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戀
摘 要: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導致傳統教學理念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被打破,為了構建高效的小學語文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生的良好習慣,大部分學校都采用了少教多學教師模式。本文通過分析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構建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重要性,探討構建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策略,以期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少教多學;教學模式;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037-01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受到了人民群眾的廣泛關注。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有著重要作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已經無法再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的效果,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改變教學觀念,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目的,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授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少教多學模式應用的作用
(一)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學科,綜合性較高,開展語文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閱讀能力是學生展開其他學習的基礎,因此,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十分重要。將少教多學教學模式應用于閱讀教學中,可以在構建師生和諧關系的基礎上,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突出出來,有助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效果[1]。且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可以將教與學有機的融合,打破了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將學習主動權交還給了學生,學生通過自己探索和學習,更能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和學習能力。
(二)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少教多學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這是因為,在少教多學的教學理念下所開展的教學活動,通常是由語文教師根據學生實際學情,結合基礎知識、閱讀技能等所制定開設。這也就是說,在少教多學教學模式下,教師會有效傳遞語文課本的基礎知識,并以提高學生綜合性素質為目的,讓學生從課文中了解其所表達的精神,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2]。
(三)放開學生課堂時間
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課堂講解占了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學生在課堂中自由學習的時間很少,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很難把握好自己的學習時間,如果教學內容難度加大,學生就更加難以理解課堂所學內容,學生的學習效率大幅度降低[3]。而在少教多學教學模式下,教師會對課堂時間進行合理安排,將課堂時間交還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利用課堂時間,深入學習課文內容,對課文內容進行全面思考,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學習效率。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構建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策略
(一)更新教師教學理念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占據著課堂主體位置,其通過灌輸式教育等方式,教授學生閱讀知識,一般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與記憶,從而忽略了閱讀教學的實踐操作,針對這種問題,教師應借助“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不斷更新自身教學觀念和方式,提升學生獨立閱讀能力,讓學生自主感悟閱讀文章中的內涵,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獲取使用的閱讀技能,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使用“少教多學”模式時,教師須轉變自身在課堂中扮演的角色,尊重學生課堂主體性地位,通過針對性教學活動,培養學生閱讀思維方式,并引導學生用對應的方式解決閱讀題目,提升學生閱讀的有效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深入推進,人文精神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就閱讀教學而言,高中語文階段要求學生誦讀、閱讀的經典書目較多,且書籍內容比較難懂,針對這一情況,教師應運用“少教多學”模式,重視人文精神,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深入了解學生閱讀興趣愛好,與學生共同制定可行性高的閱讀計劃,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如定期舉辦讀書筆記交流會、閱讀報告會和閱讀資源分享會等,促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陶冶情操。
(二)創建互動課堂環境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構建少教多學模式,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更新教學理念,要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為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構建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并以精簡講學的方式,為學生留出更多的自主學習時間。教師應該為學生構建一個互動的課堂環境,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引導學生抒發自己的見解。例如:進行蘇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三袋麥子”教學時,教師提前準備小豬、小牛、小猴的動物頭飾,請學生自愿進行角色扮演,選定學生后請學生根據課文進行表演,學生以課本為表演原型,加入自己的想法將表演變得更加精彩。接著,教師請學生點評表演者的表現并作出鼓勵。引出問題,小豬、小牛、小猴意外得到了麥子后是怎樣做的?他們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學生根據剛才的表演結合課文內容進行討論,得出問題答案。最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問題答案進行總接歸納,并將重點生字詞進行講解[4]。這樣將學習時間交給學生的方式,使學生成為了課堂學習的主體,學生能夠在掌握課文的內容的同時,和諧學生與教師、同學的關系,從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三)引導學生走出課堂
構建少教多學課堂教學模式,需要將少教多學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所謂整個教學過程,并不僅僅是指課堂教學,還包括課堂外的學習。一方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自身的學習情況出發,制定符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進而根據學習計劃逐步達到學習目標。例如:在學習《觸摸春天》的過程中,針對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朗讀方式上,集中學生注意力,讓學生通過朗讀的方式,體會文章中所表達的情感。而對于閱讀能力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閱讀技巧進行深層次的了解,并教授學會跳讀、略讀等閱讀技巧,進一步升華學生的閱讀能力。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走出課堂,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時間,引導學生主動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構建少教多學教學模式可以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給予學生更多的課堂時間,可以幫助學生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也有利于教師發掘學生的潛在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了提高少教多學教學模式的有效性,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更新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的意見,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構建互動的課堂環境,促進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在此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還要教授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由課堂走向課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教學方式,注重生活化教學方法,增加學生親切感,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作者單位:南通師范學校第一附屬小學)
參考文獻:
[1]代玉娟.“少教多學”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3,10:61.
[2]趙志剛.構建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之淺見[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2:198.
[3]劉艷南.“少教多學”在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國培訓,2015,20:269.
[4]于兵.淺談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03:102-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