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萍
【摘要】課程游戲化改變的不光是區域游戲,還是整個幼兒園的課程,我們老師的觀念在改變,變得越來越重視課程游戲化了。我們將主題教學活動與游戲活動有機地整合,運用生成策略將游戲有機地融入課程。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玩中學學中玩
幼兒園應以游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游戲是兒童的天性,兒童在游戲中學習新知識,練習語言表達,發展觀察、記憶、注意、思考的能力,“會玩的孩子才會學習,會學習的孩子更會玩”,放手讓孩子去游戲,讓我們的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從而更好地使學習潛能得以開發,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
玩中學
課程游戲化不得不提區域游戲,我們幼兒園的區域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地“改”,從而“變”得越來越適應課程游戲化了。
一、 “改”小區域“變”內外大區域
“改”之前:
我們幼兒園的每個班級甚至我們昆山地區絕大多數幼兒園,每個班級只有幾個區域,大多數班級設置有美工區、閱讀區、生活區、益智區、建構區、表演區等。
“變”之后:
(一) 室內區域
我們每個班級都固定設置有六大區域:美工區、閱讀區、生活區、益智區、建構區、表演區,我們稱之為室內區域。另外加上美術室、圖書室、科發室等幼兒園層面上的室內區域。
(二) 室外大區域
我們幼兒園充分利用室外場地,設置有十大開放區域,有表演區、生活區、建構區、玩水區、種植區、玩沙玩泥區、挑戰區、攀爬區、涂鴉區、運動區等。
我們布置戶外大區域與室內區域活動目的就是將我們的教育意圖通過游戲來展示,讓幼兒在游戲中得到發展。于是我們充分利用孩子這種獨特的認知方式,開展室內外區域活動,鼓勵孩子通過游戲和實踐獲得多方面的經驗。在這種理念的支持下,我們幼兒園產生了兩大區域,一個是室內區域,一個是戶外大區域。設置室外大區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① 場地大,沒有局限,方便幼兒運動,小朋友可以在跑來跑去中鍛煉身體;② 在戶外,孩子可以曬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③ 可以保障孩子有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④ 室外區域可以積累幼兒各方面的經驗、發展幼兒的能力。說說我們的涂鴉區吧。我們在傳達室與幼兒園大門邊上裝上了5塊大的光滑的鋁合金板,投放了各種顏料與畫筆,小朋友一進幼兒園就可以用彩筆和顏料在涂鴉區內畫畫,可以想到什么就畫什么,畫得不滿意可以用水擦掉,重新再畫。我們在觀察中發現,大班的孩子喜歡把昨天或者今天想到的東西涂鴉;中小班的孩子喜歡畫線條,涂色塊,孩子在涂鴉的過程中把老師教的知識進行再次鞏固。
二、 “改”時間表“變”游戲作息表
游戲教學化,教學游戲化。游戲教學化即強調游戲的重要性,提醒我們關注游戲,關注幼兒年齡特點,讓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發展個性。在課程游戲化這種理念下,我們的課程設置發生了變化:
“改”之前:
我們小班一個星期5節課,中班7節課,大班9~10節課。
“變”之后:
我們幼兒園統一為一個星期5節課,上完一節課后,我們的孩子就可以進行室外大區域游戲。操場上花花綠綠,到處是快樂的人群,就看我班的敏敏,一會兒在表演區內演新娘;一會兒跑到生活區做媽媽,支起灶燒飯喂娃娃;一會兒去運動區踩三輪車到種植區去買菜,到了種植區,看見別的小朋友在玩水,結果她就在那里玩水了。從中可以看出,孩子在玩游戲的過程中,看似乎沒有規則,其實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那就是一條有形無形的線,敏敏一定在玩新娘游戲中想到結婚了就要生孩子了,就跑去當媽媽了,在燒飯喂娃娃的時候,想到要買菜了,于是就騎車去買菜,種植區有蔬菜,也有玩水池,結果她就分心了,沒有去關注買菜,而是去玩水了。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孩子們也許從頭至尾都是在“玩”,正是在“玩”的同時引發、支持并促進了他們的學習活動,他們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在玩中張開想象的翅膀,使教育目標無形地滲透到游戲中,孩子們就能在游戲中自由主動地學習。
學中玩
游戲課程化改變的不光是區域游戲,而是整個幼兒園的課程,我們老師的觀念在改變,變得越來越重視課程游戲化了。愛玩是幼兒的天性,我們幼兒園珍視游戲,尊重幼兒年齡特點,用適合他們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學中玩。
“改”之前:
我們的課程有一定的模式,大家比較重視孩子的學習結果。
“變”之后:
我們將主題教學活動與游戲活動有機地整合,運用生成策略將游戲有機地融入課程。
大家聽到課程游戲化,作為一線教師的我們常常疑惑于如何平衡“教”和“玩”的難題,一時無從下手。只要我們不盲目跟從,無所適從,一定會走出困惑,找到適合自己的模式。課程游戲化并不是要我們造一個新的“游戲化課程”,而是讓大家在本園原有課程基礎上,更新觀念,改革課程實施方式,最終目的是促進教師、孩子和幼兒園的發展。
如我們小班的一節課《水果寶寶》,在教幼兒認識水果時,我們充分利用水果,將游戲有機地融入課程,我把孩子帶來的蘋果、梨子、西瓜等水果擺滿了整個教室,科學課《水果寶寶》剛開始,我請孩子介紹自己帶來的水果,過了幾分鐘,我發現,孩子們注意力分散了,有的孩子在玩手,有的在玩椅子了。我果斷地換上游戲的方法。① 玩“摘果子”的游戲:我們一邊放音樂,一邊把蘋果、香蕉、橘子摘了下來;② 做“賣水果”的游戲,讓幼兒自由買賣水果,帶水果的幼兒自己當起老板來:“快來買,快來買,新鮮的草莓,不甜不要錢”“買櫻桃,紅紅的,又好看又好吃”。君君讓我幫忙把帶來的西瓜切開來賣,聲稱:“一塊錢一塊西瓜,便宜快來買喲!”幼兒在進行買賣水果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地說出各種水果的名稱、外形特征,并能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時,活動室出現了另外一種場面,所有的幼兒已經不需要老師的調動,個個變得情緒活躍、興趣倍增,都會主動、積極地去認識水果。游戲雖然簡單,但對于孩子來說,動手又動腦,既玩得高興,又復習鞏固了知識,發展和鍛煉了幼兒立刻做出判斷的思維能力,使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學習。
幼兒在游戲中不僅能學習知識,學會遵守游戲規則,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而且能夠在游戲中得到身體鍛煉,增強體質,促進健康。游戲中有學習,學習能更好地推動游戲;把握游戲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將之延伸為有意義的教育活動;在游戲中生成課程,在課程中生成游戲。我們只有真正地走進游戲,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內心,從而走近幼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