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文源 耿璐
摘 要:數字化校園和智能手機的發展趨勢促進了校園APP的設計與開發,校園APP承載著校園文化建設和信息交流平臺的使命。本文針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中韓多媒體設計學院設計的“i中韓”教學APP,從需求分析入手,通過調查問卷和座談形式,確定APP的整體功能架構設計,并進行視覺設計。APP的功能涵蓋預約線下答疑、作業發布與通知、師生線上交流、學院信息發布、學院教學成果的資源共享等,為師生提供便利的教學服務應用。
關鍵詞:數字化校園;校園APP;教學服務
在這樣一個移動應用蓬勃發展的時代里,智能手機的普及讓更多的用戶可利用碎片化時間使用移動應用。據相關調研表明:在手機上網用戶中59%的用戶首先選擇登錄瀏覽器,41%的用戶首先選擇登錄APP,智能手機的APP已經成為移動互聯網重要的入口之一,并且它也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力媒體之一。因此,高校的校園網不能再局限于PC網絡的時代,必須將校園資源和服務向移動應用方向發展,為大學生創造一個開放的文化氛圍。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中韓多媒體設計學院在2014年初開始成立骨干教師教學團隊,目前兩個教學團隊覆蓋全院中方專職教師,而且所有團隊內教師全部擔任學生的全程導師,負責學生四年間的專業、學業、就業上的學習顧問和心理咨詢。為了輔助教學團隊建設和強化人才培養,“i中韓”移動應用的設計定位是院級教學服務APP,為本院師生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及時的教學資訊、暢通的師生交流渠道、便利的教學信息查詢。
1 校園APP的發展
隨著數字化校園的向前推進, 智能手機在高校大學生中的廣泛晉及,高校無線網的覆蓋區域不斷擴大,校園APP成為高校數字化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目前,全國很多高校都開發了自己校園專屬的APP軟件,其中大部分官方APP可以讓師生瀏覽學校的教務系統、圖書館系統、學生服務系統的對接上是比較有保證的,但是在功能設計上中規中矩,學生的使用率不高。
還有一些非官方的校園APP,面向大學生,如超級課程表、59store,這些應用里有很多比較接地氣的實用功能,方便了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從現有的趨勢看校園APP的發展熱度將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繼續上升,但是也會有相當數量的校園APP被淘汰。因此,在校園APP設計上一定要緊密結合學校的實際需要和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具體要求。
2 “i中韓”教學APP的需求分析
我院是2003年與韓國東西大學合作成立,學院辦學十三年來,教學資源豐富,優秀畢業作品、獲獎作品層出不窮。因此,應該將這些資源建立資源庫,有效利用,發揮更大的作用。
學院關于教學團隊要彈性坐班答疑和自習輔導的安排、教學信息的公布、專業賽事的通知、兼職實習信息的發布要通過輔導員、全程導師、班主任利用班級QQ群、班級微信群、公告欄等方式發布,信息發布方式比較分散,學生容易錯過一些重要信息。
為了明確APP的功能定位,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為原則設計了調查問卷,經過調查68.1%的同學希望擁有一款學院的APP,70.2%的同學使用的智能手機是iOS系統,同學們在這款APP中最希望有的功能集中在學院的重要通知、課程資源的分享、師生線上交流。同時,也與學院老師進行了面對面交流,了解到他們希望在這款APP中具有全程導師課后答疑的預約、師生交流、資源共享、考勤簽到等。
3 “i中韓”教學APP的功能架構設計
APP的功能架構設計遵循兩個標準:一是,用戶一眼就能夠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突出核心功能,減少功能層級;二是,人性化,交互設計遵循用戶的實際思維和操作習慣,簡單易用。通過對我院師生的調研分析,“i中韓”教學APP將分為七大核心功能模塊。這些功能分別覆蓋用戶的以下需求:
第一,i預約:教師可以創建一周的坐班答疑時間和地點;學生可以預約教師進行線下答疑。
第二,i作業:教師可以發布課程作業并設置提交時間;學生可以收到作業信息。
第三,i分享:用戶的原創內容,可以加強APP的內容廣度、參與度和個性多元化。
第四,學院資訊:提供學院師生最關心的資訊信息,這個功能是集合了九個小模塊。
第五,聯系人和互動:聯系人里分為聯系人、辦公電話和群組三類。聯系人包含了在校的全院師生個人聯系方式;辦公電話包含了學院所有組織架構下的電話;群組包含了所在班級群、全程導師群、教學團隊群等,還可以自建群組。
第六,發現:學院的精品課程和創新實驗課程,學院學生歷屆的獲獎作品、畢業設計作品、展示優秀作業等。
第七,我:學生用戶可以查詢課表、成績、收藏;教師用戶可以查詢課表、簽到、收藏。
4 “i中韓”教學APP的視覺設計與LOGO設計
“i中韓”教學APP 的視覺設計是遵循iOS8設計規范來制作,設計原則是簡潔大方、清晰明了。首頁導航采用以標簽欄為主導航搭配跳板式導航的模式。白底黑字,無邊框,營造一種簡約的設計風格。圖標采用線性化圖形設計,可以示意圖標所代表的功能,未點擊狀態為灰色線性圖形,點擊后圖標填充顏色。
APP應用圖標設計是在學院標識的基礎上進行再設計,將M的左上角的像素點與主體分離開,構成i字母,與APP的名稱“i中韓”相一致。
5 結語
校園APP為校園數字化建設增加了新的發展領域,并且承載著建設校園文化和信息交流平臺的重要使命。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的“i中韓”教學APP設計是以學院師生的實際需求為導向,在數字資源建設的基礎上引導教師探索教育教學模式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式,是推進智慧校園建設中一次有益的探索與嘗試。
參考文獻:
[1] 唐納德·A·諾曼(美).設計心理學3:情感化設計[M].中信出版社,2015.
[2] sunl視覺設計.移動終端決勝之道——APP視覺設計藝術[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