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興
摘 要:健康積極向上是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主流,但也存在著一些偏失現象,這種偏失現象的產生原因很多,但價值觀教育合力尚未形成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分析了價值觀教育合力尚未形成的原因,并探討了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生態共同體構建的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生態共同體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2095-9214(2016)11-0238-01
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研究是一個世界性的課題,長期以來一直是國內外學術界關注的一個焦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隨著社會變革的不斷深入,再加上經濟全球化、網絡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人們的思想處于多元化的狀態。當代大學生作為當代青年中的佼佼者,思想的多元化勢必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健康積極向上是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主流,但也存在著一些偏失現象,究其原因很多,但價值觀教育合力尚未形成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
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是個全面、復雜、系統的工程,涵括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多個要素。大學生進入高校后,學校是他們主要的學習、生活場所,他們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里面度過的,學校教育對他們的影響也是最為直接的。作為主導地位的學校教育,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缺陷和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有其歷史原因,一定程度上對價值觀教育的整體效果產生了負面的影響。但是,他們不僅僅只接受著學校教育,社會是個開放的包容的社會,大學生們在平日的生活學習中還受到來自于社會和家庭等各個方面的影響。所以,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這都影響著最后的教育效果。
社會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目前,我國社會教育也有所失正,不講誠信、不贍養老人、不遵守社會公德的行為屢見不鮮,這些丑惡的社會現象正不斷的“染黑”大學生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大學生只要到社會上走走,就會有心理的落差,就會發現社會真實現象和他們在學校里接觸的教育反差極大,于是他們會迷茫,會無所適從。另外不良媒體低級媚俗的節目泛濫,不良場所燈紅酒綠的聲色污染,不良商家利欲熏心的誘導縱容都給他們的心靈蒙上了一層一層的陰影。因此,社會環境,不論是積極因素或消極因素,自始至終都對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發展產生促進或促退的作用。
作為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在價值觀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當前中國的家庭教育現狀也并不是十分理想。家長們過分的注重孩子的分數而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以及道德素質教育,再加上現在的學生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從小就得到大人的溺愛,久而久之,形成了“唯我獨尊”、“我行我素”的性格特征。另外,有的家長由于教育方式方法選擇上的不正確,這也無形中使家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價值觀教育生態共同體由校內和校外兩個教育系統組成,校內教育系統包括學生、課堂、課程,校外教育系統則由社會、學校、家庭三個要素構成。價值觀教育生態共同體具有共生性、共處性、共振性和整體性四個基本特征,其中“共生性”要求價值觀教育生態共同體內各個要素之間產生“共生效應”,形成價值觀教育合力;“共處性”要求在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大學生與周邊事物發生聯系、相互影響,發揮各要素之間的“共處效應”;“共振性”強調價值觀教育的核心和關鍵是實現教育者與教育對象之間心靈上的“共振”,這樣才能發揮教育的疏導與轉化作用;“整體性”要求生態共同體內各個要素之間需要協調發展,只有校內和校外兩個教育系統進行有效的配合,才能實現價值觀教育生態共同體的“共軛效應”。
然而,當前我國價值觀教育生態共同體建設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生態共同體各個要素之間自成一體、相互孤立,缺乏溝通、相互排斥,整體觀念和合作意識淡薄,一定程度上講,各要素對其在價值觀教育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發揮的功能、賦予的權利和承擔的義務定位不清晰,生態共同體并沒有形成系統的有機的整體,各要素之間產生內耗,“共軛效應”難以發揮。因此,逐步優化價值觀教育生態共同體的內部結構,積極建立和完善生態共同體的作用機制,可以有效的降低各要素之間的內耗,真正發揮生態共同體的“共軛效應”。具體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有效整合社會資源,積極支持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教育部門應該努力挖掘社會資源,打造一批高質量的價值觀教育基地;第二、優化社會環境,做好正面引導,這要求我們積極建立良好的社會風氣,加強輿論導向和道德品質建設;第三,加強學校與家庭教育的配合,提高教育影響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不僅僅體現在思想上,更多的體現在教育行為上,要加強對家長的“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教育能力;第四、強化校內教育系統的合力,價值觀教育是個全方位的教育,教育內容廣泛,所涉及的部門眾多,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過程中,各部門應職責明確,通力合作,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新時期,積極整合資源,努力打造價值觀教育生態共同體,促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協調和配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相互協調和配合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意義,可以總結歸納為“三個有利于”。首先,有利于整個價值觀教育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有效銜接。社會、學校和家庭以不同的時間和空間幾乎占據了大學生的整個學習生活。這三個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現缺失,都將使對大學生的各種教育無法有機地銜接起來,大學生在某個特定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將放任自流,一些腐朽沒落的思想也便有了可乘之機。其次,有利于保持整個價值觀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如果社會、學校和家庭這三個方面的教育在方向上不能保持高度的一致,那么,它們之間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合力,各自的作用不僅會互相抵消,還會給大學生的價值觀形成造成混亂。最后,有利于實現各種教育間的優勢互補,加強整體教育的有效性。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學校教育除了在時間上和空間上有所不同,而且在教育內容、方法和手段上也各有各的特點和優勢。家庭教育往往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學校教育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專業性等特點;社會教育在形式上相對比較靈活,內容上具有多樣性、及時性、實用性等特點。
社會、學校、家庭教育三者之間是不能互相代替的,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充分發揮它們各自的優勢,把這三個方面教育很好的協調一致起來,才能取得最佳的整體教育效果。由此可見,積極有效的進行資源整合,努力構建價值觀教育生態共同體,發揮價值觀教育的“共軛效應”,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改進和創新有著重要的意義,是提高教育整體效果的重要保證。
(作者單位:常州輕工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