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銘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
【文化遺產】
方言資源與城市文化形象建設
——以湖南長沙為例
楊 銘
(湖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本文以湖南長沙為例,以長沙外地人為研究視角,圍繞方言資源與城市文化形象的相關問題進行實地調研。筆者認為方言資源不僅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城市文化形象有效傳播的工具,在此基礎上提出應合理規劃方言資源,使其應用在城市文化形象中,并利用方言資源的優勢實現對城市文化形象的有效傳播。
方言資源;城市文化形象;長沙
文化是城市形象的核心,在城市形象建設中,通過具體可感的城市文化來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吸引力和競爭力,是有益于城市發展的一個重要策略。方言資源不僅是城市文化的載體,還是城市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它蘊含著一個族群在漫長的發展中所形成的思維方式、社會特性,體現著一個族群對世界的基本認知方式,承載著一個族群長期積累的文化。“方言是重要的文化資源”[1],利用方言資源的優勢為城市文化形象建設服務具有重要意義。
(一)問卷設計
本文采用個案研究法和調查研究法,圍繞方言資源與城市文化形象的相關問題,以湖南長沙為案例地,以長沙外地人*本文中的長沙外地人指因出差、就醫、上學、旅游、探親及訪友等事由在長沙居住、預期將返回戶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員。為研究對象,針對長沙文化形象與長沙方言資源的關聯、長沙文化形象與長沙方言資源傳播現狀等問題設計調查問卷。
(二)調查情況
調查問卷采用紙質和網絡發布兩種形式,對長沙外地人進行隨機抽樣調查。收回的有效問卷共239份,其中紙質問卷161份,網絡問卷78份,調查數據用SPSS 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一)長沙文化形象與長沙方言資源的關聯
1.長沙外地人看待長沙方言資源對長沙文化形象的影響力
長沙方言資源是否影響長沙文化形象,統計長沙外地人的態度,結果如下:認為長沙方言資源能促進長沙文化形象提升的占40.1%,對長沙文化形象有一定影響的占44.8%,對長沙文化形象沒有任何影響的占8.8%,對長沙文化形象產生負面影響的占6.3%。由以上數據可以得知:長沙方言資源對長沙文化形象的影響力很大,我們要重視長沙方言資源在長沙文化形象建設中的作用。
2.長沙外地人看待長沙方言資源應用于長沙文化形象的態度
(1)長沙外地人認為好好開發利用長沙方言資源不僅能塑造長沙文化形象,還能提高長沙知名度。(2)長沙外地人贊同長沙居民使用長沙方言資源,并期望通過長沙居民了解和接觸長沙方言資源,感受其文化內涵。(3)長沙外地人并不排斥服務業人員使用長沙方言資源,部分訪談對象認為服務業人員適時使用長沙方言資源能起到調節氣氛的作用,甚至能增加外地人感受當地文化的興致。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確定:長沙方言資源是長沙文化形象的一部分,長沙文化形象與長沙方言資源互相聯系,互相依存。長沙方言資源是一種可以開發利用的文化資源,合理開發利用長沙方言資源有利于長沙文化形象的建設。
(二)長沙文化形象與長沙方言資源傳播現狀
1.長沙外地人感知長沙文化形象的途徑
長沙外地人感知長沙文化形象的途徑,根據多重反應頻率分析其個案百分比,數據統計見表1。
考慮被調查對象的多樣性和層次性,筆者使用交叉分析法來統計不同樣本人口特征的調查對象對長沙文化形象感知的途徑,分析其中是否存在差異。

表1 長沙外地人感知長沙文化形象的途徑
綜合以上各種分析方法的數據統計情況,分析如下。娛樂休閑文化與飲食文化這兩項的選擇頻率較高,選擇頻率最高的是娛樂休閑文化。長沙在娛樂休閑方面的成績大家有目共睹,交叉分析顯示,學歷越高選擇此項的越多,說明長沙的娛樂休閑文化既能幫助高學歷人群釋放壓力,又能幫助他們了解長沙文化形象。飲食文化,選擇頻率第二,交叉分析顯示,以飲食文化為途徑來感知長沙文化形象的以年齡小于等于15歲及51歲以上的這兩個群體居多,說明作為八大菜系之一的湘菜影響力很大,外省外地隨處可見的湘菜館能幫助外地人了解長沙文化形象。語言文化與歷史文化這兩項的選擇頻率相對較低,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為什么被譽為歷史文化名城的長沙,其歷史文化不能成為外地人了解長沙文化形象的有力途徑?語言文化占個案38.1%,調查對象表示,語言文化是他們感知長沙文化形象的途徑。交叉分析顯示,外地低學歷者及農民、軍人、離退休人群更加認可語言文化的魅力。
斯科佩克認為,一個文化存在的最明顯的標志是“獨特的或具有特異性的言語形式”的使用。[2]我們要重視語言文化建設,突出地方語言及文化地位。語言作為文化的一部分,尤其方言,是城市文化的特色資源,也是我們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完全可以合理利用方言資源,拓寬方言資源的傳播渠道,利用方言資源塑造并傳播長沙文化形象。
2.長沙外地人獲知長沙方言資源的渠道
長沙外地人獲知長沙方言資源渠道,運用二分法多重反應問題的頻數分析方法,統計數據見表2。

表2 長沙外地人獲知長沙方言資源的渠道
根據表2可知,長沙外地人獲知長沙方言資源的渠道分布寬廣,根據長沙方言資源傳播渠道現狀,對利用方言資源傳播城市文化形象等問題對部分調查對象進行訪談,了解到作為娛樂之都的長沙,其娛樂節目和各種活動的地方元素比較豐富,節目與活動中方言資源的融入有助于外地人感知長沙文化形象。數據還表明,傳播方言資源渠道選擇頻率較低的恰恰是文化產業及旅游產業要努力的方向,隨著文化與旅游產業的興盛,這些有益于塑造長沙文化形象的方言資源將逐漸受到相關管理部門的重視,其傳播長沙文化的力量不容忽視。
綜合調查問卷分析,我們可以確定方言資源是城市文化形象有效的傳播工具。我們在研究利用方言資源傳播城市文化形象時,需揚長補短,既要利用長沙的媒體優勢,還要補充部分傳播渠道的不足,實現方言資源對城市文化形象的有效傳播。
通過以上案例研究可知,方言資源不僅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城市文化形象有效傳播的工具。利用方言資源為城市文化形象建設服務,一方面可以合理規劃方言資源,使其應用在城市文化形象塑造中,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方言資源的優勢實現對城市文化形象的有效傳播。
(一)方言資源在城市文化形象中的合理規劃
方言資源是城市中寶貴的文化資源,合理規劃既有益于方言資源的保護,又有益于城市文化形象建設。關于方言資源在城市文化形象中的規劃,筆者綜合問卷和走訪的情況,提出以下建議。
1.雙語規劃
城市本地居民至少要會兩種語言:城市本地方言和普通話。方言不僅僅是語言的溝通工具,更是一種文化和情懷的表達。它與普通話并不是“非此即彼”的排斥關系,而應當是互補雙贏的關系。方言資源的適當運用,對城市文化形象建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讓方言成為城市公共交通語音播報系統的語言之一,外地人雖然聽不太懂,但可以借助普通話來幫助聽眾理解其韻律美感。又如,可以鼓勵服務業人員學習城市方言,提升服務語言技能。
2.分而治之
除了學校教育、必要場合及工作時必須要用普通話之外,劃定老城區和特定的文化體驗區為方言區,在有意識地保護方言的同時展示城市文化形象。[3]例如,在特定的文化體驗區開發方言文化項目,通過“方言聽寫大會”、民俗村等方言文化活動,讓大家欣賞民歌民謠、地方曲藝,通過設計與方言文化相關的小游戲讓大家親身參與,在展示城市本土文化特質的同時讓大家感受城市文化形象。
(二)方言資源對城市文化形象的有效傳播
第一,舉辦方言文化活動。城市可以定期策劃方言文化及語言文學活動,將神話、傳說、諺語、民歌民謠等瀕危語言資源介紹給大眾,讓大眾在了解這些方言資源的同時了解城市文化形象。[4]第二,發展方言藝術文化。很多方言藝術文化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通過發展方言相聲、小品、戲劇語言等地方傳統藝術文化,使方言資源得到傳承發展的同時讓更多的人來欣賞城市文化形象。第三,設計方言旅游線路。旅游是在文化消費上的審美體驗活動,旅行社在設計旅游線路時,將城市方言資源作為旅游資源充分開發利用,讓游客在享受各種方言的同時了解城市文化形象。第四,嘗試開展方言服務項目。方言是城市的靈魂和個性所在,通過培養方言導游、方言教師、方言主持人等人才,發展方言服務項目,讓大眾在以普通話為主的城市生活中通過方言感受城市文化形象。第五,創作方言影視文本。借助當地名人、偉人的影響力,創作方言影視文本,將他們的日常生活藝術加工后搬上屏幕,在為大眾展示其地域文化特征、民俗風情、方言文化的同時傳播城市文化形象。
利用方言資源實現對城市文化形象的有效傳播要結合當地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根據當地的優勢與劣勢,揚長補短,聯合多方力量共同努力。
在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保持文化的多樣性與多元化逐漸成為大家的共識。隨著語言消失速度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擔心語言背后豐富多彩的文化會隨之失傳。方言資源是一個城市最具特色的文化資源之一,也是一個城市文化的標志性元素,它對保存城市文化至關重要。因此,合理充分地利用方言資源中具有使用價值和文化價值的元素,形成文化形式多樣、地域特征鮮明的城市文化形象,這既是一種社會責任,也是特色文化建設的需要。[5]
[1]李藍.方言是重要的文化資源[N].人民政協報,2015-04-16(003).
[2][美]丹尼斯·K·姆貝.組織中的傳播和權力:話語、意識形態和政治[M].陳德民,曹慶,薛梅,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22.
[3]楊銘.方言資源在旅游地文化形象的合理規劃——以湖南長沙為例[J].雪蓮,2015,(12):10-11.
[4]楊銘.方言與旅游地文化形象的感知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2.
[5]周萍.開發海南方言資源保護文化的多樣性[J].新東方,2011,(6):32-35.
【責任編輯:王 崇】
2016-07-10
楊銘(1982-),女,湖北黃岡人,講師,主要從事漢語語言及文化研究。
G05
A
1673-7725(2016)09-01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