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守品
摘 要:作文教學貫穿了整個的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在小學低年級,作文教學需要從看圖寫話入手,訓練小學生的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那么具體而言,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開展看圖寫話教學呢?文章將進行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看圖寫作;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5-013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5.085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需要從看圖寫話做起。那么,教師應該如何進行看圖寫話的教學呢?下面我們從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養成細致的觀察習慣、引導學生對靜止的圖畫進行合理想象,培養學生想象能力、引導學生寫出完整的話,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使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引導學生表演圖畫中的情境,促進學生寫作興趣的提升五個方面展開探討,以供參考。
一、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養成細致的觀察習慣
所謂看圖寫話,就是學生觀察圖畫,發現圖畫中的內容,并用自己的書面語言將畫面的內容表述出來。這就需要學生具有較為細致的觀察能力。但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在圖畫的觀察過程中,常常會感覺到無從下手,他們看到一幅圖往往毫無頭緒,不知該如何下手,可以說無目的、無順序。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在旁邊好好引導,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那么如何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呢?
第一,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圖畫,以免遺漏。圖畫中會有比較豐富的內容,小學生年齡小,觀察能力相對較弱,因此對于圖畫很有可能觀察不全面。為此,教師應該告訴學生觀察可以遵循一定的順序,比如,可以從上到下,或者從下到上,也可以從遠到近、從左到右,從中間到四周,或者從近到遠,從右到左,從四周到中間。無論是遵循什么順序,都不容易遺漏內容。
第二,引導學生觀察圖畫中的人或物。針對圖畫中的人,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性別、年齡、相貌、動作、神態等,綜合考慮人物的這些因素,推測故事內容。針對圖畫中的其他因素,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做到言之有序,使整幅圖或多幅圖畫變成一個完整的、連貫的事物,使人物形象更加豐滿逼真,故事情節更加曲折動人。
二、引導學生對靜止的圖畫進行合理想象,培養學生想象能力
看圖寫話中,圖畫都是靜止的,學生所觀察到的僅僅是圖畫中的一幕,對于圖畫的來龍去脈并沒有獲知。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靜止的圖畫進行合理想象,化靜為動,在圖畫的留白處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進行合理想象,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還有利于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細膩地觀察事物的習慣。當然,在低年級看圖寫話的起始階段,可以借助多媒體進行圖片動畫演示,或者在必要的情況下按照圖意組織學生進行情境劇表演,使靜止的圖象在學生的頭腦里像動畫片一樣有形有聲有色地放映,以啟迪學生想象,讓圖片傳遞出更加豐富的信息。
三、引導學生寫出完整的話,培養學生表達能力
低年級小學生在寫話中存在著不完整的情況,一些學生雖然知道圖畫中有什么內容,但是要寫出來卻感覺難度很大,甚至一些小學生一句完整的話都寫不出來。為此,教師可以暫時對字數放寬要求,讓學生進行一句話寫作訓練,讓學生通過一句句的訓練來提高寫作能力。雖然是一句話,但是學生必須要保證這句話是通順的、完整的,是與圖畫有著一定關聯的。比如,可以用一句話將時間、地點、人物表達出來,寫清楚,寫明白。在學生都能夠順利地寫出一句話之后,教師可以再繼續引導學生寫兩句、三句直至寫出一段話來,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了提升。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再考慮引導學生學會恰當用詞、注重書寫、注意標點符號等等細節,學生的寫作能力就會循序漸進地得以提升。
四、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使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閱讀是寫作的土壤,低年級的閱讀讀物都附有一定的圖畫,學生通過閱讀積累形成一定的積淀,在其潛意識里留下一定的痕跡。在閱讀過程中,老師要積極訓練學生的模仿能力,為學生提供相關的圖畫材料和寫作范例,讓學生不斷的讀范文,在抄范文的過程中提高對圖畫的理解,增強對學生語言知識的表達能力和運用技巧,激勵學生采用生動靈活的言語描述自己的理解。兒童從小聽故事、愛閱讀,會接受較多的刺激,對他的語言的積累和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應該多引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使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獲得更多的寫作素材。
五、引導學生表演圖畫中的情境,促進學生寫作興趣的提升
學生觀看圖畫,是處于第三方的立場來觀看的,所以一些學生對于圖畫僅僅能夠描述最基本的時間、地點、人物,但是寫作起來卻感覺到無話可說。其實,這是因為學生置身事外,缺乏寫作興趣與體悟。為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親自表演圖畫中的情境,將圖畫中的故事切實地展現出來,學生將自己想象為事件的當事人,將靜止的圖畫進行動態的表演,很快便積極地投入到表演之中。一次看圖寫話描述的是一群孩子去看望生病的朋友,這個圖畫十分簡單,沒有太多的內容,學生在寫話時也僅僅會寫“星期天,班上的同學們都去醫院看望生病的小麗”,接下來便沒有話可寫了。為了使學生能夠切實地感受到圖畫中的情感,教師請學生來進行表演,一人扮演生病的孩子,七八個人來扮演前來看望的孩子。生病的孩子坐在椅子上,十分“柔弱”,而來看望的孩子則七嘴八舌地慰問他:“你怎么樣了?”“你好點了沒?”“你什么時候出院啊?”學生在真實的情景表演中,體會了生病的孩子和前來看望的孩子之間純潔的情感,也知道了如何去用語言表達這一圖畫。有的學生在寫話的過程中還聯想到了平時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與關懷,在寫話中進行了情感的抒發,的確是難能可貴的。
六、結語
低年級小學生看圖寫話教學難度比較大,因此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要扎扎實實地進行訓練,把看圖說話寫話這一教學法目標落實到位,這樣才能為作文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還能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 何樹華.淺談看圖寫話課堂教學選“圖”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1(27).
[2] 吳乃華,畢海燕.據圖想象訓練學生“看”“說”能力[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5).
[3] 張肇煒.引導觀察,啟發思維——小學看圖寫話和看圖作文教學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1984(6).
[4] 林采菱.利用看圖寫話教學提高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J].學周刊,2014(35).
[5] 趙嬰.教學要充分激發學生想象——小學語文《最奇妙的蛋》寫話教學及反思[J].成才,2015(3).
[6] 張梅芳.淺談低年級寫話教學的誤區及對策[J].小學教學參考,2014(34).
[7] 蔡幸珠.快樂寫話體驗成功——談低年級寫話教學評價[J].語文天地,2015(3).
[8] 嵇海霞.小學寫話教學中如何開發多種渠道[J].小學生:教學實踐,2015(1).
[責任編輯 齊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