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頒布之后很受重視,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占據重要的比重。情感教學既屬于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需。本文分析了小學閱讀教學中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明確當前發展現狀,指出小學閱讀教學中情感滲透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新課標;情感滲透;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途徑
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頒布之后很受重視,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也占據重要的比重。情感教學既屬于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必需。
一、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是人類主觀個體在接觸客觀事物的時候對于客觀事物是不是符合個體需求的態度的反映,正面的反映可以推動人類主觀的意志與行為。正常情況下情感是伴隨著人類對于客觀事物的認知的深入自然而然出現的,可以激發出主觀個體相應的行為和意志。一方面,人類的認知對于自身個體的情感有整理和組織的效用;另一方面,情感也有促進人類主觀個體認知客觀事物的效用,對人類主觀個體的行為也有影響效用,在這兩重效用之下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知與行為會發展的愈加深入。贊可夫是俄羅斯的著名教育學家,他非常認可情感教育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他的相關教育理論思想中,他把情感教育擺在最首要的地位,同時極為肯定學習的內在誘因。
二、情感教育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現實狀況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之中,要求小學生們可以通過查閱相關工具書閱讀較為簡短的文章或片段從而達到相應的閱讀目標。在此基礎上,還進一步要求小學生們能夠感知篇章的情感主題,自發的去體會文章中蘊含的情感,進而開拓和縱深學生們的情感世界。但是,在過去這幾十年傳統教育的發展的進程中,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過于看重語文學科的工具性的同時忽視了語文學科富有的人文性特質,從而使教師輕視了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體現的情感教育。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一線教育工作者接觸到新的教育理念,并把這些新的教育觀念運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對相關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進行了調整與改進,并且也獲得了一些成績與肯定。可是,由于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的傳統應試教育產生的影響,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仍然是考試的工具之一。
在今后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之中,一線教師一定要能夠把學科的自身特性和學生的具體身心發展特征結合起來,合理的引導學生們在準確理解的基礎上正確使用我國的文字與語言,重視書面知識與情感教育的結合,使得學生們自發的在情感接觸溝通的過程中自愿的去學習、理解、探究文字與語言。
三、小學閱讀教學中情感滲透的途徑
1、恰當運用語音語調來加強閱讀的情感
在語文閱讀中,語速、語音和語調是展現文章主題情感的一個關鍵的途徑。恰當語音、語調和語速對準確理解文章的作用極為有效,同樣的話語,如果使用不一樣的語音、語調和語速表達,所傳遞的情感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中使用恰當的語音、語調和語速可以很好地推動學生情感的構建。事實上,學生如果想要較好的朗讀文章,首先必須要能夠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礎上才會在朗讀中表達出作者的想法和情感。所以,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經常會以各種形式來鍛煉學生朗讀課文,并會明確指出在朗讀時要注意語音、語調和語速的表達,借此來考量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情況。
2、借助多媒體激發閱讀情感
教師能夠借助電腦、電視、投影、音頻、動畫等各種現代化的科教手段,并把這些手段有機的綜合運用起來,使得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試聽結合、信息豐沛,讓學生能夠直接獲取到更為生動的感受與知覺,啟發學生對文章情感的認知。但是在此過程中,也不能忽視語言手段的使用,因為再好的情境也需要語言的表述來實現。
3、教師展現激情深化閱讀情感
學生閱讀能力的高低取決于小學階段的基礎,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領人,因此教師的閱讀習慣、水平和技巧都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產生直接影響。所以,在閱讀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下的幾個方面。
第一,教師要充分展現自身的情感,并能以個體的真情實感激起群體學生的共鳴。在遇到文章中的特定情境時,教師的眼神、姿態、表情等都會對感染到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們感同身受。也就是說,教師首先要有把文章蘊含的情感內化為自身的情感,在通過恰當的方式外化傳遞給學生們,學生們接收到情感訊號后,再把這種情感代入與文章中,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第二,教師能夠營造出良好的師生教學和生活氛圍。要想達成上述情感傳遞的良性循環,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寬松的課堂環境是前提,因為老師和學生之間平等、和諧的關系會給學生們提供自由的心理空間,對于學生在學習是情感的啟發和深入至關重要,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情感的引發和展開,同時也完全滿足了學生們獨立、自我、理解和信任等需要。
第三,教師能掌控課堂教學情境的創建。因為不管是欣賞藝術,還是創作藝術,觸景生情都是最為有效的一種情感活動,這恰好體現了情感的情境性特征。在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過程中,一個適當創建的教學情境對于喚醒和啟發學生的情感非常有效,并借此情境還能進一步達到情感的深化。所以,優秀的語文教師都非常重視創建語文閱讀的教學情境,除了科技教育手段外,老師還要在授課時注重個人語言的運用,這樣才能順暢的將學生引入到課文中的特定情境。
4、采用聯想使閱讀情感具體化
閱讀對于學生的審美有直接作用,在閱讀時學生對于某個字、某個詞的使用,不斷琢磨,反復思索,體會語言文字的韻味,升華語言文字的美感,于此同時,在不斷提高對于美的認知時進一步深化為對美的創造,而這恰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首要教學目標。而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過程之中,想要達到強化學生們語文情感的構建,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就是要能夠激起學生們對于情感思想的聯想。因為,一旦我們喚醒了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下一步就是要對作者在文章中所描述的意境和想要表達的情感進行相應的聯想和縱深。學生產生聯想有可能不是很真實、也會有些夸張,也有可能是真實的。這樣的聯想是在作者的思想感情基礎之上開展的拓展,既可以使文章的思想感情更為豐沛,也可以讓學生對原文作者的寫作素材進行一次新的創作,同時把自身的感情注入到文章中去,這樣對學生在閱讀中的情感構建有促進效用。
總之,把情感教育滲透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中,既是當今教育發展的大勢所趨,又落實了素質教育的必然需求。所以,一線教師一方面要注重教學質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建立健全學生的人格,讓學生體驗更豐沛的情感,促使學生身心健康的成長。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廣大一線教師們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之中總結、交流,不斷的完善滲透情感教育的方式方法,最終實現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持續進步。
【參考文獻】
[1] 陳中玲.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D].四川師范大學,2008.
[2] 趙盼.中學語文閱讀教學情感教育研究[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5.34-35.
[3] 金偉.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新課程導學,2014.9.22.
【作者簡介】
徐嘉儀(1992.05-)女,陜西西安人,西安市高新第一學校教師,二級職稱,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工作,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