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瑞(河南省濮陽市安陽地區醫院藥劑科安陽455000)
我院普外科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的調查分析
趙瑞(河南省濮陽市安陽地區醫院藥劑科安陽455000)
目的:分析評價我院普外科圍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狀況,為臨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提供參考。方法:抽取我院普外科手術病歷260份,分析抗菌藥物圍術期預防應用情況。結果: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為65.77%;不合理預防應用抗菌藥物有43例,占用藥組的25.15%;術前>2h或術后給藥39例,聯合用藥73例;抗菌藥物平均使用時間3.67d。結論:我院普外科圍手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總體情況較好,但還存在不足之處。
圍術期 預防應用 抗菌藥物
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要求,通常外科Ⅰ類切口手術無需對抗菌藥物進行預防應用,為了評估我院的藥物使用情況,本文回顧性分析了本院普外科手術患者圍術期對抗菌藥物的預防應用情況,以對專項整治活動后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進行了解,以期指導醫院臨床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與規范管理[1]。
1.1研究對象:選取本院普外科于2015年7~12月收錄的260份各種手術歸檔病歷。
1.2手術切口分類:按照外科手術切口分類標準將手術切口分為Ⅰ類切口、Ⅱ類切口、Ⅲ類切口、Ⅳ類切口[1]。
1.3方法:對選取的手術病例進行回顧性調查和分析,并對外科圍術期抗菌藥物用藥病歷點評登記表進行填寫,依照《衛生部辦公廳關于做好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2]及上述原則等文件內容,制定具體評價指標及合理性評價標準。
2.1一般情況:本研究共選取260份本院普外科出院患者的病歷,其中男性149例,女性111例,年齡最大90歲,最小16歲,平均年齡43.1歲,抗菌藥物最長的使用時間為19d,最短的使用時間為1d,平均使用時間3.52d。
2.2手術切口的分類情況:260例病例中,Ⅰ類切口119例,Ⅱ類切口57例,Ⅲ類切口84例,無Ⅳ類切口,依次為腹股溝疝手術41例;膽結石手術35例;乳腺瘤手術30例;闌尾炎手術29例;甲狀腺手術26例;胃、十二指腸手術22例;腸梗阻手術21例、其他手術56例。
2.3抗菌藥物的選用:本次抽取的圍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選用品種,主要有頭孢菌素類、青霉素類、硝基咪唑類,單環菌素類等。排在前5位的抗菌藥物為頭孢替安、頭孢西丁、奧硝唑、頭孢美唑、氨曲南。
2.4給藥時機:分時段統計給藥時機,其中術前0.5~2h用藥比例為132例,占50.77%、未用藥為89例,占34.23%,其他39例,占15.00%。
2.5抗菌藥物的使用療程與聯合用藥:抗菌藥物術后預防用藥時間小于24h的11例,占6.43%;24~48h的為20例,占11.7%;
48~72h的為44例,占25.73%;大于72h的96例,占56.14%。聯合用藥共73例,占28.08%。
2.6抗菌藥物使用率:據調查,Ⅰ類切口預防用藥30例,使用率為25.21%、Ⅱ類切口預防用藥57例,Ⅲ類切口預防用藥84例,使用率均為100%。
3.1選藥檔次高:對手術切口感染的預防主要是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上述原則中表明,通常以一代的頭孢唑啉和二代頭孢的頭孢呋辛作為首選,對于頭孢過敏的選擇克林霉素。經調查分析顯示,在Ⅰ類切口手術預防用藥中,以頭孢替安用量最大,其次是頭孢硫脒、頭孢唑啉等。在Ⅱ、Ⅲ類切口手術中大部分選擇頭孢替安、頭孢西丁、奧硝唑、氨曲南等,總之,在我院選擇價格低廉的頭孢呋辛、甲硝唑極少,抗菌藥物選藥檔次高。
3.2抗菌藥物給藥時機分析:在所選病例中,術前用藥在0.5~2h內的占50.77%。經研究術前0.5~2h給藥能夠使手術切口暴露時局部組織中達到最高的藥物濃度,可以將手術過程中入侵切口的細菌有效殺滅,術后給藥污染已經發生,無法達到圍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效果。
3.3抗菌藥物使用療程:上述原則規定Ⅰ類切口術后預防用藥時間不得超過24h,Ⅱ、Ⅲ類切口手術對抗菌藥物的預防性應用療程為24h,如有必要,可延長到48h。資料顯示,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療程少于48h和在48h以上相比,術后感染率的差異并不明顯[3],這說明臨床醫師未熟悉掌握手術預防用藥療程,不但加重患者經濟負擔,而且增加了細菌耐藥的風險。
3.4抗菌藥物聯合用藥分析:上述原則指出預防外科手術感染應盡量選擇單一抗菌藥物作為預防用藥,避免不必要的聯合用藥。如涉及到結腸、直腸、闌尾、陰道及口腔咽膜的手術,應選用針對腸道革蘭陰性菌和脆弱擬桿菌等厭氧菌的抗菌藥物。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有30.14%的病例無指征聯合用藥或聯合用藥不合理。無指征聯合用藥有乳腺腫瘤、腹股溝斜疝、大隱靜脈曲張等病種。此病種為Ⅰ類切口手術均無需聯用抗厭氧菌藥物。聯合用藥不合理主要表現是頭孢西丁或頭孢美唑聯合奧硝唑或甲硝唑預防用藥[4]。頭孢西丁和頭孢美唑抗菌譜廣,對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菌、厭氧菌的抗菌活性比較強。因此在作為預防性用藥時,無需與抗厭氧菌藥物聯用。頭孢西丁或頭孢美唑與奧硝唑或甲硝唑聯合使用預防感染,都為重復用藥,不僅給國家資源造成浪費,還會使患者的經濟負擔有所增加,更會增加二重感染的發生風險[5]。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我院普外科圍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總體情況較好,但部分醫生仍存在選藥檔次高、用藥療程長、給藥時機不當、聯合用藥不合理等情況。為此,我院應進一步加強對圍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管理。
[1]艾偉鵬,馬林,田曉東.行政干預前后我院Ⅰ、Ⅱ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使用調查[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1,31(7):598-599.
[2]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S].衛辦醫政發[2009]38號.
[3]張贊玲,林志強,樸雪梅,等.Ⅰ、Ⅱ類切口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應用調查[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31(7):598-599.
[4]蒙光義,羅雪蘭,王東曉,等.外科Ⅱ類切口手術圍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研究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5,35(2):164-168.
[5]李智,李艷麗.某院普外科116例清潔手術圍術期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2(12):418-419.
R 95
B
1672-8351(2016)11-016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