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結合具體教學實踐,引導學生探究傳統剪紙的技法,選擇貼近生活的表現內容,結合其他門類的藝術,拓展剪紙的表現形式。對于探究在傳統剪紙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方法以及剪紙創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剪紙;美術教育;傳承;創新
中圖分類號:J20-4;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1-0201-01
一、引言
剪紙作為我國傳統的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最早追溯與魏晉南北朝時期,在唐宋時期剪紙形式異彩紛呈達到一個創作高峰,在唐代和宋代詩人的詩歌里都有記載。唐宋時期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審美價值以及歷史價值。
剪紙作為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以及傳承傳統文化的知識載體,中小學以及高校均有相關課程。然而在教學中,美術教師均發現一個問題:剪紙文化創新難,技法單調、題材偏少、時代感不強、應用范圍狹窄等等。其次,學生對剪紙文化的認識也不深,甚至缺少了解的熱情和興趣。同時,美術教師在教學中也都存在著普通的問題:教學手法單一、課堂吸引力不夠、重技法與重創新的雙重糾結使得教學陷入困境。
作為傳統的民間藝術,剪紙文化在各種現代教學手段多樣的沖擊下如何繼續承擔審美教育、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擔?我們嘗試在具體教學中采用多種策略,尋求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途徑,讓更多學生喜歡剪紙,讓剪紙文化真正完成傳承與創新的蛻變。
二、在題材上應貼近生活,體現當代學生所思所想
剪紙文化要傳承和發展,必須與時俱進。傳統的剪紙題材形式單一,主要分為人物、風俗、仕女、生肖、建筑等。在教學中很多教師為了訓練學生的技法,基本上都是沿襲運用老一輩的剪紙題材,學生的作品大部分題材雷同,沒有創新。我們鼓勵學生在剪紙創作紅融入生活,大膽表現自己周圍的人、事、以及生活感悟,題材不限,努力把當代大學生的所思所想通過剪紙的形式表現出來,創作有生命力的作品。
當然剪紙的創新也不是一味摒棄傳統的剪紙形式,而是把剪紙的基本技法融入新的創作思維,比如在教學中,首先還是得讓學生學習基本的剪紙元素:圓形、月牙形、鋸齒形、水滴形等,并把這些基本型和生活的元素結合起來,進行題材的創作,通過剪紙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把剪紙和周圍環境結合起來,題材可以以學生自拍或者把人物夸張變形、生活場景的刻畫、抽象藝術的創作、情緒的表達等等結合起來,這樣的剪紙作品才是學生自己創作出來的,帶有自己的表達情感,學生的創作欲望也會更強烈,在剪紙課程中獲得的成就感更大。
三、在表現形式上應和其他藝術門類進行趣味結合
知識遷移是“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依據知識遷移理論,學生在剪紙學習過程中可以汲取其他門類的藝術營養進行剪紙創作表達;反過來,在其他門類的知識學習和應用中也可以應用剪紙的技法和表現形式。剪紙善于用簡潔明快的夸張手法表現物像的主要特征,學生在具體創作中可以打破剪紙創作常規,把平面設計和剪紙結合起來,平面設計也是利用創意思維把物像進行提煉與夸張處理,運用循環、疊加、反復、旋轉、拼貼等平面構成的方法,表現豐富的內容和效果,使得剪紙的題材更加寬泛,造型更加多樣化。
在剪紙創作中,可以把其他藝術門類的精髓加以引用到剪紙創作中,謀求剪紙的新發展。例如,剪紙和蛋殼貼畫的結合、剪紙和色彩的結合、剪紙和紙貼畫的結合、剪紙和服裝設計的結合、剪紙和動畫的結合等等,與同一個藝術門類的結合或者不同藝術門類的結合,都可以達到不同的藝術效果,打破剪紙的條條框框的束縛,只要對學生的發展有益,對剪紙的傳承與創新有益的藝術元素,我們都可以拿來運用。
知識的遷移是相互的,剪紙創作從其他藝術門類中吸取營養,同樣的,可以通過學習剪紙促進學生在其他門類中的學習和創新,這種關系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例如用剪紙的技法做布藝作品、編織作品,因原材料有區別,會呈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還可在泥塑、陶藝、版畫、刮畫創作中借鑒剪紙的表現方法。這種多學科知識之間的相互學習,也進一步促進剪紙教學的革新。
四、在創新思維上應突破時代性
在很多人的思維中剪紙就是中國傳統的民間藝術,體現的是傳統老一輩的思想。剪紙記錄著人們在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審美觀和價值觀。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審美需求的提高,如果剪紙還停留在原來的圈子里,剪紙的繼承和革新就會受到限制。近幾十年來中國的文化教育、生產方式、風俗習慣、審美情感等都發生了變化。藝術是源于生活,我們現階段學習的剪紙文化必須突破時代性,根植于現在的生活。
以當下生活為創作題材的剪紙作品并不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剪紙的文化底蘊濃郁,使得人們沒有運用創新思維去思考剪紙的未來方向,而只是一味的沿襲前人的有限題材。另一方便,剪紙轉化為商品的潛能沒有被完全開發,沒有服務于現代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與現當代生活脫節。
剪紙創新應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如在具體教學中設計剪紙剪紙賀卡、剪紙手提袋、剪紙包裝盒、剪紙書簽、剪紙服裝、剪紙漫畫、剪紙招貼、剪紙舞臺布景等。把剪紙融入生活需求中去,去年在校園文化節上學生利用剪紙元素,手工制作了一套婚紗禮服,精致的剪紙紋樣和婚紗的裙擺紋樣結合,傳統中透著現在氣息,設計感十足又不是莊重。還有學生把剪紙元素運用涂鴉的形式在鞋子和T恤上進行創作,別有一番風味。剪紙貼近了學生的生活,裝點了校園生活,同時剪紙的功能也進一步得到擴展,剪紙的藝術形態也在無形中被傳承和創新。
五、結語
藝術只有在傳承中不斷創新才能得到發展。當然,創新也離不開傳承,拋開繼承和學習而去談創新,那也是天方夜譚。我們要腳踏實地學習剪紙的基本技法,并在掌握基本技法的基礎上進行題材、內容、審美、功能的革新。盡管很多民族傳統的文化受到現代文明的沖擊,但是它們并沒有離我們遠去,那些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值得我們去挖掘和學習。剪紙在美術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會隨著時代不斷賦予它的現實意義,以及不斷挖掘它與我們生活的緊密聯系,而變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存在在我們生活中。我們只有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挖掘剪紙的時代意義,剪紙才能更好的與時俱進,才能永遠綻放出時代的藝術魅力。
參考文獻:
[1]要紅霞.中國剪紙創作與創新[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2]陳競.中國民間剪紙研究[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3].中國剪紙創作與創新[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7.
[4]徐州.傳統剪紙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實施策略[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12月
作者簡介:宋翠紅(1988— )女,湖北武漢人,百色學院教育科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美術教育研究。
項目基金: 2015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等學校科學研究立項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