中有著非常多的文物瑰寶。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歷經了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歷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長1.6公里,現有洞窟735個,現存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敦煌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為豐富的佛教藝術勝地。如此一個文化遺產地的保護就顯得非常的重要。
莫高窟自北朝以來都有過維護修繕,而文物保護是自常書鴻先生來到了敦煌莫高窟以后對莫高窟的保護為莫高窟就開啟了一個新的篇章。自常書鴻先生以來,莫高窟先后經歷幾代人,歷史上對于莫高窟的保護方式也各有不同。從常書鴻最初原始的壁畫臨摹式的保護,到段文杰先生的搶救式保護,再到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先生時期的對于壁畫病害的修復,再到王旭東先生的數字化保護。動畫在這其中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莫高窟日接待量6000人,采用提前預約制度,在前端觀看兩部電影,之后再參觀洞窟,對于這種參觀模式游客還是非常認可的,為此筆者做了相關調查問卷,在問卷的100位中外游客中,其中67%的游客表示理解和認可,32%的游客在了解原因后表示理解和認可,有1%的游客提出了其他意見。
六、結語
自2014年8月,敦煌莫高窟建成數字展示中心,作為參觀莫高窟的前端,正式對外開放,其最核心作用是展示 “數字敦煌”與“虛擬洞窟”兩部數字影片,兩部電影主要借助以動畫為主的多媒體展示手段,通過先進的數字動畫技術向參觀莫高窟的觀眾們呈現出敦煌莫高窟石窟藝術別樣的絢麗多彩。以及氣莫高窟勢磅礴、恢宏的歷史文化背景,使各位游客在進入實際洞窟之前,全方位、立體式、近距離的與神秘的敦煌莫高石窟進行“親密接觸”,進而達到適量減少開放現有洞窟的數量,縮短來莫高窟的游客在洞窟內的滯留時間,減輕因為參觀等相關活動對石窟遺址地以及一系列相關文物形成的影響,緩解敦煌莫高窟因為旅游開放與文物保護之間的尖銳矛盾,動畫,因為它易于保存,便于攜帶等專業特點,在莫高窟的保護中承擔了重要的部分,他為洞窟留檔保護,傳承弘揚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實現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永續利用”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數字化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新手段》彭冬梅
[2]《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與開發研究》黃永林
作者簡介:白旭東(1995-)甘肅平涼人,就讀于西北師范大學敦煌學院,本科在讀,動畫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