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寧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建設的腳步也未曾停歇,人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能源和資源的消耗量也在逐年上升,城市的開發建設對我們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響,環境問題已經成為阻礙我們繼續發展的瓶頸。為此,我們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爭取人、環境、資源和諧共處,在建筑領域的有效方法就是大力推行綠色建筑,眾所周知的是建筑工程對于資源的使用量是十分巨大的,而綠色建筑的理念基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原則,致力于通過高新科技和材料降低工程能耗,減少對環境的不良影響,以期能夠平衡建筑與環境的關系,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關鍵詞】生態環境;綠色建筑;關系
前言
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問題,人們的環保意識在逐漸加強,注重對資源的有效利用與保護,大力開發低碳技術,環保風潮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并由此而產生了“綠色經濟”這個概念,而綠色經濟的三個重要特征就是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以求得高效利用能源、高度縮減成本、增高社會效益的三高效果。在建筑業的領域,針對于發展綠色經濟的宗旨,我們在開發推行綠色建筑,承擔起保護環境的責任,建筑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環境更是有著最直接的聯系,因此深入探討綠色建筑跟環境的關系,以尋求平衡和諧發展之道,是我們迫切需要研究的課題。
1.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的概念最早是作為自然屬性而提出的,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具體來說生態環境是影響著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等一系列的自然資源的數量與質量的總和,生態環境直接關系到人類社會文明形態與經濟的發展,作為一個復合型的生態系統,如果環境出現問題,直接會影響到人類的生存與繁衍,我們總是在利用環境,改造環境,進行人類社會的創建,以致需索無度,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是不可逆的,而環境反饋給人類的負作用也在隨著我們的社會發展在不斷加劇。
其實人類的發展與環境保護并不是對立的,對于生態環境,我們下大力度去改造,不如順應環境的自然發展規律,首先將保護環境作為建設的前提,改造的程度越高,對環境保護的力度也應當越大,對于那些已經遭到破壞的環境,現在開始大力治理還不算晚,努力恢復生態,至少讓生態有能力可以正常的自我循環;而對于尚未開發的環境,首先要樹立起強烈的保護意識,在合理規劃、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再行開發,做到防治結合,才能扭轉我們在生態環境破壞中的被動局面,仔細分析生態體系中各種類的相互關聯,各區域之間互相協作,才能促進生態環境的一體化建設。
2.綠色建筑
建筑自身有周期性,我們稱之為全壽命周期,為保護環境,在這個周期內我們可以盡最大的努力節能減排,使我們的資源使用更加高效,生存環境更加健康,做到建筑與環境和諧共處。綠色建筑在不犧牲美觀和功能的基礎上為人類提供一個健康、安全的空間,并且以節約自然資源和生態資源為建設基礎,不給環境增加額外的負擔,運用可持續發展的環境系統開展建設,使建筑與環境、建筑與人、人與環境之間相互協調,進入一個良性循環,這是綠色建筑最根本的目的所在。綠色建筑其實是一個比較宏觀的概念,設計師在設計時考慮更多的是建筑的整體性,將綠色的概念應用于建筑規劃的體系中去,比如自然通風、自然采光、水資源的回收再利用、應用新能源、加大綠化等措施,這些都是針對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的綠色理念、技術的應用。
3.生態環境與綠色建筑的關聯
生態環境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質量的高低,我們對環境保護的越好,環境給予我們的就更多,反之,如果我們破壞環境,那么環境會讓我們自食惡果,可見,要維持一個好的生態環境,在建筑領域里推行綠色建筑是必經之路。我國對于推行綠色建筑也做出了決議和規定,加快建設綠色建筑的步伐,大力發展節地、節能、節水、節材的高新技術,做好資源的回收再利用,降低資源消耗,從根本上實現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筑要以節約土地為目的,土地是我們生存、生活的物質基礎,隨著城市化建設規模的不斷加大,土地資源的緊缺日益凸顯,人口增長必然會使土地減少,綠色建筑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節地,嚴峻形勢刻不容緩;空氣是我們生存的要件,綠色建筑應當避免對大氣造成污染,提供人們優良的生活環境;綠色建筑應當節水,將水資源回收再利用,處理好廢水排放的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是對節水最大的支持;綠色建筑處理好可回收利用的其他材料,實現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并處理好固體廢棄物,減少對環境的危害;綠色建筑還應大力推廣新能源,擴大使用非燃燒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在建設過程中以及竣工投入使用后都做到積極節能。
4.綠色建筑的設計要求
建筑本身涉及到多專業學科,綠色建筑的設計其實是一種集成設計,從建筑的選址、規劃、結構、功能、施工等建筑的各個環節來推廣、應用綠色概念。從生態的角度看,綠色建筑應與周邊環境有機結合,融入環境之中,即能參與到自然生態環境的物質能量循環又不會對周邊環境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是破壞環境;從能源的角度看,綠色建筑的最大優點是節能降耗;從材料的角度看,綠色建筑對材料資源進行最大化的回收再利用,多使用可降解、可回收的材料,降低材料損耗;從設計的角度看,綠色建筑通過有效的聯通方法連接內外環境,能夠對天氣的變化自動進行調節;從建筑的排放廢物的角度看,綠色建筑盡可能的使資源回收、循環利用,盡量減少排放、不排放污染物;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綠色建筑全面的節約資源,最大程度的保護環境不被破壞,是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5.綠色建筑的設計方法
5.1選址原則:避開生態敏感區域;選擇基礎設施完備的區域;選擇有良好公共交通的區域;根據本地的氣候、天氣選擇可利用自然能源的地區,選擇好地區后的現場設計要注意減少用自來水灌溉,以防影響附近水源系統,并要避免因暴雨而造成的水土流失的可能性,要保護生態環境的完整性和多樣性,盡可能減少熱島效應的影響,最大限度的使用綠地面積。
5.2布局設置:對建筑物的朝向進行優化,最大限度的使用太陽能、風能等自然資源,為建筑創造天然的采光、通風條件;多使用樹木或綠植來降低建筑物的熱負荷;可利用現有的地形作為建筑的圍護結構;對建筑的內部使用功能進行劃分,根據功能分區合理規劃室內空間。
5.3節能降耗技術的應用
通過合理的設計規劃,收集利用雨水、生活廢水資源,做好水的儲存工作,建立起相應的污水處理系統,將處理后的水從新應用到生活中去,處理后高質量的水可以回收做生活用水,低質量的水可做綠化、道路清洗、灌溉等用途,實現節水目標;大力推廣綠色建筑材料和綠色建筑工藝,提高施工技術水平,實現建筑的資源節約、能耗的有效降低。
太陽能是自然賦予我們用之不竭的無污染能源,在建筑設計中充分利用太陽能,可以節約電力資源,同時太陽能還可以為我們提供熱能,并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太陽能的用途會越來越廣;風能可以促進建筑的空氣自動循環;利用地熱資源集中供熱,設置雙層窗戶以隔熱保溫,做好供暖管道的保溫工作,這些措施都能減少煤炭資源的消耗,減少燃燒量,對空氣質量和全球變暖現象都有重要的貢獻。
加大綠化面積,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轉化氧氣,能夠緩解溫室效應,改善局部氣候,并給人們提供新鮮的空氣;綠植還有遮陽降溫的作用,增加空氣濕度,能夠減少空調和降溫設備的使用,降低能源消耗,達到環保的目的。
6.結語
生態環境與綠色建筑互生共存,我們要堅持環境保護的理念,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將綠色建筑的概念更多地推廣應用,讓綠色觀念深入人心,才能更好地發揮綠色建筑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劉小軍.基于建筑設計的建筑節能方法的探討[ J ].山西建筑 ,2 0 1 0,(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