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雪梅
關鍵詞:優質護理服務;危重癥產婦;生活質量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8—2409(2016)04—0146—04
產科危重患者是指從妊娠到產后42d發生的嚴重威脅母嬰生命危重癥的產婦Ⅲ。臨床多見產科危重病種包括合并高血壓、合并心臟病、羊水栓塞、胎兒宮內窘迫、先兆子宮破裂、宮外孕、子癇、前置胎盤、產后大出血、胎盤早期剝離、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等。產科危重癥往往發病急、病情危重、進展迅速,加上一些產婦未及時進行產檢或缺乏應急保護知識,人院就診時病情可能急、危、重,嚴重威脅母嬰健康。危重癥產婦產后的護理內容主要為積極預防并發癥,促使產婦產后恢復,傳統的產后護理內容多為對癥支持治療、生命體征監護,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護理人員護理主動性不足,心理干預不夠,效果并不理想。本研究分析了我院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對危重癥產婦產后生活質量改善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0例危重癥產婦采用單雙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45例。所有產婦均經積極的醫療護理治療后存活。對照組危重癥產婦年齡22~37歲,平均(30.8±5.1)歲;初產婦28例,經產婦17例;產后大出血19例,重度妊高征15例,妊娠合并心臟病3例,子宮破裂2例,胎膜早破3例,羊水栓塞2例,胎盤植入1例,嬰兒存活43例,嬰兒死亡2例。觀察組危重癥產婦年齡21~38歲,平均(31.2±5.4)歲;初產婦30例,經產婦15例;產后大出血20例,重度妊高征14例,妊娠合并心臟病2例,子宮破裂4例,胎膜早破1例,羊水栓塞2例,前置胎盤2例,嬰兒存活42例,嬰兒死亡3例。兩組孕產婦在年齡、初產婦比例及危重癥妊娠疾病類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傳統的產后護理,包含生命體征監測(密切監控產婦產后每小時尿量,產后陰道分泌物量、顏色及性質、血壓、呼吸頻率、瞳孔變化情況)、藥物應用、乳房腫脹護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優質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心理優質護理 ①告知母嬰結局:危重癥產婦由于起病急、快、重,分娩多采用剖宮產,受到麻醉因素、分娩疼痛及產后失血的影響,產后不清楚分娩結局狀況,而母嬰平安的分娩結局對于危重癥產婦產后心理無疑有巨大的寬慰作用,對于分娩結局為嬰兒存活的產婦,護理人員在危重癥產婦清醒后第一時間告知產婦母嬰平安;對于分娩結局為嬰兒死亡的產婦,主治醫師在宣布嬰兒狀況后,護理人員密切監控產婦的情緒變化、應激反應,做好應急處理準備,如鎮靜劑滴注、寬慰產婦情緒、束縛肢體等。②個性化心理干預:嬰兒存活的產婦產后心理狀況獲得寬松,多希望盡快與嬰兒接觸,母嬰狀況良好的產婦在醫生同意后可較早實現該目的,但對于多數危重癥產婦,由于嬰兒生命狀況不穩,需要在育兒室或ICU接受相關治療,護理人員詳細告知母親嬰兒目前狀況,使其保持寬松心態,待嬰兒狀況平穩后,盡快安排母嬰接觸,滿足產婦的心理需求,若產婦仍舊存在一定的心理擔憂,護理人員可用手機拍嬰兒照片給產婦。對于嬰兒結局為死亡的產婦,護理人員在密切關注應激反應及情緒變化的基礎上,首先對產婦的遭遇表示同情,鼓勵產婦勇敢地接受事實,告知產婦今后還有分娩的機會,減輕身心壓力,努力減少由于嬰兒死亡帶來的心理刺激。
1.2.2感染預防優質護理 危重癥產婦產后極易引發各種感染,有效控制感染是危重癥產婦產后護理的工作重點,護理措施如下:①嚴格執行無菌操作,預防醫源性感染,做好危重癥產婦產后會陰部的護理工作,避免尿液反流引發逆行感染。②充分確保產婦產后的充足睡眠及休息危重癥產婦產后身體狀況較差、身體虛弱,身體抵抗力降低,在ICU各種侵入性操作、補液、糾正水電、酸堿平衡治療基礎上易引發感染,充足的睡眠、休息是增強抵抗力的重要措施,待產婦生命體征相對平穩后,告知產婦應多注意休息,對由于心理因素影響休息的產婦護理人員加強心理指導,對由于ICU檢測儀器噪音引發的睡眠干擾,護理人員征得醫生同意后適當調低ICU各類設備的音量。③營養補充產婦產后身體狀況較差,充足的營養補充可為產婦提供必要的糖分、脂肪及蛋白質,充足的營養供給有利于產婦產后抵抗力的提升,產婦產后對無法經口攝食的采用中心靜脈營養或鼻胃管保證充足的營養供給,提高身體抵抗力。
1.2.3病房優質護理 危重癥產婦產后經ICU搶救治療后,生命體征相對平穩即可轉入普通病房,此時護理的重點應加強對危重癥產婦產后的生活護理:①角色轉換:危重癥產婦從入院實施搶救至脫離ICU病房,面臨較長時間的恢復階段,此時由于患者較長時間脫離社會生活環境,患者多迫切希望恢復健康,離開醫院。護理人員加強對危重癥產婦產后的角色轉換護理,鼓勵產婦與同病房內病友、親屬、朋友溝通交流,盡快適應向社會角色的良性轉換。②生活護理:為患者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做好多種基礎性護理,如積極預防皮膚壓瘡、口腔潰瘍,對無法起床活動的產婦進行定時翻身,臥床時保持肢體的功能位置及臥位的舒適程度。③環境護理:保持病房內通風、透氣、安靜、整潔,減少各種不良因素的刺激,保持產婦產后的正常休息。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產婦產后產褥感染、心理焦慮州(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14分)、抑郁(產后抑郁量表EPDS評分>12分)、睡眠障礙(入睡困難、淺睡、易醒或早醒)。②采用Mossf-36量表用中文版評價兩組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狀況,該量表包含有軀體疼痛、軀體角色疼痛、軀體健康、總體健康、精力、社會功能及情緒角色功能,得分越高代表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越高,評價時間為產后第10天。
1.4統計學處理
數據處理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計數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產后并發癥率比較
觀察組產后產褥感染、心理焦慮、心理抑郁及睡眠障礙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生活質量評價
干預后觀察組產婦的軀體疼痛、軀體角色功能、軀體健康、總體健康、精力、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及情緒角色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詳見表2。
3討論
3.1優質護理可有效降低危重癥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率
危重癥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率不僅影響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恢復狀況,亦是衡量醫院對危重癥產婦的搶救、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標。本研究對危重癥產婦產后采用優質護理服務后與傳統的常規護理服務比較,觀察組產婦產后產褥感染、心理焦慮、心理抑郁及睡眠障礙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優質護理可有效降低危重癥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率。優質護理服務是指以病人為中心,通過強化基礎護理,全面落實護理責任制,深化護理內涵,提升對某種疾病的護理水平。在本研究中對危重癥產婦產后護理管理中,護理人員緊密圍繞著產婦產后心理狀況、產后產褥感染及產后睡眠障礙3個方面實施護理干預,最終實現了降低危重癥產婦產后并發癥發生率的目的。心理焦慮及抑郁是危重癥產婦產后常出現的嚴重心理負面情緒,其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護理人員在實踐優質護理干預時,針對嬰兒不同結局狀況,采取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對嬰兒生存的產婦,產后第一時間告知嬰兒結局,對緩解產婦心理緊張、擔憂及焦慮情緒有重要幫助,對嬰兒死亡的產婦,在履行告知產婦事實的基礎上,充分做好各項可能出現的突發情況(如產婦情緒失控、自行拔管、過度悲傷及睡眠障礙等)的應對措施,待產婦情緒穩定后進行積極的心理指導,對于緩解其心理負面情緒有重要作用。產褥感染是危重癥產婦產后常出現的嚴重并發癥,嚴重危及產婦生命健康,護理人員在緩解其心理負面情緒基礎上,嚴格執行各項無菌性操作、確保充足的睡眠及營養供給對于降低產褥感染發生率有重要作用。
3.2優質護理可有效提升危重癥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
優質護理服務的核心思想是緊密圍繞著患者的護理需求,提升服務質量,控制服務成本,實現提供“優質、高效、低耗、滿意、放心”的醫療服務。本研究中觀察組產婦在實施優質護理服務后,產婦的軀體疼痛、軀體角色功能、軀體健康、總體健康、精力、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及情緒角色功能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1)。提示優質護理服務可有效提升危重癥產婦產后的生活質量。分析原因主要有:①產后嚴重的心理焦慮、抑郁、睡眠障礙及產褥感染是影響產婦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優質護理服務實施后降低了上述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了產婦的心理功能、軀體健康、總體健康、精力及情緒角色功能評分。②優質護理服務在危重癥產婦回歸普通病房后著重強調協助患者回歸自我的社會角色功能,有效改善了危重癥產婦產后的社會功能。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服務是一種以病人為中心,緊密圍繞患者住院期間的需求,提升服務質量的護理模式,其在危重癥產婦產后應用可降低產婦并發癥發生率,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