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君杰
河北省武安市第六中學
?
如何迎來語文教學的“柳暗花明”
霍君杰
河北省武安市第六中學
當下,熱鬧的課堂是否就等于豐碩的收獲?新課程改革給教學帶來許多盎然生機,課堂上師生之間熱熱鬧鬧的。但是一堂課下來,只有活動的熱鬧,卻不見文本的有效闡發、挖掘和共鳴。
初中語文;誤區;對策
語文教學時常看到教師花大力量來設計活動,課堂上師生之間熱熱鬧鬧,但是課文被擱置一邊,一堂課下來,只見活動的熱鬧,不見文本的有效開發、挖掘和共鳴。究其原因是沒有正確理解課程標準,而是在課程標準使用中走進了一個誤區。而且,課堂上教師的隨機點撥欠缺,不能有效引導深長的思維方向。結果,這樣課堂只是讓人感覺熱鬧的空調。為此,我通過學習《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初中語文》后,談一點粗淺的體會:
一篇課文究竟應該怎么上,有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要有一個標準去加以衡量。何者為是?不同的教師,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沒有最好的,只有此時此地最有效的。所以,教學形式的選擇不妨各行其是。然而,就語文來說,立足文本卻是為文本服務的,如果在備課和上課只是專注于活動,一味花力氣在活動中創新出花樣,脫離了文本,無異本末倒置。
常言道:一千個人讀《紅樓夢》就有一千個林妹妹。這說明了一個文本可以有不同的解讀,證明了解放教學思想,開放教學活動的價值。然而,不要忽略這句話的前提是讀《紅樓夢》。如果是讀《竇娥冤》,讀《白毛女》呢?我們何從讀出一千個林妹妹來?林妹妹是從《紅樓夢》中里讀出來的,語文教學的核心準備還是有效地完成文本的學習,語文教材的主體是一篇篇精選的文章。它們本身是值得我們去用心開挖的一個個寶藏。
我聽了許多以活動為主的語文課,也聽了許多花樣百出的語文課,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的確讓課堂有了生機活力,學生學習的興趣也是空前的高漲。然而,經過一年的摸索,我發現學生在語文學習問題研究上,卻不能靜下心來讀課文,這樣的本末倒置勢必影響語文學習的效果。對此我深有體會。如此,七年級上冊《看云識天氣》一文,我在講課前,設計了一次課外活動,將學生分成幾個組,讓他們帶著不同的任務,查找資料,歸類整理,忙得不亦樂乎。應該說他們在準備中已經進行了學習,拓寬了知識面,提高了能力,這一切都是不容質疑的。
然而,他們的這種學習勁頭沒有帶到下一個環節中,當我把有關云的知識短文、詩畫交給學生品讀時,我發現他們大多流露出失望不耐煩的情緒。很長時間,學生都未能靜心讀進去。是不是活動課就不應該進行閱讀呢?如果說,多樣的形式能夠活躍語文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話,那么,多樣的形式是否也會影響學習和閱讀的習慣,而變得心緒浮躁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思考,我認為,作為一個語文課教師,如果我們只能在形式上下功夫,卻不能在文本上下功夫,不能引導學生深入地研讀文本,那么,我們就會偏離新課標準的方向。語文學習以“讀進去“作為基礎,才會有更大的發展。為了克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感受粗糙的毛病,我在語文教學上逐步從追求多樣的形式走到追求語文閱讀的深入,細致上。在《皇帝的新裝》時,我作了這樣的安排,自讀-精讀-探討。這樣學生,能夠讀進去,讀明白,才談得上獨特的感受和體會。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語文又是母語教育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規律。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
如何才能打破封閉的、一成不變的語文課堂教學,使課堂出現生動活潑的合作局面呢?語文課堂教學是個開放系統。按照系統論的觀點,就是說,語文教學中既要重視各種教學信息的溝通和互換,又要重視教與學雙邊的融洽與交流。要做到這兩點,就必須改變傳統的單向靜聽的教學模式為多向的立體的現代課堂教學模式。課堂教學的開放性,一般地說比較集中的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較多的采用問題教學法。
“疑者,覺悟之機也。”教學中,教師如能不斷設疑,啟發學生質疑,特別是“于不疑處有疑”,則不僅可以促使學生積極思維,而且可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在設疑、質疑的過程中,教師不能越俎代庖,而要積極引導。問題較多,可以分類歸納,逐個解決。
2.積極組織學生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能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促進學生的情感發展。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凡屬個人鉆研不能理解的問題到小組里進行討論;小組里也不能解決的問題拿到班上討論。課堂上,老師除了點撥與導向外,還可以開展一些聽說讀寫方面的活動,充分發揮群體優勝,促進學生自能讀書,自能作文。
引導學生讀進課文,挖掘文本中豐富、深厚的資源。在此基礎上,再輔以各種有效的方法,讓學生發散思維、發揮想象力。這才是緊扣新課程標準的語文課的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