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蓉
【摘 要】委婉的說服比強迫更為有效,言辭激烈、聲色俱厲的批評,只能讓學生收縮“防線”,行成自閉,產生逆反。
【關鍵詞】愛;寬容;懲罰;案例
一、案例描述
作為班主任,盡管我們每天費盡心思,苦口婆心,但還是免不了會有些讓老師頭疼棘手的學生,邢昀,就是七(2)班的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學生。凡是教過七(2)班的科任老師,提起邢昀無不喊頭疼,課堂上要么睡覺不聽講,要么大聲喧嘩擾亂課堂秩序,老師批評他還會頂撞,而且情緒沖動,極不穩定。平時的家庭作業也是經常不做,即使做了,組長不催他就不交,催急了他把眼睛一瞪,組長也不敢開口了。他的個頭是班上最高的,常常對同學做出挑釁攻擊行為,發怒時就像一頭失控的獅子,所以很長一段時間學生見了他就像見了“瘟神”一樣,都避著他走。學習成績不用說,語數都是倒數一二,平時測驗經常不及格。自然,他在班上是少有朋友的,課間他很少與人交流,做任何事情總喜歡自己一個人獨來獨往。當老師把情況反映給家長,他回家多半是受到一頓責罵,第二天來學校則是一副愁眉苦臉、憂心忡忡的樣子,過不了兩天又是原來的樣子。
看著邢昀的現狀,想著他的未來,作為他的班主任老師我感到心痛。像這類學生的內心其實很痛苦脆弱,情緒壓抑,極其不自信,加上青春期的躁動,他很容易做出一些對同學對自己不利的事情。長期下去,由于學習成績差、人際關系不良,也很可能對今后一生人格的形成都會有不好的影響。
二、案例釋疑
從客觀來說,邢昀的智力水平應該不算很差,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就像是一塊堅冰呢?在我多次電話熱情地邀請下,邢昀的父母終于雙雙來到了學校。說實話,以前與邢昀媽媽打過幾次交道,是不太令人愉快的,她對學校總是抱有一種敵對的態度。抱著對學生負責的想法,我放下自己的架子,耐心的與他們進行了一次長談。邢昀的家庭經濟條件很好,可是父親常年在上海工作,幾年來與兒子在一起的時間不超過一個月,為了彌補父愛,他經常給他大筆的零花錢。母親雖然經營一家大的美發公司,可是文化水平不高,不懂得與孩子如何溝通,與兒子談話就像老板對員工,只能服從不能反駁,教育方法極為簡單。邢昀從幼兒園起就是長期托管在學校外別人家里。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和教導,缺乏安全感,長期家庭教育的缺失,可能就是導致他冷漠、偏激,心智不成熟的根本原因。加上學習方面也得不到很好的督促和指導,也導致成績不理想,經常受到各種歧視。
面對這樣一個看似強大其實內心脆弱的孩子,我感覺自己有責任關愛他、幫助他,并通過家庭、學校共同的努力,來掃除他心底的陰影,讓他能夠像其他學生一樣健康快樂的成長。
三、矯正策略
通過了解與觀察,我對邢昀有了深入的了解,我覺得轉化他最好的辦法,一方面是家長和老師的愛與寬容,還要讓大多數學生接納,擴大他的交往范圍。另一方面多方創造機會,重塑他的自信,讓他更好地融入集體。
在本學期的陽光少年勵志活動中,學生由教官接管,我非常擔心他脫離老師了的監管會惹出什么事來。所以我拿著照相機有事沒事的跟在旁邊,抓住機會就給他們拍照,看著個頭高挑的邢昀穿著合身的迷彩服我由衷的贊嘆,“你穿上軍裝真的很帥!很像一個真正的軍人!”在食堂吃飯時,看到他主動清理餐桌,我說“看不出男孩子也這么細心!”在班級的隊列比賽前,我悄悄地對他說,“老師不在這里,你幫我看著點,不要讓男孩子打架。”看似無意地對教官說,“我不在這里學生有什么事情可以讓邢昀來處理。”也許這些話起了一些作用,軍訓期間他出乎意料的安靜。
調考前夕,緊張的復習正在進行,邢昀又惹禍了。那天下午午習時一名五年級的男生哭著進來,說是因為打籃球被邢昀打了。男孩剛走,邢昀就滿頭大汗沖進教室,一看我的臉色不對,他知道自己闖禍了,可是馬上又擺出的一副桀驁不馴的樣子,眼睛里好像要冒出火來,我知道,此時他正是情緒沖動的時候,這樣很不利于處理問題。我稍稍停頓了一下,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情緒,對他也是對全班學生說,其實一個男孩子在運動場上發生一些小小的沖突,并不是一件多么大的事情,最起碼還說明你是一個有血性的男孩。聽了老師的話,他眼神一下就柔和了很多,這時候,下面有男孩告訴我,其實邢昀也被打了,而且是五年級的男生來搶占他的場地而且出言不遜,他只是先動手,后來被一群男生圍住了。聽見有同學在為他說話,他顯得有些意外。我對他說“原來是這樣的啊,看來我錯怪你了。只是這件事你有沒有處理不當的地方呢?”一向倔強的邢昀,一下低下頭,對我說,“老師,是我的不對,我不該以大欺小,也破壞了我們班級的名聲。”這樣的話出自他的口中,讓我倍感安慰,我覺得對他已經起到了教育作用,對這樣的孩子還是要多一點寬容,接下起來我又問哪位同學愿意和邢昀一起去處理這件事,學生無比踴躍,我讓情商較高的陳亦景陪同他一起去被打學生的班級,要求做到兩點:一是邢昀先要做出誠懇道歉。二是陳亦景要誠懇的告知低一級的學弟,他們處理也有不當之處,今天是碰到我們的邢昀同學有克制才沒有釀成大事。再回到班上的邢昀與之前判若兩人,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再與人發生糾紛。
本學期,學生都訂了午餐奶,我再一次讓邢昀擔任負責人,負責每天領取發放牛奶,他對這個任務有些意外,因為我說要找一個踏實有責任心的同學來擔任。在開始一段時間發牛奶的時候,我發現秩序雖然是很好,但是大多學生是害怕邢昀會發飆,他經常大聲吼那些插隊的學生。于是我經常過去給他幫忙,告訴他對待同學語氣要溫和一些,態度要平和一些。一個學期過去,他的語氣和態度悄悄地在改變,他與同學的關系也在漸漸的改善。期末的一天,因為是周末一連發了三天的牛奶,邢昀一次從一樓搬了六箱牛奶進教室,我和全體學生備受感動,報以熱烈的掌聲。
期末考試快到了,針對邢昀的情況,我和數學董老師單獨為他制定了復習方案,經常利用中午和課余時間單獨給他開小灶。課堂上經常點他發言,針對問題個別輔導,在畢業調考中他的語文數學都考出了80多分的好成績。
四、案例反思
學生有這樣那樣的壞習慣、壞行為,原因是復雜的,有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要糾正這類學生的錯誤,需要付出更多的愛與耐心。教育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真心誠意地改變一下教育方式,給學生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訓斥;多一些關愛,少一些冷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