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紅
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提出,越來越多的家庭選擇讓孩子接收更為高等的教育,與此同時,教育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在進行地理教學時,不能忽略的便是將地理現象以及其發生的過程進行詳細展示的地理課件,因此,教師通過完善地理課件的方式進行教學是提升教學質量的不二之選,一系列建議的提出為從事地理教學的教師制作更好的地理課件而努力。
1. 課件中重點內容不突出
課件存在主要目的是將“口說無憑”的口語式教學轉化為聲形具備的課件教學,而有些教師在進行課件的制作時過分追求圖像與視頻講解的結合,對課件的樣式過于看重,忽略了制作課件的本意是將知識更好地進行融會貫通,最終往往是舍本逐末。例如,在進行《工業的區位選擇》一課的課件制作時,沒有注意到本課重點掌握的部分是影響工業生產中區位因素中多重影響因素的框架性知識梳理,除此之外的難點是不同工業的主要區位以及主導區位的類型,以及在不同時期以及工業的不同階段、不同工業類型的選址選擇差異。一位教師在制作課件時選用了八張幻燈片進行講解,主要內容如下:①工業生產的主要特點;②工業生產的區位選擇對工業生產的影響;③我國制糖業的主要分布區域;④加拿大的煉鋁工業選擇遠離原材料地區的工廠建造的原因;⑤我國主導工業的類型概要;⑥我國的鞍鋼與寶鋼公司在區位選擇上的不同;⑦工業區位選擇的影響因素等。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該課件的主要線索是:影響區位分布的因素是什么、區位選擇廠址分布的例子以及不同時期區位因素的變化。故該課件的制作已經將課件變成了電子版的黑板,而沒有使得學生對課文重點的有益因素進行展開,僅僅將圖片、視頻轉換為計算機的演示工作,投影屏幕變成了課本以及地圖的替代品。
對于課件制作中存在的這種問題只能是教師在之后對課件進行再次的賞閱,通過教師對知識的框架是理解,將課件中存在的可有可無的部分再進行刪減。
2. 單一的軟件制作以及匱乏的計算機技術導致課件難以達到預先效果
大多數教師在進行地理課件制作時往往只是選擇單一的PPT進行制作,甚至有的課件在播放過程中由于存在不同系統等因素,導致在一臺電腦上制作的課件無法在另一臺電腦上進行展示,這不僅減少了課件的使用效率,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地理教學的實效性以及多用性。例如,一位教師在制作《季風的移動過程》一課的展示課件時,應當展示出季風的移動,然而這位教師只使用了傳統的辦公系統進行制作,導致在風吹動海面時只顯示出一部分海面的波動,而海浪由于具有慣性引起的波動是效果并沒有展現出來。因此在制作動畫PPT時應該使用FLASH軟件進行制作,以此來加強PPT的歸于現實性以及完善性,也只有這樣才能更加具體的進行課程的講解,精致的課件更能使學生的學習效果更加有效。對于課件制作中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教師對計算機知識進行更加深刻的學習。
3. 制作的幻燈片冗長冗雜
幻燈片的存在意義本就是將課上僅有的少量時間進行充分的利用,以此來避免由于準備過于充分,以及課上產生的一些突發狀況所導致的課上時間不夠用的情況,然而許多教師在進行課件制作時只是單一的對知識進行羅列,將在網絡上搜索得到的圖片以及視頻進行全數的堆積。但美國一位科學家曾經做過調查,即人腦對于數字以及圖片的瞬間記憶容量極其有限,當圖片和文字一起出現時,往往人們對圖片的記憶深度以及好奇程度更深刻,而對于本應該處于主導地位的文字而言則往往是歸于不足。例如,在進行我國主要地質的講解時,有的教師將在網上找來的資料圖片,包括撒哈拉沙漠、長白山地區、四川盆地等其他地區都進行了的照片的羅列,長篇幅的照片往往會導致僅有的授課時間會被壓縮減少,而教師對于這種情形往往應對的策略是快速地翻動圖片,一張幻燈片的存在時間也許只有是幾秒鐘,甚至是有一些需要進行筆記記錄的幻燈片也是草草略過,留在課下占用本應該進行作業完成或者復習的時間進行抄寫,其中一部分的抄寫內容還是有填充內容之嫌,并沒有真正地對課上知識進行擴充。除此之外,還有的課件在進行制作時選用了過多過大的提示聲音進行重點內容的提醒,本意是讓學生對重點內容進行注意,并能在授課過程中起到喚醒的作用。但最終得到的效果卻是學生因為提示音量的過于刺耳而選擇捂閉雙耳,而提示音過后,學生的喧鬧久久不能平息可以說將有限的課堂時間浪費掉,導致學生躁亂的內心不能平靜。
地理課件作為對課本中知識內容進行擴充的多媒體授課形式,在如今互聯網技術進入課堂教學模式還有著許多不足,類似教師對課件中內容存在對重點內容講解不善、課件的技術含量過低導致動畫內容不符合現實效果以及課件中存在圖片冗多、冗雜的問題廣泛存在。而應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方式只能是教師自身對課本內容進行完善的孰知,并且需要將地理書進行“看薄化”處理,整理出必會考點,將課件進行盡可能的壓縮,保證能將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問題進行主要講解,切勿喧賓奪主。
(作者單位:甘肅省華池縣元城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