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東燕
【摘 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實效性,必須堅持生活化。要真正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注重教育內容源于生活,重視創新教育方式方法。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戰略意義。然而,面對當前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還存在與大學生思想實際結合不緊等許多薄弱環節,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模糊、社會責任感缺乏等問題。因此,進一步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重大課題,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提高實效性,必須堅持生活化。
1 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生活化的理論依據
生活世界學說最早是由胡塞爾提出的,胡塞爾認為生活世界包括特殊生活世界、科學世界、普遍生活世界和原生活世界等多種層面和含義,核心是回到原生活世界。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供了理論依據。哈貝馬斯在胡塞爾的基礎上吸收了維特根斯坦等人的思想形成了以“交往行動理論”為根基的生活世界理論。他認為生活世界由文化、社會和個人三部分組成。因此,說哈貝馬斯的生活世界理論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供了哲學基礎。馬克思主義全面生活理論主要是以馬克思實踐論為基礎。認為實踐是人類社會活動的基礎,馬克思主義實踐論不僅為我們探究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奠定了理論基礎,還為我們提供了具體的方法理論依據。[1]
2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實現路徑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所體現出的以現實生活為中心,關注大學生的生活世界,關心大學生的生活體驗,促進大學生的生活實踐,全面提升大學生素質的途徑與方法。[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實現生活化,教育過程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育人理念,教育內容要源于生活,教育方法要根據實際需要實現多樣化。
2.1 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立德樹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務,因此,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統一思想,樹立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明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關愛人、培育人和塑造人,要充分認識到每個大學生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個性特征,不同的背景經歷,對于不一樣的個體要因材施教。同時,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不應該是主客體之間的關系,學生應該是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而教師則是主導,只起到引導激發的作用,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注重師生的情感交流,關心學生的實際生活需求,關注學生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同時熱愛生活、學會生活。
2.2 注重教育內容源于生活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教育內容來源于生活,需要從歷史世界、現實生活、網絡空間、生活環境幾個維度來考慮。一是,重視歷史的作用。歷史是曾經發生過的現實,應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有血淋淋的教訓,有刻骨銘心的時刻,重現歷史世界,讓大學生了解我們曾經經歷過的苦難,可以收到應有的教育效果。二是,教育內容來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應該和大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結合,能夠解決學生面臨的問題和困惑,解決學生關心關注的社會熱點和難點問題,引導學生學會對兩難和敏感問題的判斷。重視豐富教育內容,對于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健康、人際交往等現實問題,給予及時的引導和幫助。三是,重視網絡虛擬空間對于大學生的影響。由于網絡空間的虛擬性,信息良莠不齊,網絡在給人們帶來各類機遇和方便的同時,也對人們的意識領域帶來了挑戰,尤其是大學生。所以如何引導大學生健康理性上網成為我們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四是,關注大學生所處的生活環境,高校應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創設良好的環境和氛圍。通過組織各類校園文化活動,引導學生健康向上。另外,社會社區也是大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全社會都應該行動起來,搭建各種機會和平臺,為大學生健康成長做出努力。
2.3 重視創新教育方式方法
要實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必須注重創新教育方式方法。不僅體現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更要積極抓住課外生活中的實踐機會,采取多種多樣的教育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除了教師的講解,可以采用研討、辯論、演講等多種教育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兩難問題上鼓勵和引導學生思考和辯論,在研討的過程中不斷更新完善自身的想法,從而便于對問題形成正確的觀點。課外教育活動中可以綜合采用調查研究、社會實踐、參觀考察、自我學習、輔導咨詢、榜樣引領、志愿服務等多種形式和途徑,通過深入社會、社區等實踐活動,讓學生了解社會,引導學生認識和研究社會問題。通過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可以引導學生明辨是非,提高思想覺悟,在為社會和他人奉獻和服務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從而進一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此,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實現教育方法的多樣化、生活化、實踐化,有助于提升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參考文獻】
[1]焦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論基礎闡釋[J].教育與職業,2013(12):59.
[2]唐國戰.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內涵、價值與特點[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