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紅軍
這里所說的微課,指教師圍繞某個單一的知識點制作視頻,并實施教學的教學方式。制作微課,選擇恰當的話題十分關鍵。一般而言,選題的途徑有三種。
一、抓難點
教學之前,教師要準確預測學生學習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并據此選題制作微課,以及時幫助學生化解學習困難。如果這個難點又包含若干個小問題,我們就要把每一個難點作為一個選題。
例如,教學人教版課標實驗教材六年級上冊的《窮人》時,讓學生通過環境、人物心理活動等描寫感受桑娜和漁夫的美好心靈是難點。如何突破難點?教師可以采用內容分解的方式,逐一選題制作微課。如以《從環境描寫感悟“窮”》為題的微課中,教師可以找出文中環境描寫的句子(如“古老的鐘發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屋子里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薄昂⒆觽儧]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薄罢煞蚯逶珩{著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桑娜聽著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等),逐一進行分析,引導學生多角度感悟窮人的“窮”。教師還可以找出文中一系列心理描寫的句子和詞語,以《從心理描寫看桑娜夫婦的人性美》為題制作微課。這樣的系列微課,化整為零,逐一擊破,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
再比如四年級下冊的《桂林山水》中,“啊”字的變調是教學難點。教師可以用課文第二、三兩個自然段中的排比句為例,制作《“啊”的變調》的微課。這兩個排比句中共用了六個“啊”字,涉及到了“啊”的變調的多種情況。教師通過微課講解“啊”與前面音節末尾音素的關系,學生就能比較全面地了解“啊”的讀音變化規律。
二、抓共性錯誤
批閱作業或知識檢測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學生存在一些共性的知識錯誤。教師針對這樣的錯誤設計微課,能有效地破疑解難。
比如,學習了比喻句后,教師發現很多學生把“他畫的荷花就像剛從湖里采來的一樣”這類句子當作了比喻句,于是制作了《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區別》的微課,詳細講解了區分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方法。看完這個視頻,學生很少再判斷錯了。再比如,學生寫字時經常出現一些共性錯誤,如把“染”寫成“
三、抓考點
語文考試時經常出現詞語能否互換位置的題目。如,“這嚴父慈母般的老人,這才華橫溢、著作等身而又平易近人的老專家,這位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教育事業的老教授”中的“老人”“老專家”“老教授”三個詞語能否互換位置?類似的題目,學生答題時往往不得要領。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可以拋棄傳統的一題一解的教學方式,從引導學生舉一反三、形成探究思維意識入手,確定《詞語順序能否調換之規律總結》的選題,通過實例向學生講清答題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如:順序不能調換,原因之一是與人們認識事物的(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規律不一致;之二是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之三是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環相扣??赐赀@節微課,學生不僅知道了這類題的基本做法,而且初步具備了總結規律的意識。
標點符號的運用也是常見的考試內容。因為涉及的知識點多,學生對很多具體的情況往往有似是而非之感,因此做題時常常會出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是,教師采取化整為零的方式選題并制作微課,如《句號的用法》《逗號的用法》等。這樣,學生一課一得,積累越來越多,出錯的機率越來越小。
(作者單位:廣水市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姜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