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闡述了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加強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路徑。要加強高校學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嚴格選拔程序,完善選拔標準;重視培養工作,開展培訓活動;將考核與激勵相結合。
【關鍵詞】 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重要性;途徑
毛澤東說:“政治路線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因素。”[1]高校學生干部在高校的建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高校學生工作開展的成功與否,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干部作用的發揮。學生干部作用發揮的好,學生工作開展的就會比較順利,反之,則會出現各種問題。因而,建立一支高素質、能力強的學生干部尤為重要。
一、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性
1、高校學生干部是學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參與者
高校學生干部在高校教育管理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龐雜,內容廣泛。單憑學校的職能部門和廣大教師,工作很難做到面面俱到,盡善盡美。如果試圖成功順利的完成工作,學生干部的積極參與必不可少。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因為學生干部與廣大同學同為學生,所以學生干部對于廣大同學的所思所想更能了解和理解,能夠將同學們的想法和需求表達出來,向學校反饋,使問題圓滿解決。同時,學生干部能在學校職能部門和廣大教師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作為學生干部,因為與學校老師與同學們兩方都接觸較多,所以可以更充分的與兩方溝通,把彼此之間的想法有效地表達給對方,橋梁的作用得以展現。一方面,把學校的相關政策規定細致耐心地傳遞給同學,做出恰當的解釋。另一方面,將同學們的心聲和訴求及時有效地送達到學校那里。
2、高校學生干部是廣大同學思想學習等方面的表率
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是“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2]眾所周知,學生干部是廣大學生中的優秀分子,不論是思想上、學習上、工作上還是生活上,學生干部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在哪一方面都能起到先鋒模范作用。如果各方面表現不佳,差強人意,這樣的同學也很難當選學生干部,可以說學生干部的綜合素質是優秀的。因此,作為學生干部,表率作用尤為突出,學生干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對于同學們有著較大的影響,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超過了老師對于同學們的影響。比如,學生干部不認真聽講、逃課,廣大同學就會效仿,學生干部工作不積極,廣大同學就不愿為學院班級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從各方面打造好學生干部,讓學生干部思想上過硬、學習上認真、工作上踏實、生活上簡樸,成為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直接關乎到學校管理、校風學風等方面的良性發展,關乎到廣大同學能否刻苦勤奮、積極向上,能否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合格建設者。
3、高校學生干部引領廣大同學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是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目標,經過大學四年的高等教育塑造,一個合格的大學畢業生應該能做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這對于大學生走出校園,走向社會有著深遠的意義。當代大學生離開父母來到大學,獨立學習生活、與人交往的能力都需要培養,能否在四年的大學生活中把自己鍛煉成自理、自律、自立的人成為大學生涯的一項重要內容。
作為學生干部,在大學生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過程中發揮著核心作用。學生干部是廣大同學中的優秀分子,具有較高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能力,學生干部以身作則,自身示范,引領、啟發、引導,可以使廣大同學能夠看到自身的不足和問題,在交流互動中實現自我教育,在日常管理中實現自我管理,在組織活動中實現自我服務,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二、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取得了長足發展和較大進步,但是學生干部隊伍中依然存在著或大或小,這樣那樣的問題,有些問題甚至嚴重影響了學生干部工作的開展和學生干部的威信和形象。
1、工作缺乏主動性,服務意識差
部分學生干部工作中缺乏主動性,僅僅按照工作要求去完成規定動作,沒有加分動作,消極被動,敷衍應付,一切按照過去工作的模式開展,絲毫沒有創新性和特色,因循懈怠,得過且過,很難高質量的完成任務。尤其當面對新問題、新挑戰之時,更是捉襟見肘,難于應付。更有甚者,不僅不能完成,常常超過工作完成的時間節點,拖拉低效,而且工作中經常出現紕漏,其中大多是一些較為簡單的問題,工作之不認真可見一斑。此外,部分學生會部長一有工作就交給部員,自己不聞不問,甚至交給一些剛剛加入學生會,毫無工作經驗的新部員,如此工作,怎能不出問題。
部分學生干部服務意識較差,完全沒有學生干部應為廣大同學服務的理念,以“官僚”自居,時時處處擺出“官架子”,不以平等的心態和態度對待廣大同學,平時很少與同學溝通交流,脫離群眾,不接地氣。
2、重工作輕學習,部分學生干部威信缺失
作為大學生,學習本應是第一要務,重中之重。學生干部應該在保證正常完成學業的前提下開展工作,但是現實卻是部分學生干部只重視工作,忽視學習,或者無法有效處理學習與工作之間的關系,不能使二者平衡前進。工作開展的紅紅火火,有聲有色,學習上卻一籌莫展,舉步維艱,甚至亮起“紅燈”,掛科現象屢見不鮮,重修補考比比皆是,逃課更是成為家常便飯,甚至無法按期畢業,這樣即使工作開展的再成功也是毫無意義。長此以往,學生干部在廣大同學中的威信必然蕩然無存,引領作用更是無從談起,對于學生干部自身的成長也是有害而無益。一個合格的學生干部應是善于處理好學習和工作關系的,在保證順利完成學業的前提下從事工作,學業與工作雙豐收,不僅僅是工作的單豐收。
3、不善于處理人際關系
學生干部的人際關系包括三個方面,首先是與老師之間的人際關系,其次是與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第三是學生干部之間的人際關系。部分學生干部不善于處理這三方面的人際關系,造成關系緊張,影響工作效率。
與老師之間的人際關系。有些學生擔任學生干部之后,認為自己有了“一官半職”,取得了一些工作成績,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就不把老師放在眼里,不尊重老師,我行我素,自以為是。還有一些學生干部,為了與同學搞好關系,時刻“維護”同學的利益,跟老師缺乏溝通,完全聽同學意見,班里的事不向老師及時匯報,帶頭跟學校對著干,產生了“唯下”的情緒。[3]
與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有些學生干部與同學關系緊張,對立情緒嚴重。一方面,有的同學認為學生干部唯老師馬首是瞻,有的同學嫉妒學生干部和他們取得的成績。另一方面,部分學生干部以“官僚”自居,和廣大同學缺乏溝通,頤指氣使,盛氣凌人,惹人反感。
學生干部之間的關系。學生干部之間本應是團結的集體,互相之間應該彼此協作,交流溝通,共同進步。事實上,有的學生干部之間勾心斗角,互相拆臺,爭名逐利,烏煙瘴氣,嚴重惡化了彼此之間的關系,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加強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路徑
針對存在問題,對癥下藥,加強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路徑有以下幾方面。
1、加強高校學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會或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成員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的社會實踐活動。[4]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黨團活動,志愿服務等形式對學生干部隊伍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2、嚴格選拔程序,完善選拔標準
選拔是成為學生干部的第一個環節,把好入口關是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關鍵一步。就選拔而言,分為兩個方面,其一是嚴格選拔程序;其二是完善選拔標準。
嚴格選拔程序。選拔要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為原則,選拔的每一步都要做到嚴格透明,程序公正,加強監督,充分發揚民主集中制,堅決杜絕任人唯親,徇私舞弊。特別是學生干部成功當選之后,應予以1-3個月的試用期,在試用期中認真考察,嚴格監督,對無法勝任本職工作的學生干部予以免職,重新任用他人擔任。
完善選拔標準。選拔標準上應注重德才并重,以德為先,有才無德的人不能當選學生干部。完善選拔標準的關鍵是如何確立考察的“德”的標準,“德”不同于“才”,不具有相對易于把握的標準,所以對于“德”的考察需要在選拔標準上仔細商榷。此外,就是選拔出具有“潛力”的學生干部,這同樣需要在選拔標準上斟酌制定。
3、重視培養工作,開展培訓活動
培養學生干部是加強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學生干部選拔之后,培養成為了當務之急。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應平衡好使用與培養之間的關系,讓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培訓是培養學生干部的重要手段。首先,開展理論學習。通過課堂教學,加強政治學習和思想教育,用正確的理論引導他們,用積極的思想武裝他們,提升政治素質和理論素養,培養成優秀的學生干部。其次,開展實踐教學。通過團校、經驗交流會、參觀等形式,以實踐的方式開展教學,讓大家在實踐中學習收獲,在志愿服務中知曉奉獻的力量,在交流互動中激發出工作的靈感,在參觀革命遺跡中生發艱苦奮斗的精神。
當然,除培訓之外,培養學生干部的方式方法還有很多,比如與學生干部談心談話;在工作中予以充分的信任;幫助學生干部樹立威信等等。
4、考核與激勵相結合
考核的目的是不斷督促學生干部認真開展工作,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正。考核形式多樣,依據不同。按照考核的性質劃分,有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按照考核的時間進行劃分,有日常考核、定期考核、長期考核、不定期考核;按考核的形式劃分,有口頭考核與書面考核、直接考核與間接考核、個別考核與集體考核等。從主體來看,有上級考核、本人考核、同級考核和下級考核。從時間上來看,有長期考核、短期考核、定期考核、不定期考核。[5]要將多種考核形式相結合,考核優秀者樹立學習典型,考核不合格者查找問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
考核的同時還需激勵。激勵分為精神激勵和物質激勵,精神激勵指授予各種榮譽稱號,開表彰會等等,物質激勵指以獎金獎品的形式激勵學生干部。兩種激勵方式都有很好的激勵效果。但是不可激勵過度,過度激勵,容易使學生干部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適得其反。
總之,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具有重大意義,直接關乎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成功與否,所以在發現問題的同時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最終改進學生干部隊伍建設,讓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更上一層樓。
【注 釋】
[1] 《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研究室編寫.《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釋義.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17-18.
[3] 宋蕾.論新時期高校學生干部的培養工作[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08.26.
[4] 張耀燦,陳萬柏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4.
[5] 羅軍.改革開放以來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1.48.
【參考文獻】
[1] 林宇暉.關于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12.
[2] 石國亮.高校學生干部工作的理論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8.1.
[3] 趙新龍.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華北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3.4.
[4] 袁明鋒,鐘永淑.論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1.9.
[5] 徐毅,曹陽.論我國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的現狀及對策[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6] 徐曉蕾.高校學生干部“官僚化”傾向的剖析——基于南通大學的個案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8.
【作者簡介】
趙思斯(1987.3-)男,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國際關系學院助教,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