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火海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應加強數學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的聯系,從學生熟知、感興趣的生活事例出發,以生活實踐為依托,將生活經驗數學化,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煥發出數學課堂的活力。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講求教學的實效性,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人手,選擇學生周圍的事物設計數學問題,聯系生活教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讓學生真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產生一種親近感,進而由親近產生喜好、產生興趣,讓學生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數學問題,體驗生活,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一、聯系生活,感受學習數學之樂趣
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學課堂,學習應該是兒童自己的生活實踐活動,小學數學教育應真正回歸到兒童的生活中。教師要善于結合教學內容捕捉生活現象,把學習與兒童自己的生活充分融合起來,結合實踐與反思上升到數學知識。因此,教師要盡量創設一些生活情境,從中引出數學問題,就能讓學生感悟到數學問題的存在,引起學習的需要,從而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探索中。從而發掘學生的潛能,學會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數學學習的無窮樂趣。
如:在教學《位置》這課時,教師先從孩子們所熟悉的事物人手,引導學生回憶馬路的十字路口井然有序的交通是什么在指揮?學生想到了交通警察、紅綠燈。接著課件出示交通圖,讓學生仔細觀察紅、黃、綠燈和三輛車的擺放的位置,從不同角度闡述它們的上下、前后的位置關系。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回歸生活。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重視讓學生回歸生活,親身體驗生活中的數學的存在,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并不是高不可攀的,溝通數學與生活聯系,讓學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如:在教學《長方體和正方體表面積》這課時,教師要學生測量一下教室、門窗及黑板的長和寬,然后利用所學知識,測算教室要粉刷的面積,讓學生通過搜索信息,并對信息加以分析,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整個過程都是學生學習長方體表面積的真實體驗,教師要善于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消化。
又如:在教學《乘法應用題》這課時,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介紹自己家鄉的旅游景點,如果全班36個同學到梅花山虎園參觀需乘車而行,選擇“購票”這一問題進行探究,我們在旅游公司了解到這樣的信息:個人票,每人10元;包車,每輛車40個座位,每個座位8元計算。學生小組合作交流,設計購票方案,算一算,哪種方案最合理,為什么?結果學生設計出了許多的購票方案,并說出了設計理由。教學聯系學生實際,充分利用當地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投入到探索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發展。
三、體驗生活。加深數學知識的理解
聯系生活講數學,把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體現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深刻體會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是解決生活問題的鑰匙。生活情境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對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起到了催化作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實際情況,創設豐富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生活,有效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
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節內容后,組織學生開展一次周末購物實踐活動,讓學生親歷幫助父母選購多種不同生活用品的過程,著重探究怎樣付錢、怎樣找錢。購物時,要讓學生根據所買物品的單價和自己所帶人民幣的面額情況,進行估計、籌劃,設計合理的付款策略,計算核對應找回的錢數等。學生經過這一系列數學活動,有效鞏固和應用了人民幣的有關知識,經歷了解決處理購物過程中生成的各種具體問題的過程,使學生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四、升華生活。體會數學的運用價值
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要回歸到生活。我國的一些教育專家認為:“體驗是以親身經歷、實踐活動為基礎,又是對經歷、實踐和感受、認知和經驗的升華,這種升華是對感受的再感受。對認知的再認知,對經驗的再經驗。”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考慮所學數學知識的作用,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做數學中親身經歷“數學化”的過程,從而讓學生真正獲得充滿生命力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真正體會數學的運用價值,提高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
如:在教學《求長方形面積》這課后,請學生思考,要給一個長6米,寬4米的房間鋪地毯,現有寬l米,寬2米,寬4米的三個規格的地毯,你選擇哪一種?需要多長?這樣不僅使學生感受到了數字的優越性,而且體會到了數學的價值,在學生探究出解題方法后,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了解數學知識在實際中的廣泛運用,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問題,用數學頭腦想問題,增強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總之,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經驗出發,遵循數學知識的規律,貼近生活,讓課堂更貼近生活,使數學知識更形象生動、具體,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發展數學應用能力,使學生發現生活數學,親近數學,喜歡數學,從而達到激發興趣、提高思維、發展智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