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分析和歸納了影響大學生學習的各種情緒問題,提出了需要采取的應對方式。指出,學習過程中常見的情緒問題有:抑郁、焦慮;厭學、煩躁;平靜,快樂等。而應采取的應對方式是:尋求幫助、自我暗示、轉移注意力和適當方式的宣泄。從而達到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
【關鍵詞】 大學生;學習狀況;學習情緒;關系;應對方式
情緒是人們對于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個體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1]人的情緒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客觀現實是情緒產生的源泉。而對于大學生而言,學習是至關重要的,學習成績能影響一個人的情緒,而學習情緒又絕對影響著學習成績。認識是情緒產生的基礎,情緒是隨著認識的發展變化而變化的;情緒也影響人的認識過程,在認識過程中產生的情緒又會反過來影響人的認識活動。取得優異的成績,能使學生產生喜悅、滿意、愉快、歡樂等情緒,而且能夠激勵大學生更加努力的學習,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而不能令人滿意的學習成績,會使得學生產生悲傷、失望、喪氣等情緒,從而可能導致厭學心理產生。因此,關注大學生的情緒健康,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調查對象與方法
1、調查對象
通過隨機抽樣的方法調查本校262名大一至大四學生,其中大一學生81名,大二學生56名,大三學生67名,大四學生58名。
2、調查方法
采取問卷調查法收集資料。調查問卷整體分三部分內容,分別是圍繞基礎信息、學習態度、學習情況、周圍環境以及情緒方面這五個方向進行的調查研究。
本次調查問卷共發放262份調查問卷,回收率100%。
二、結果與分析
影響大學生學習情況的因素多種多樣,但最常見的還是對專業學習的認識,學習的目的,對未來的認知,對就業的了解,外在因素的誘惑,成績的認可程度,對專業是否感興趣這七個方面。而且不同情況的出現都會引起相應情緒的外顯,最終出現不同的結果,其調查結果見表。
表1 影響大學生學習情況的因素統計
影響因素 人數
學習目的認知良好 67
師生交流情況良好 97
對就業情況了解 88
家人的期望較高 121
成績的認可程度較高 100
對專業感興趣較濃 127
表2 學習過程中常見的情緒問題及應對方式
常見的情緒問題 人數 其對應性格 應對方式
焦慮 191 情緒型 尋求幫助
抑郁 93 抑郁型 自我暗示
厭學 112 情緒型 轉移注意力,尋求幫助
煩躁 207 情緒型 宣泄
快樂 51 意志型 努力學習
平靜 82 意志型 順其自然
結果顯示:面對學習,一部分學生學習目的認知良好,對就業情況有所了解;另一部分學生熱愛學習,不排斥學習,而大多數同學都會因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如表1,2)而產生厭學、焦慮、抑郁、煩躁等情緒,從而更加影響學習,使得學習成績變差。
三、討論
艾利斯(Albert Ellis)認為人的情緒和行為障礙不是由于某一激發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緒和行為結果。[2]通過調查,不難看出影響學習情況的問題總體來說就是與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不了解,以及外界壓力造成的,因此我們可以抓住這兩點,一是主動向大學生講解專業相關知識,主要包括專業內容,專業前景,以及就業前景,使大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以及未來更有信心,從而堅定學習的決心。二是緩解大學生的壓力,讓大學生覺得學習成績是至關重要的。雖然,實踐操作固然重要,但沒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作為基礎,在實踐之路上也會寸步難行,乃至影響以后的工作。
1、學習過程中常見的情緒問題
(1)抑郁、焦慮。根據調查問卷顯示,出現焦慮、抑郁情緒的人群中,女生明顯多于男生。當人們面對生活學習中出現的壓力無力應付而產生的一種消極情緒,一般表現為郁郁寡歡,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沒有活力。[3]一些性格內向、來自農村、不善言辭、總是謹小慎微,生怕一句話說錯會影響自己的形象,以至于畏畏縮縮,出現焦慮。[4]這往往出現于大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成績不滿意,對自己所學專業不感興趣,對未來迷茫時。而焦慮是因為同學們在學習生活中因為遭受某種挫折,或現實與理想狀態出現沖突而出現的一種不愉快的情緒。[5]出現這種情緒困擾的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學習壓力過大,與擔心自己考試成績不夠優秀、預期過高而達不到、同學之間學習榮譽方面的競爭過大、以及擔心自己未來的就業有關。此時若不及時采取緩解措施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緩解學生的不良情緒,如建立大學生心理輔導中心向同學們解釋本專業的優勢,增加同學們對專業的好感;告訴同學有學習的積極性固然重要,但不能極端的關注成績,成績的確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掌握知識,只要確定自己收獲了知識,那么自己就是成功的。另外,我們還可以組成學習小組鼓勵學生學習,幫助同學們形成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心理,以幫助同學取消內心滋生的不平等感和極端情緒。
(2)厭學。厭學是指同學們由于不喜歡本專業,覺得大學就是一個使人放松的地方,自己應該盡情的張揚自己的青春以及對未來毫無信心而產生的一種消極的學習情緒。是抑郁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可能造成的后果,因此我們應該積極預防,杜絕厭學情緒的產生。
(3)平靜,快樂。平靜是指同學們不在意外界的種種言論,只愿意尊重自己的內心,按照自己想到的方式方法,循序漸進的,按部就班的學習。首先這類同學必須是喜歡自己的專業,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一心一意專注于自己所學的專業,想在這一行一直走下去。然后就是有恒心有定力,能夠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快樂是指同學不僅喜歡自己的專業,而且對自己的專業充滿信心,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可以引導同學走得更遠,我們應該讓這些同學去帶動其他的同學,進而帶動更多的同學。
2、面對各種情緒問題需采取的應對方式
(1)尋求幫助。當大學生由于各種原因產生不良情緒而影響自己的學習生活時,可以尋求周圍人(如父母、老師、同學、朋友)的幫助,找他們談或聊天,或者是做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的運動,參加一些積極向上的活動,從各個方面幫助自己找到一個突破口,有利于不良情緒的消散,使自己不僅獲得心理上的放松,也得到生理上的放松。
(2)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指大學生通過自己特有的方式進行自我調節,緩解不良情緒的一種方式,積極的自我暗示對調節情緒可以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緩解內心的緊張、壓抑,還可以起到積極的作用。例如有厭學情緒的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心理暗示,不斷告訴自己學習的重要性,可以達到讓自己重新喜歡學習的目的。同時,要正確認識自我,加強個性修養,鍛煉堅強的意志;遇到挫折或困難時,要有積極的自我保護意識。[6]
(3)轉移注意力。當大學生出現不利于自身健康發展的情緒時,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避免不良情緒的進一步發展。例如當我們內心感到不快樂時,我們可以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或者是參加自己喜歡的活動來使自己放松,暫時讓自己忘記不快樂的事,而當我們帶著歡快的心情處理這些事時可能就會換一種心態去思考,使事情變得容易。
(4)宣泄。有些同學屬于易怒型,當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容易憤怒,而此時此刻讓這些同學處理問題是非常不明智的,因此他們需要先把自己內心的憤怒宣泄出來,而緩解憤怒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例如自己找一個地方大哭一場,跑步,向朋友同學傾訴,購物等等,使自己不良情緒獲得改善。
面對自身心理素質的不足,如自我認識片面,情感脆弱、沖動、不穩定,意志薄弱,怯懦、虛榮、冷漠、固執,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耐挫力差,不懂得心理健康,缺乏心理調節的技巧等,應豐富心理知識,增強心理健康意識,學習心理調節的基本技能并力求訓練和提高自身心理素質。
四、結論
外在因素影響學習情況,學習情況影響學習情緒,學習情緒又進一步影響學習情況,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因此為了成就更多的大學生成為社會的人才,采取相應的措施改變現狀,這也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問題的良方。
【參考文獻】
[1] 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355.
[2] 張日昇.咨詢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0.
[3] 向往.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9.0038.
[4] 陳臘文.畢業生就業心理障礙調適研究[J].教育與職業,2007.1.83.
[5] 吳繼霞,黃辛隱.大學生心理健康學[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78.
[6] 唐文清,范會勇.大學生學習倦怠及其對策[J].南方論壇,2007.5.100-101.
【作者簡介】
王海云(1994.07-),山東諸城人,2013級德州學院醫藥與護理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護理心理學.
指導老師:劉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