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云峰 王磊旗 范文偉 張錦強 唐慧紅 陳俊全
【摘 要】本文就互聯網+冷鏈運營模式進行研究,先探討線下冷鏈的運營模式,再結合線上生鮮電商展開探究。讓冷鏈信息快速流通與技術層面的溫度監控結合,促進冷鏈高效運作,提高冷鏈參與方的效益。
【關鍵詞】冷鏈;溫度監控;電商平臺;互聯網+
0 引言
冷鏈物流可以使生鮮食品在流通過程中始終處于配有專門制冷設備的物流網絡中。它是隨著制冷技術的進步、物流業的發展而逐漸興起的。冷鏈物流使用的范圍主要包括:蔬菜、水果、奶制品、肉類產品、及特殊的化工產品和藥品等。
目前冷鏈物流的發展仍然有很多不足,諸如冷鏈基礎設施設備不足、冷鏈第三方物流市場化程度低、冷鏈信息化程度低等問題,其中尤其是信息不對稱是阻礙冷鏈發展的一大因素。
因此,本文將線下的冷鏈與互聯網相結合來形成新的運營模式。首先,從冷鏈供應商對商品信息采集并傳遞到互聯網開始,做到信息的快速傳遞和及時更新。然后,再通過冷鏈物流商的運輸設備的溫度監控和借助互聯網有效監督,冷鏈物流商分布式冷庫建設運用,使冷鏈流程更加方便快捷,同時提供商品回庫的增值服務,以及零售商商品利用互聯網電商平臺進行商品信息展示。最后,將線下冷鏈結合線上互聯網功能來構建一套互聯網電商平臺系統。
1 供應商信息采集
供應商信息采集,主要是采集冷鏈上的商品的各種信息。本文以蔬菜的信息為例進行說明,蔬菜的信息包括:蔬菜的種類、數量、生長記錄、成熟時間,菜品等級等,還包括蔬菜的產地地址、貨主、貨主聯系方式等。此類信息的收集主體可以是供應商,供應商獲取相應信息并加工以后,投放到互聯網電商平臺上,此類商品信息可以被互聯網電商平臺上有該需求的生鮮銷售商看到,從而促進交易的達成。
信息的獲取途徑可以有兩種,一種是,供應商直接通過電話或人工直接得到相應的信息。第二種是,生產地通過終端將蔬菜信息錄入并形成文件,發送給供應商。未來隨著互聯網和通訊技術的發展,第二種獲取的途徑將是主要途徑。
供應商把經過篩選處理后的商品信息通過數據輸入至冷鏈生鮮電商平臺,客戶根據自己需求通過生鮮電商平臺搜索、瀏覽并刷選所需商品信息,然后向對應的生鮮商家發出需求訂單,當產品需求訂單以數據形式通過電商平臺發至相應的供應商,供應商根據訂單需求信息去生產地進行產品的原地采購,然后把產品集中,進行產品的初加工處理。具體包括:根據不同的生鮮產品的特性進行相應的預冷處理以及包裝處理,并對其進行RFID電子標簽編碼,把相應的信息錄入數據庫。處理產品同時通過生鮮電商平臺聯系冷鏈物流商進行產品的配送。
2 冷藏車的溫度監控過程
冷鏈中商品的溫度保證主要有三個環節:生產地預冷、運輸倉庫配送溫度控制及在外界監管。這里主要從技術層面出發,實現冷鏈商品的全程監控。
2.1 生產環節控制
為了實現“冷鏈溫度”和“冷鏈商品”的及時一一對應,從而更準確的實施溫度控制和監管,需要對商品的信息和冷藏車及倉庫信息進行及時的獲取。生產環節主要是給商品添加標簽和對商品進行預冷。
2.2 運輸、倉儲環節控制
運輸環節的主要是要保證車廂溫度的監控和調節,車輛位置、車廂溫度信息和商品信息的及時傳遞。倉儲環節相對于運輸環節,位置固定,基礎設施完善,商品在庫儲存能夠達到精準化控制,但依然需要相應的法律、法規來進行約束和監管。
2.3 監管機制
一方面依靠的是政府機構監管力度,另一方面取決于冷鏈企業的物流信息對政府部門和公眾的透明程度。對于后者,主要是商品屬性和商品從生產都消費整個過程的溫度信息的公開。只有對商品屬性和所處溫度一致性的全程監控,才能解決冷鏈“斷”而不知的局面。
首先,商品在生產地被附上相應的電子標簽,電子標簽攜帶著商品各種信息。在預冷環節,預冷設備可以自動讀取商品信息進行相應的預冷操作。經過預冷后,商品被轉到冷藏車,同時冷藏車能夠自動識別商品品類并進行自動調節車廂溫度。然后,車載終端獲取商品信息和車廂溫度信息,并上傳到物流公司和互聯網電商平臺,通過對二者信息的匹配處理,來判定貨物的溫度環境是否達到標準,從而實現物流公司對車輛信息的監控。物流公司也可以給消費者提供實時的商品的溫度信息查詢服務。
3 互聯網+分布式冷庫
在銷售終端的上一環節設立分布式冷庫:即根據需求預測結果,通過重心法選址,在需求服務中心位置設立存儲分撥型冷庫。
冷庫的服務對象為生鮮生鮮銷售商,生鮮銷售商可以通過互聯網電商平臺選擇所需商品,互聯網電商平臺會通過大數據做出分析,根據商品信息選擇離客戶最近的供應地進行實地采購,采購完的商品經過初加工處理及物流運輸到最近的冷庫。物流商根據不同生鮮商品進行相應入庫、分揀、上架、配送等操作,最后送達客戶手中。
互聯網電商平臺有冷庫管理功能板塊,當零售有商品回庫需求時,可以根據生鮮商品基本信息,在電商平臺上提前“下單”預訂庫位,平臺將處理后的信息發至對應的冷庫庫位提供商,交易達成后,回庫商品被運用到冷庫,由冷庫專業人員經過處理后,入庫上架冷藏。
4 互聯網+生鮮零售商
互聯網電商平臺為零售商提供商品展示服務,通過這個服務,零售商可以把線下生鮮商品的存貨量共享到線上,零售商后臺可以實時統計生鮮商品的銷售量,不斷更新電商平臺上生鮮商品信息。
消費者通過到平臺上查詢所需生鮮商品,系統根據所查詢信息自動匹配附近生鮮商家信息及所需商品信息,消費者可以選擇線下交易模式;也可以選擇線上交易,待商家接到訂單后,提供送貨上門服務。
5 生鮮電商平臺
互聯網+冷鏈更加有機的結合到一起,所需的生鮮電商功能系統如下:
客戶管理系統:包括用戶管理中心以及客戶服務中心,服務對象為供應商、物流商、分銷商、零售商以及消費者。系統主要是對用戶注冊、登錄、交易信息及個人信息等進行管理。客服中心提供人工服務為用戶解決各種有關生鮮電商交易運營的問題。
冷鏈商品信息管理系統:該系統是處理、整合電商平臺上的交易信息,涉及信息的分類、排序、統計等操作。系統能自動、智能、快速的幫助用戶篩選信息。根據用戶的瀏覽量,交易信息等數據進行統計并分析,可以對市場進行預測,從而減少供應鏈的牛鞭效應的影響。
電子交易系統:該系統引入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為交易雙方提供方便,同時保障交易雙方的利益公平。
冷鏈物流信息系統:該系統針對冷鏈物流的一系列運營信息進行管理,包括供應商提供的冷庫信息、運輸設備信息等。該系統對這些信息進行歸類、排序,并實時根據冷鏈物流商系統提供的信息進行更新。例如:零售商有生鮮商品回庫需求,只需在電商平臺的上搜尋附近的、相應冷藏貨位的信息,該系統會自動對冷庫信息與零售商的需求信息進行智能匹配,并將分類和排序好的冷庫信息顯示給零售商,零售商可以根據的得到的結果預定冷藏貨位。
后臺管理系統:該系統由電商企業內部人員對電商平臺進行管理的后臺運營操作,包括日常的數據處理、電商平臺的功能更新、平臺網絡安全管理等,保障整個平臺的安全可靠。
信息監督系統:系統主要有兩個部分作用,一是為外界(政府機構及消費者)對平臺運營及線下冷鏈物流安全的監督提供服務,二是平臺對用戶的績效評價。
6 結論
隨著“ 互聯網+”概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紛紛轉型,新的運營模式紛紛確立,冷鏈物流將面臨新的挑戰。本文以互聯網+冷鏈的思路來構建新的冷鏈運營模式。 通過線下冷鏈的運營模式,結合線上的互聯網電商平臺,加快供應鏈上各個節點之間信息傳遞速度,整合供應鏈信息資源,利用信息技術及物聯網技術改善冷鏈現階段溫控監督不到位,貨損率高等問題,以促進冷鏈運營不斷改善,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曲思,王忠偉.生態經濟區冷鏈運作模式研究[J].商業時代,2011(5):35-36.
[2]堯應平.基于GPS、3G車輛定位及車載視頻監控系統的設計與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3.
[3]歐偉強,沈慶瓊.我國生鮮電商O2O模式發展探析[J].寧德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5):42-45.
[責任編輯:朱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