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新華
新課程標準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所強調的是不要簡單地把求知結果告知學生,而要鼓勵學生認真把握求知過程,經過自己獨立的思考和與同伴間有效的合作,去揭曉問題的答案。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在合作中發展。
一、更新觀念,轉變學習方式,倡導合作學習
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傳統式的被動接受,一種是現代式的主動發現。以往的課堂教學,教師大多是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帶著學生亦步亦趨地完成教案。這種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將學生置于被動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合作活動也是在教師事先設計或限定的范圍內,為某個環節服務,這種設計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智力,禁錮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它不僅不能促進學生發展,反而成為學生發展的阻力。因此我們要從以前那種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接受知識的陰影中走出來,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從關注如何教到關注如何學,這是理念上質的飛躍。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倡導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營造平等、民主的氛圍,以期共同探求知識的形成、問題的解決。此時的教師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而學生則成為學習的主人。
師生互助進行合作與交流來學有價值的數學,獲得必需的知識。如教學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傳統的接受學習是老師講授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學生機械性地接受那些公式并記憶下來即可;而引入現代的合作學習,則是引導學生合作動手操作擺長方體,觀察、猜想其體積與長、寬、高的關系,然后與同學、老師交流,推導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這樣所學所得印象會更深刻,運用起來更得心應手。
二、精心創設合作學習的情境
合作學習是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互動來達到共同發展。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教師的職責在于幫助,在于引導。要做好這一點,就必須精心創設合作學習的情境。情境主要包括情景和問題。教師要巧設情景,善用情景,精心設問。教師要巧設情景,就要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選擇校內(外)的學習資源或教學媒體為學生提供討論、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機會,如利用課件出示美麗的景物、豐富的動畫、悅耳的音樂等。情景和問題往往是同步的,但問題的設計比情景更關鍵。問題的設計一要“實”,二要“巧”。“實”就是問題的設計不要太難,也不要過于簡單,而要適合學生的經驗、興趣、知識水平、理解力和其他能力發展的現狀與需求。“巧”就是教師設計的問題不要過于直白化、簡單化,而要精心設計,發人深思,引導學生通過彼此的合作與交流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少問“是不是,是什么……”,多問“為什么,怎么得出來的,怎么做……”。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時要多問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怎么推導出來的,這樣才能利用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促使他們去思考,去與同學合作動手操作,然后同學之間、師生之間進行交流,探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底×高。總之要精心創設合作與交流的情境,就要把情景和問題相結合,多方調動學生,使學生積極參與合作與交流。
三、合作學習的時間要充足,形式要多樣
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學生個體合作需要基礎上的,在學生個體解決某個數學問題遇到障礙時進行合作學習才有價值。但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教師呈現問題后,不留給學生思考時間,就開始小組合作。這時,學生(特別是學困生)還沒來得及思考問題情境,很容易造成組內優生一言堂,使討論流于形式,達不到合作學習的目的。
要提高合作與交流的質量,就要使合作與交流達到有效。這就要提倡形式多樣的合作與交流,而且要保證充足的時間。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認知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了解數學的價值,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充分發展情感態度和一般能力。實現合作與交流并非易事,要根據問題的難易和情景安排不同層次的合作互助:對于較簡單問題的解決,如課堂練習的檢查,公式、概念的記憶等可采用同桌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對于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需要討論或合作動手操作的、較繁雜的課堂練習的檢查等可采用小組的合作與交流;對于學生較難解決的知識點或發展性很強的練習可采用師生的合作與交流,但這種合作與交流老師主要是從旁點撥、啟發、引導。合作與交流除了形式多樣,也要有充足的時間。一般來說,一節課合作與交流的時間應在12分鐘左右,不能走形式主義。如一節課多次合作學習,但每次只是1分鐘左右,這樣有名無實,不能真正使學生了解數學知識的形成和數學的價值,更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合作學習除了注意上述幾點外,還需要在一種平等、民主的氛圍中進行,這樣大家可以自主地、無拘無束地進行合作與交流,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積極地進行問題的提出、討論和解決。
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在小組成員間形成開放、包容的學習氛圍,使小組成員間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之間的共同進步。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坪山新區金田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