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定 李彤
摘要:“一題一課一成果”,是一種基于問題解決,旨在推動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校本研修方式。南京市第三十九中學在對全校青年教師專業發展現狀進行問卷調查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校本研修新路徑,讓青年教師在“一題一課一成果”的校本研修中“研”起來,“寫”起來,在實踐中自主反思,在寫作中提煉升華,加快青年教師專業化自主發展的步伐。
關鍵詞:“一題一課一成果”;青年教師;專業化自主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6)11A-0041-03
近幾年,學校教師隊伍結構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青年教師占學校一線教師的比例不斷提升。以2015年年底的數據來看,學校1977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青年教師達49人,占全校教師總數的36.3%。隨著學校青年教師數量的不斷增多,新時期青年教師的一些特點也日益凸顯。一方面,他們珍惜來之不易的教師崗位,有著較強的現代職業觀念,渴望獲得肯定與成功。另一方面,作為新一代獨生子女,他們又充滿個性、不易合群,缺少對挫折的耐受性,缺少對教師職業的長遠規劃,缺少相應的自主發展能力。當復雜的教學情境、多變的教科研問題與有限的自身知識相沖突時,他們往往束手無策。
青年教師群體是學校發展的“潛力引擎”。為打造學校青年教師隊伍,學校以諾爾斯成人學習理論等為指導,確定以“一題一課一成果”的研修方式培養青年教師隊伍,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所謂“一題一課一成果”,是指基于問題解決,旨在推動青年教師專業成長的一種校本研修方式。“一題”,反映了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所轉換出的課題、內容和方向,在研究中起到牽引作用,是研究過程的主題。“一課”,反映了研究的過程、方法和手段,為教學研究提供豐富、鮮活的素材,是研究過程的核心。“一成果”,反映了教學研究的感悟、經驗或結論,是研究過程階段性的總結及其達成的目標與效果。
為了讓研究更有針對性,學校對全校青年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發現,目前學校青年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大致可以從學校外部、學校內部及教師個人因素等方面找到原因。根據調查發現,我們開發了如下旨在推動我校青年教師專業化自主發展的操作策略:
一、動起來,積極探索校本研修新路徑
“一題一課一成果”的出發點是“題”。對青年教師而言,這里的“題”不是大課題、大問題,而是在實際工作、專業成長、班級管理、師生交流中遇到的困惑、難題。青年教師應該積極地依據自己的專業素養和知識體系,將這些困惑與難題轉化為自己研究的小課題。學校倡導青年教師成為小課題研究的參與者、管理者,形成一種開放、民主、科學的研究意識,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在研究基礎上,學校鼓勵青年教師將研究成果通過“課”與“成果”的方式進行展示、研討,形成自己的研究結論。
“一題一課一成果”青年教師研修方式是一種“校本培訓、校本教研、校本科研一體化運作”,“面對真問題、展開真行動、獲得真發展”的實踐研修方式,是一種非制度化的研究方式,具有草根性、大眾性、愉悅性、微觀性的特點,是建立在自愿基礎之上的、日常的、俱樂部式研究。學校通過這種方式讓青年教師“動起來”,以此促進每一位青年教師的自身成長與團體進步,帶動學校和諧發展,學生健康成長。
二、研起來,緊扣校本教學真問題
結合課題研究,我們出臺了學校青年教師專業化自主發展方案,從課題申報立項、教學實踐探討、成果總結推廣等多個環節提出了具體要求。
1.課題申報立項
學校青年教師課題申報有兩種方式:一是自主性申報,即“自動模式”,由青年教師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自下而上地申報課題。這樣,教師真實的研究需求能夠得到支持,教師的課堂教學革新能夠得到鼓勵。二是指導性申報,即“推進模式”,由教研組、骨干教師團隊和外請專家確定研究方向,擬出參考選題,指導青年教師對某一領域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反思,并從中發現問題,提出并推進課題研究。
2.教學實踐探討
學校要求所有的研究課題都必須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進行檢驗,也就是在研究過程中、成果總結時通過課堂教學和其它實際操作方式證明成果的“效能”。為此,學校對課題研究的實踐程序提出了較為細致的要求:
(1)青年教師研究的問題應來自于自己的工作實踐,包括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評價糾正、班級管理、家校聯系、校本課程等各方面。只有這樣,才能做到研究目標的明確,也便于檢驗最終的研究成果。
(2)在研究過程中,以備課組、教研組、校學術委員會及外聘專家為主體,通過交流課、研究課、匯報及討論等多種形式結合日常教學進行實踐檢驗,并依據反饋意見調整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和研究目標。
(3)青年教師提交的課題成果,在結題評審時,需要有實際教育教學成果的佐證。佐證的材料可以是各級各類公開課或研究課和實際的教學、實驗成果,成果由校學術委員會進行審定和評獎,優秀成果在全校范圍內進行推廣。
青年教師在課題研究中將課堂作為研究的主陣地,實實在在地從教學實踐中獲取經驗,探尋教學規律,提升教學理論水平,通過實踐操作—經驗提升—理論學習—實踐指導,真正放大課題研究的過程性作用,促進自身專業水準的提高。
三、做起來,運用多種模式探討研究重實效
青年教師受自身能力及經驗制約,在研究的選題、過程及實踐的諸多環節往往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為此,學校通過以下方式(見表1)力促青年教師的研究更加優質高效:
四、寫起來,根植教學實踐,總結反思結碩果
針對很多青年教師在專業發展研究中能夠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但并不善于總結問題、形成成果的現狀,學校倡導“教、研、寫一體化”,鼓勵青年教師在課題研究全過程中堅持動筆。
1.確定選題過程中的“寫”
在確定選題的過程中,除常規的開題報告外,要求青年教師在查閱文獻資料的過程中完成讀書筆記、理論學習記錄、教育教學案例等。endprint
2.研究過程中的“寫”
在研究過程中,要求青年教師結合自己的“課”完成相應的教學設計、教后反思、經驗總結和反思、過程性研究的論文和案例等。
3.研究總結中的“寫”
在研究結束后,要求青年教師在完成結題報告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研究問題寫一篇論文、一篇教育教學案例或敘事,同時結合自己的研究反思為下一個課題的研究寫下思路。
為了讓青年教師在研究過程中能動筆、勤動筆,學校邀請專家名師到校為青年教師進行不同方向、不同層面的指導。
五、亮起來,優化研究團隊,點燃教研激情闖新路
促進青年教師專業化自主發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師專業水平。為此,在青年教師的研究過程中,學校通過校教科研學術委員會、校外專家不斷對課題的研究過程進行監控、指導,在此基礎上,將最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在備課組、教研組乃至全校范圍內加以推廣,點燃青年教師研究、創新的激情。
以數學教研組申報的省級課題“基于數學錯題資源初中學生主動學習的研究”為例,課題最初只是初三數學備課組在中考復習實踐中為提高復習效率提出的一個思路,即科學分類和整理學生在整個初中階段的易錯題并結集成冊,從而讓學生在最后階段的復習中更加有的放矢地提高效率。因為這一做法行之有效,在校外專家的提升總結下,數學教研組在各備課組以年級為單位,開始了以章節為單位的日常錯題整理工作,并進行了相應課題的研究。許峰老師在歷史教學中針對歷史學科知識點相對零散、且以主題事件而非歷史年代編寫教材的特點,在教學中嘗試使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在理清思路的基礎上做好預習、復習。一個學期的實踐后,許老師所教班級學生的歷史成績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更可喜的是,這些學生的思維條理性、概括性也有了明顯提高。為此,學校在整個歷史教研組推廣了這一教學方法,并期望政治等相關學科也開展實驗。這種 “調研、整理、總結、推廣”的成果推廣模式,不僅為提高學校教學質量提供了有力抓手,也激發了青年教師的研究熱情。青年教師自發組建研究團隊,在各種活動中分享交流,激勵自我,并學會換位思考,尊重他人,相互支持,相互合作,共同前進。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想讓教師的勞動能給教師帶來一些樂趣,使每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研究的幸福道路。 通過“一題一課一成果”的教研方式,學校引導青年教師從工作實際入手、從興趣入手,與課堂教學實踐結合、與工作情境結合,走上研究之路。青年教師通過積極主動地參與研究,提升了教科研能力,提高了教育教學水平,并在團隊合作中增加了教師集體的凝聚力。通過課題研究嘗到“甜頭”的青年教師不斷增多,青年教師專業化自主發展的勢頭喜人。
責任編輯:丁偉紅
Abstract: “Project-lesson-achievement” is a kind of school-based research and training, based on problem-solving and aiming to promote you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n the basi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ur school makes an active exploration of the new approach to school-based research and training so that teachers can carry out research and summarize their achievements by writing papers with a view to quickening the pace of young teachers professional autonomous development by self-reflection in practice and improvement through writing.
Key words: “project-lesson-achievement”; young teacher; professional autonomous development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