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婷,雷經國
(貴州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貴陽 550018)
?
地方高校特殊教育專業本科生專業認同現狀調查研究
——以貴州師范學院為例
胡玉婷,雷經國
(貴州師范學院 教育科學學院,貴陽 550018)
選取貴州師范學院特殊教育專業本科生為研究對象,采用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借鑒秦攀博的《大學生專業認同問卷》的思路編制問卷,從性別、年級、錄取方式三個方面對特教專業四個年級學生專業認同的現狀進行調查,并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貴州師范學院特殊教育專業本科生專業認同屬于一般水平,并且在年級、錄取方式因素上表現出差異。在對研究結果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提高特殊教育專業本科生專業認同水平的可行性建議。
特殊教育;專業認同;現狀;對策
近年來,政府越來越重視特殊教育(以下簡稱特教)的發展,地方高校特教專業成為當地特教學校師資的重要來源,而特教專業培養的大量人才卻紛紛在畢業之際轉做他行或在特教行業短暫工作后轉入他行,人才流失現象嚴重。其原因不僅與當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有關,還與學生自身專業認同水平相關。研究特教專業本科生專業認同現狀,可以為地方院校開展特教專業改革與發展提供參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專業觀,進一步提高學生專業認同水平,減少特教人才流失。基于此,從便利的角度,采用方便抽樣原則,選取了貴州師范學院特教專業本科生,對其專業認同進行調查研究。
1.1 研究對象
本文選取貴州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2012級至2015級四個年級共238名特教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238份,回收230份,回收率約為96.64%,剔除無效問卷后得到有效問卷221份,回收問卷的有效率約為96.09%。被試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被試具體情況
1.2 研究方法與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根據前期文獻資料搜集和調查研究,借鑒秦攀博《大學生專業認同問卷》的編制思路[1],編制《特殊教育專業本科生專業認同調查問卷》。問卷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封閉式問卷,問卷問題分為專業認知、專業情感、專業意志、專業技能四個維度,共26題,問卷采用Likert - 5評分,通過疊加四維度的得分,計算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水平,分數越高者,代表其對專業的認同水平越高,反之則越低;第二部分是開放式問卷,共5題,補充有關特教專業認同的主觀問題,對其調查的數據采用SPSS17.0進行數據處理與分析。
2.1 特教本科生專業認同的總體情況
通過對特教專業認同各維度得分分析可知,專業技能維度得分最低,專業意志維度次之。四維度的得分介于2分到4分之間,按照沈之菲[2]的評分標準,貴州師范學院特教專業本科生專業認同水平為一般(見表2)。

表2 特教專業認同各維度得分(n=221)
2.2 特教專業本科生專業認同在性別上的差異
性別對專業認同的影響并不顯著,具體到各個子維度,差異也不顯著,但在專業情感、專業意志和專業技能三個維度上男生得分都高于女生,女生在專業認知維度上得分高于男生。詳情見表3。

表3 不同性別特教專業學生在各維度上的差異分析(n=221)
2.3 特教專業本科生專業認同在年級上的差異
具體來說,除了專業認知維度差異不顯著外,其余各維度均存在顯著差異。2015級本科生在專業情感、專業意志、專業技能三個維度上的得分高于2012級學生;2014級本科生在專業情感維度得分高于2012級學生;2013級本科生在專業情感維度、專業意志維度得分高于2012級學生。詳情見表4。

表4 不同年級學生在各維度上的差異分析(n=221)
2.4 特教專業本科生專業認同在錄取方式上的差異
不同錄取方式在專業認同上表現出顯著差異,但具體到各個子維度上來說,專業情感、專業意志的差異十分顯著,學校調劑的特殊教育專業的學生專業認知維度得分高于其他方式錄取的學生,其他志愿錄取學生專業意志維度得分高于其他錄取方式的學生(見表5)。

表5 不同錄取方式學生在各維度上的差異分析(n=221)
3.1 特教專業本科生基本情況分析
從表1中發現,在調查的四個年級中,男女學生比例不協調,大約為6∶1,基本體現出師范院校中女多男少的特點。在221份有效問卷中,家庭所在地為農村的學生占77.71% ,這可能與農村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選擇專業時,主要考慮的是高考分數、就讀成本等導致的。學生第一志愿報考特教專業的僅有18.55 %,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有:①學生在入學前對特教專業相關內容了解甚少;②各地特教發展緩慢,政府重視力度不夠;③特教老師職業不被大眾認同,容易受他人非議和各方面壓力大,且特教老師工作繁瑣、專業技能要求高但教學成就感低。
3.2 特教專業本科生專業認同水平分析
調查結果表明,該校特教專業本科生專業認同水平為一般,這與相關學者的特教專業認同的已有研究結果基本一致[3-6]。具體到本研究的各個維度上來看,專業意志維度與專業技能維度得分較低,其原因主要有:該校設立特殊教育專業時間較短;缺乏教學經驗;沒有與省內特教學校建立穩定的交流合作關系;學生缺少實際操作的機會。如:當被詢問到“是否想過要換專業學習”時,一半以上學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因為其他專業學生或是同學、朋友甚至家人都對自己所學特殊教育專業帶有明顯偏見,使之在與他人交往時甚至會產生自卑心理。專業認知維度與專業情感維度得分較高,其原因是經過深入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特教都有了更多的了解,能夠正確對待本專業,尊重特殊兒童。如:學生在回答“我對所學專業產生了積極的感情”問題時,得分普遍在3-4分之間。結合訪談與開放式問卷得知,多數學生是因學校調劑而選擇特教專業,都不了解或不夠了解該專業,但隨著對特教專業的逐步學習,對本專業產生了正面積極的情感,并能逐漸認同所學專業。
3.3 性別對特教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的影響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性別在專業認同上表現的差異并不顯著。女生在專業認知維度得分高于男生,多數女生畢業后更愿意從事特教的相關工作。一方面,女生相比較于男生更細心、更有耐心;另一方面,受傳統思想與道德觀念影響,男人需要扛起養家糊口的重擔,會傾向于選擇薪資高、有挑戰性的工作,而女人則多以家庭為主,為了相夫教子多會選擇較輕松、穩定的教師職業。
3.4 年級對特教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的影響分析
研究發現,不同年級學生在專業認同上表現的差異顯著。其中,2012級學生各個維度得分都低于其他三個年級,這與已有研究指出的專業認同隨學習過程而動態變化的規律基本符合,而且隨著本專業在校人數增加,該校領導、教師不斷修訂培養計劃,增加專業課程。另外,2012級學生面臨畢業,就業壓力大,通過四年的學習對特教各個方面有了更多的了解,開始用批判的眼光理性客觀地對待特教專業。且他們是該校本專業第一屆畢業生,由于學校辦學經驗不足,缺少專業教師指導、實踐能力鍛煉機會少、學習課程不夠全面,就有被當作“小白鼠”“試驗品”的想法,但經過一學期的教育實習,他們對本專業所處社會地位的認識逐漸加深。不能否認的是由于受負面消極觀念影響,他們在專業情感維度、專業意志維度和專業技能維度得分也較低。
3.5 錄取方式對特教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的影響分析
調查顯示,第一志愿報考本專業并被錄取的學生,專業認知維度得分低于非第一志愿錄取的學生。非第一志愿錄取的學生在報考時,對本專業或多或少有些了解,而避免填報該專業,最后因為各種原因,不得已學習本專業。隨著深入學習一部分學生慢慢接受并認可特教專業,一部分學生則越來越討厭該專業,導致特殊教育專業整體呈現一般認同狀態。
(1)加強高中與大學的銜接教育。大部分學生在上大學前選擇專業時,對自身的興趣、愛好、能力等方面了解不夠,對專業的選擇主要是聽從父母或他人的建議,缺少自主性,具有很大的盲目性。目前,高中階段與大學階段之間缺乏銜接教育,很多高中在高考結束之后就結束了自己的教育使命,而將填報志愿歸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沒有給予過多的指導。建議高中學校可以在高考結束到填報志愿這段時間里,聘請相關職業指導專家或本校有經驗的教師開展專題講座,重點介紹大學的專業情況,幫助學生答疑解惑,樹立正確的專業認識觀。同時,學生應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分析,認真規劃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選擇適合的專業。
(2)加強對特教專業的宣傳力度。最初多數學生對特教專業都不了解或是認識過于片面,反映出特教在宣傳方面存在著問題。政府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大力發展特教事業,加大特教的宣傳力度。地方院校也要做好本專業的宣傳教育工作,改變外界、師生對特教的片面認識,提高特教專業學生的從業信心與積極性,諸如在“助殘日”等組織活動,宣傳特教相關知識,呼吁人們關愛特殊兒童,擴大特教的影響力。
(3)完善特教專業課程內容。貴州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對于特教專業課程的開設不夠完整全面,其中專業方向課程主要針對視力障礙、聽力障礙、智力障礙這三類障礙類型,缺少醫學康復方面的課程及音樂、美術、舞蹈等專業技能課程。學校應緊跟時代步伐,緊扣社會需求,擴展相關課程,開設特教不同類型課程。結合現實情況的需要,建議該校能夠在課程設置上增設其他類型特殊教育課程,將課程細分到具體的殘疾類型和學科;增設特教專業技能方面的課程,注重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該校特教專業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度還有待提高,應增設一些實用的干預方法和策略,為特教本科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使學生能將所學理論與實際教學緊密結合。對于手語和盲文這類操作性強的課程,建議貫穿到四年課程中去,持續地給學生刺激,使之專業技能掌握更加牢固。繪畫、手工、舞蹈、音樂等方面的課程可采用選修課的方式,讓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和愛好選擇相應課程進行學習。
(4)完善見習實習制度。建立從大一到大四一貫的見習實習制度,見習實習實踐學校、機構類別、層次應多樣化,讓學生接觸不同類型的特殊兒童,了解各種特殊兒童的生理特點,并找出不同類型特殊兒童各自的異同點進行比較,給特殊兒童提供更好的、更適合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同時邀請特教一線教師走進大學課堂,為學生講授專業知識、分享從教經驗,讓廣大師生能了解日常學習中特教如何開展教學活動。
(5)重視特教專業學生思想教育與職業規劃指導。面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要有不同的側重點,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育,構鑄健全的專業指導體系:
大一學生初步接觸特教專業,應加強對他們的專業思想教育與職業規劃指導。 由于他們自身認識了解的特教專業與課堂上學習到的內容有許多不同之處,任課教師、輔導員或學校相關領導要正確引導學生了解所學專業,樹立正確的特教觀。同時鼓勵學生多與學長學姐溝通交流,利用網絡或圖書館的豐富資源閱讀與本專業相關的書籍。
大二學生專業課程逐漸增加,應對他們進行專業指導。將專業知識學習與職業指導充分結合起來,使學生對特教相關職業產生正確合理的認識,提高專業認同水平。為大二學生提供到不同特教學校見習的機會,讓其將所學知識利用到實際中,使理論與實踐得到結合。
大三學生對專業的理解更深刻,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專業特點及專業內容,同時多與學生溝通專業方面的知識。可以定期舉行專業知識競賽和沙龍,鞏固學生專業知識。定期帶學生到不同類型的特教學校實習,學習一線特教教師如何上好一堂課。
大四學生即將踏入社會,面臨繼續深造或者直接就業的問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讓學生明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此時應該加強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教育,幫助他們理性分析自己和當前就業形勢,從而規劃好自己的人生道路。
[1] 秦攀博.大學生專業認同的特點及其相關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
[2] 沈之菲.新課程背景下上海市中小學教師職業角色認同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4.
[3] 官春蘭,王雁,張麗敏.特殊教育專業本科生專業認同現狀的調查研究:以兩所部屬全國重點師范大學為例[J].中國特殊教育,2011(4):22-29.
[4] 徐帥,趙斌.畢節學院特殊教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現狀研究[J].畢節學院學報,2013(2):83-87.
[5] 張麗莉.學前特殊教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調查研究[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版),2008(3):38-41.
[6] 毛做瑩.特殊教育專業大學生的利他動機、專業認同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13.
[7] 劉軍,李寧,張惠,等.高等體育院校特殊教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現狀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9):84-88.
責任編輯:李鳳英
An Investigation into Present Situati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Special Education at Local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f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
HU Yuting, LEI Jingguo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 Guiyang 550018, China)
Selecting undergraduates in School of Special Education of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he method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learning from the idea of Qin Pan-bo′sStudents'ProfessionalIdentityQuestionnair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tatus quo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special education from gender, grade and enrollment, and then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by using SPSS softwar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the undergraduates in School of Special Education of Guizhou Education University is at a general level,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grade and enrollment.Based on analyz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it gives the feasible recommendations to further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identity level.
specia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identity; status quo; countermeasure
2016-09-10
貴州省高等學校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特殊教育)(黔教高發〔2014〕378號);貴州師范學院大學生科研項目(201516)
胡玉婷(1993-),女,福建壽寧人,主要從事特殊教育研究;雷經國(1978-),男,重慶巫山人,副教授,主要從事特殊教育和課程與教學論研究。
G760
A
1009-3907(2016)11-01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