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科
[摘 要]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是達到教學目標的有效方法,它是一門學問,也是教學藝術。掌握這門藝術,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使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同時還可以讓教師從學生的回答中發現問題,從而靈活調整自己的教學進程。文章結合日常教學實踐,探討提問的三種方法:分解法、曲問法、錯問法,以及提問需要遵守的原則等。
[關鍵詞]初中物理 課堂教學 提問藝術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260053
西方學者德加默曾說過:“提問得好即教得好?!边@句話一針見血地揭示了課堂教學中提問的重要性,說明好的提問可以啟發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能否進行有效提問是對教師業務功底、教學經驗的考驗。
那么,教師怎樣駕馭瞬息萬變的學情,提出有效問題,促使學生運用知識、提升能力、發展智力呢?在課堂上,任何一種提問方法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靈丹妙藥,都有各自的優缺點。至于使用哪一種提問方法,如何引導學生回答問題,還得根據教材實際、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提問。在此結合日常教學實踐,談談常用的分解法、曲問法、錯問法三種方法。
一、分解法
“一口吃不成個胖子”,這句話對我們的教學同樣有效。每個章節的教學內容都有高低不同層次的要求,并且高層次要求的實現是以低層次要求的實現為基礎的,因此對于教學目標,宜遵循思維的規律將問題化大為小、化繁為簡,使之鋪設成合理的思維臺階,讓學生能夠由易到難,以舊引新,打通關節,使學生的思維向縱深處開掘。這樣,學生思考問題的過程也就是知識內容和探究步驟逐步深入的過程,他們通過教師精心設計的這些“梯子”(問題),從已知到未知,層層深入,完成學習任務。
平面鏡成像實驗是初二上半學期第三章節中比較重要的一個實驗,在器材的選擇、研究的問題方面,學生是難以把握的。成的像是什么性質,像的大小如何變化,如何找到像,都是課堂上學生很難解決的問題。筆者在設計教案時,把問題分成幾個步驟來解決。
第一步,讓學生回顧小孔成像時,提出問題:小孔成像中,蠟燭火焰所成的像是什么性質的?像的大小變化及像的位置與什么有關?學生回答: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實像,像的大小與蠟燭火焰和屏到孔的距離有關。小孔成像和平面鏡成像都是光線傳播的成像現象,這時,學生自然會聯想到,平面鏡成像中要研究像的性質,像的大小,像和物的位置關系。
第二步,如何找到平面鏡中的像,學生一時間并不能馬上想出方案。這時可放映一段動畫,動畫中,兩只加菲貓互相游戲,一只加菲貓扮演另一只加菲貓的像,兩只加菲貓動作一致,如同物體和像一樣。這時,再提出問題:“如何確定像的位置?如何比較像的大?。咳绾伪容^像與物到平面鏡的距離?”學生通過動畫的啟發,回答只要用一個和物體完全相同的物體,就可以替代像,接著進行實驗,解決問題。
第三步,用一個大平面鏡,請2個同學配合,表演物體和像,學生發現,能看見物體,但是看不見后面代替物體的像。馬上有學生回答用透明的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鏡,這樣可以既能看到像,又可以看到代替像的物體,從而設計出實驗方案和步驟、記錄表格,最終完成實驗,得出結論。
這樣的教學緊扣教學重難點,將較大、較難的問題分解成了若干不難的問題,看似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隨機應變地提出問題,實則一環扣一環,已在課前備好教材、備好學生,讓學生順著這些“梯子”,努力一下就摘到“桃子”,在逐步深入探究的過程中實現預設的教學目標。
二、曲問法
直白的提問雖可以引導學生,但激發不了學生動腦的欲望和思考興趣。當我們發現拋出了一系列直白的問題后,而課堂教學依舊像白開水一樣缺少某種滋味時,不妨嘗試曲問法。曲問,顧名思義,從側面或反面迂回地提出問題,問在此,而意在彼。它不從概念、定義或常規出發,而著眼于教學實際,力求問得活,問得具體生動。課堂教學中,曲問往往以其強烈的趣味性,誘人探索和發現問題。
在教學“液化”時,我通常會帶一瓶熱水,在講到液化條件時打開熱水瓶,這時瓶口會出現大量“白汽”,這時,同學們往往會說看到了水蒸氣。我提問:“在教室里的空氣中,是否存在水蒸氣?”同學回答:“存在?!薄澳菫槭裁次覀兛床坏浇淌抑械乃魵??瓶口附近的究竟是不是水蒸氣?”再拿著熱水瓶,讓學生用手去接觸瓶口附近的“白汽”,看著有點濕漉的手,學生才恍然大悟,這不是水蒸氣,而是一些小水珠。這樣,同學們就自然得出結論,并明白了“白汽”和水蒸氣的區別。
在摩擦力教學中,摩擦力雖然很容易被感覺到,但是它的方向很難被學生理解。在講解自行車后輪的摩擦力時,設計了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理解?!爱斘覀兊氖衷谧烂嫔弦苿訒r,我們會感覺有摩擦力,那你們是怎么將它的方向用實驗表現出來的?”學生不解?!拔覀冊谑趾妥雷又g放一張紙,手向前移動時,紙也向前,說明手對桌面的力是向前的,那么桌面對手的摩擦力是什么方向?”學生回答:“向后?!薄凹热晃覀兛梢愿鶕埖倪\動方向來判斷力的方向,請你們想想地面對自行車的后輪的摩擦力方向是怎么的?”學生回答:“可以把紙放在后輪下面,踩動后輪,觀察紙的方向來判斷摩擦力方向。”就這樣,學生根據踩踏腳后,紙向后飛出的現象,得出地面對車輪的摩擦力向前的結論。
三、錯問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學生有了興趣,就肯全心全意地做事,學與樂不可分?!闭{控課堂氣氛的另一提問法寶,當推錯問法,即教師根據實際,故意露出差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好奇,從而糾正教師的錯誤,在此過程中植入單元主要內容,把握要點,領會知識點,這樣,學生在亢奮的精神狀態下實現了有效學習。
在初二第一章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剛接觸物理,要分清聲音的音調、響度、音色,比較困難。在新課教學中,實驗比較多,學生興趣很濃,但是在習題課教學中,講解概念,很多同學都會覺得比較枯燥。上課時,我在回顧概念時故意出錯?!扒懊娴膶W習中,我們學習了聲音的三要素,比如震耳欲聾是形容聲音響度大,悅耳動聽是形容音調好,脆如銀鈴是形容聲音好聽如銀鈴。”這時一些對概念已經理解的同學就馬上會提出異議,“悅耳動聽是指聲音好聽,音色好,脆如銀鈴是形容聲音音調和銀鈴一樣高,不是聲音有和銀鈴一樣的音色?!边@時,一些覺得習題課沉悶的學生就打起了精神,想在后面的復習中尋找教師的錯誤,自然就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在日常教學中這樣的情境時不時會出現,例如物體所受重力和對支持面的壓力的回顧,串并聯電路中電流、電壓、電阻、電功率之間關系的復習時,都可以采用這個方法,當然,需要強調的是,錯問法必須偶爾為之,否則再美味的佳肴學生吃多了還是會覺得味如嚼蠟,這就失去了錯問的功效。
[ 參 考 文 獻 ]
[1]趙國忠主編.有效教學最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余文森.有效教學的案例與故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
[3]歐陽芬主編.做專業的老師——課堂教學的55個細節[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