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
【摘 要】近幾年,自然拼讀法慢慢進入了我們的教學課堂,作為一名小學三年級的英語老師,我提倡在學生初學英語階段就滲透“自然拼讀法”,幫助他們奠定堅實的拼讀基礎。這樣到高年級,學生就可以養成“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能力,從而幫助他們成為獨立的學習者,也符合目前強調的“學會學習”的課程發展概念。
【關鍵詞】自然拼讀法;閩教版;三年級英語
一、自然拼讀法的概念
自然拼讀法被稱為看字讀音教學,又稱為“Phonics”教學法,是通過直接學習26個字母及字母組合在單詞中的發音規則,建立字母及字母組合與發音的感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和學習英語字母組合的奧妙,掌握英語拼讀規律,從而達到看到單詞就會讀,聽到單詞就會拼的學習目的。美國斯坦佛大學曾經以計算機分析字母與音位的對應關系,結果發現17,008個常用詞中——84%的字母與其讀音是完全對應的。我們從自然拼讀法中可以得出這樣的概念:根據“字母”或“字母組合”的“發音”引導學生建立字母音和形之間的對應關系,在發現字母和發音的對應關系后,只要能把字的音念出來,就很容易聯想到該字的形。
二、自然拼讀法與閩教版教材融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在近幾年,Phonics教學法慢慢進入了我們的教學課堂。但我們發現在課堂中總不能形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的學習過程,一方面我們想培養學生系統拼讀語音的能力,但又面臨教學課時不夠用的尷尬處境。想依靠《Phonics Fun》、《Phonic Kids》這些教材,但我們又發現好的教材未必會適合我們現在的學生學情。只解決單純的語音問題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用閩教版小學英語主教材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擺在我們面前的資源是非常豐富的,但我們必須要做的是以本土教材為主,將這些好的Phonics教材進行融合,在不脫離主教材的情況下,利用自然拼讀法更好的為所使用的主教材服務。把自然拼讀教學法本土化,讓它發揮最大的學習輔助功效,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情了。在一次培訓學習中,我聆聽了浙江外國語學院高歌教授對“小學英語自然拼讀”所做的解讀,這一次的培訓對我受益匪淺。我了解了自然拼讀法的五個學習階段:①建立字母與字母自然發音之間的直接聯系,能拼讀元音+輔音(輔音+元音)。②能成功拼讀輔音+元音+輔音結構的單詞。③能成功拼讀雙音節或多音節單詞。④能夠做到聽音辨字,即聽到單詞讀音就能拼出該單詞。⑤單詞量大量擴充,能夠閱讀英語文章。了解了這五個階段的過程,我嘗試將五個循序漸進的教學階段與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進行融合,終于找到解決主教材與自然拼讀法相融合教學的途徑。我在三年級閩教版小學教材中滲透了一、二、四這三個階段的方法,與主教材相融合進行教學,將學生從死記硬背的苦海中解脫出來,并幫助學生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拼讀過程,為后續的拼讀過程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在此探究過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自然拼讀教學法的高效成果,下面我將結合閩教版三年級小學英語教材淺談自然拼讀法在教學中的探究運用。
三、自然拼讀法在三年級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的實踐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三年級學生單詞識記的要求,我提倡在三年級初學英語階段就滲透“自然拼讀法”,一旦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發現單詞的字母和組成單詞的音素是對應的規律,就可以避免學生記憶單詞時走彎道遠道。
1.在三年級階段讓學生學會字母的Sound Name。
在自然拼讀法中,字母或字母組合分成兩種,一種是Letter Name,字母的名稱;另外一種就是是Letter Sound,字母在詞匯中的發音。閩教版三年級英語上下冊語音部分中主要編排了26個字母的Letter Name以及字母的書寫與Suond Name,我將這一部分知識進行整合教學,利用唱歌, 動畫素材,字母操等活動引導學生學習。具體活動如下:
(1)結合phonic song讓學生在唱中記。
在三年級上冊教學中,當學生掌握每一個字母的Letter Name 和書寫后,我就會融合自然拼讀法引導學生學習字母的Sound Name。如:在閩教版三年級上冊中,當我教到字母“Aa”時,我用較短的時間教會學生Aa的讀音與書寫后,我就穿插上ABC Song中唱“Aa”的歌曲,與學生一起互動,通過歌曲學會Aa的letter name與letter sound。網上Phonics Song有很多種,但是因為ABC Song系列是一個一個字母分開唱,每個字母唱約一分鐘,也相對獨立,比較適合我們在課堂上使用。到三年級下學期,學生已經學完26個字母時,我會上網收集多首有關于字母發音的歌曲進行替換練習,將26個字母結合在一首歌唱,每節課用于組織課堂是與學生一起互動,也可以讓學生在課間活動中隨意聽或模仿,通過不斷反復地播放,讓學生在無意識中牢記26個字母的常規發音,這些節奏歡快,并且畫面活潑的歌曲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此過程中,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增添了發音教學的趣味性。但要注意,我們會遇到教學時間不夠的尷尬問題,在這個問題上,我選擇將一些學生會的知識精講,少講,例如Aa的letter name 與書寫,學生已經非常的熟悉,我就會少講,將更多的時間用于講解letter sound,也就是找好側重點去分配時間。總之,大家可以根據學生的課堂學習情況,不斷的進行調節,上一節有質量的課。
(2)結合動畫片在看中記。
BBC的字母積木動畫片是學習自然拼讀法的非常好的一個素材。這部動畫片一集約兩分鐘,比較適合在課堂上播放,而且畫面生動活潑,很受三年級學生的歡迎。用BBC“字母積木”的動畫片來教學字母的發音規律,既學能學到知識,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有一點,由于字母積木的每集順序并不是按我們的教材語音的順序所編排的,所以要將其重新編排,在教語音時選取合適的內容進行播放輔助教學。例如在閩教版三年級下冊教到“f”的發音時,學生對f上齒扣住下嘴唇的發音要領總是不能領會,這時我就播放BBC的字母積木動畫片,一分多鐘的影片中,小積木f就用非常形象的動作與情節引導學生學會了f的發音以及與an,ag等的拼讀。印象最深的是,上完這一課后,學生就在教室中學積木f上下撲哧著翅膀發f的sound name.所以遇到發音要領較難掌握的,我就會找出相對應的動畫片來幫助學生學習。
(3)結合諧音幽默的動作在動中記。
在三年級上冊中要想給學生鋪墊好26個字母的發音,單靠歌曲動畫的聽與模仿是永遠不夠的。在三年級下冊的學習這過程中,我利用拼音的正遷移作用和兒童好奇多動的身心特點,編排了諧音幽默的動作來幫助記憶發音的字母操貫穿于整個學習字母的過程中。如:
a.手張大放在嘴邊呼喊狀發 a, a, a
b.手彈吉他狀發 b, b, b
c.裝跆拳道劈手的動作發出 /k/,/k/,/k/
……
學生伴著節奏跟隨老師一起發音做動作,既能提高教學效率,又符合三年級學生年齡的特點。這首Chant的發音是26個字母的Sound Name,我將它安排在課前或課后這個時間段,由班級中的小老師帶同學一起律動,動作編排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所以學生也喜歡動口說,動手做。語音學習畢竟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而兒童的好奇多動的身心特點不太適應單純的理論學習,所以用有趣的學習方法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樣的動畫片,歌曲,字母操放在每節課的組織課堂環節或者每節課即將結束時,既能鞏固操練字母發音,又能穩定學生的情緒,為自然拼讀法的后續拼讀教學也能做好鋪墊,做到“潤物細無聲”。
2.在三年級階段讓學生掌握簡單的單詞拼讀過程。
語言學家斯特爾(Stahl)曾建議,要教授孩子們單詞構建的知識,讓他們形成一種概念:“為什么單詞會這樣組合”。三年級上學期主要以學習字母的Sound Name為主,要做好拼讀的鋪墊,還必須再進行兩至三個字母之間的簡單的組合拼讀(元+輔/輔+元/輔+元+輔),如at,ad,fe,bag等。在拼讀過程中,手勢的輔助作用很重要。以at為例,當我引導學生發a的音時,我會伸出左手,發t的音時伸出右手,當左手右手合上時,at兩個音就拼讀在了一起。在三年級剛開始學習自然拼讀法時利用手勢來輔助拼讀單詞,是為了讓學生把握好節奏,明白整個單詞構建的過程。閩教版英語三年級下冊教材語音部分編排了5個元音字母開閉音節的發音和12個輔音字母的發音。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不按教材中語音劃分的順序來教學,可以靈活些處理教材。以三年級下冊Unit 6 Clothes Part B的課文教學為例:當教到新單詞big時,我引導學生邊伸左手邊發i的音,再邊伸右手邊發g的音,然后再左右手合上發ig的音,接著第二步與學生一起再次伸出左手發b的音,然后邊伸右手邊發ig的音,最后再合上雙手拼讀出big的讀音。在此拼讀過程中,我“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去發現字母和單詞音素之間的對應關系與規律,教給他們學習方法,這樣就避免了記單詞時死背字母的現象。但是由于小學三年級孩子年齡低、有效記憶低的特點,除了上述的教學方式,一些操練鞏固活動還是免不了的,步驟如下:
①聽音。比如教師念/b/的音,,學生圈出b的字母,又或者是教師念/k/,學生寫出大小不一的k,總之形式可以多樣,并不需要拘于一格,主要是訓練學生的聽音能力。可以是兩個音的聽,比如at,ed,ot等,慢慢增加難度,最后說單詞,一個單詞從慢到快重復幾次,目的是就是為了讓學生聽清單詞中所含的音素。
②辨音。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辨明并說出單詞中含有的音素。如,第一個音素是什么?下一個音素是什么?最后一個音素是什么?然后通過讀來辨音,教師可用已學的字母組成單詞,制成海報,貼在教室的墻壁上,也可將單詞印發給學生,讓他們自己拼讀來辨音,經過大量的拼讀練習,學生見詞讀音的能力就能逐漸提高。
③寫音。自然拼讀教學就是指導學生了解如何把字母或字母組合的音轉變成形,所以聽音辨音后寫字母是非常重要的。當學生能正確說出單詞中含有的音素后,教師則開始指導學生把聽到的音轉變成形,寫下來。比如每節課的聽寫,老師讀字母的發音,學生寫字母;老師念單詞,學生拆音,并寫單詞,層層遞進。這個過程有必要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游戲、比賽來增加趣味性,激發愛好,降低焦慮。
學習“自然拼讀法”的最終目的是實現學生“見詞能讀,聽音能寫”的能力。如果我們在三年級這個初始階段,利用自然拼讀法為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服務,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拼讀基礎,這樣到高年級,學生就可以在沒有老師或字典的幫助下,也能自己讀懂,可以幫助學生成為獨立的學習者,也符合目前強調的“學會學習”的課程發展概念。所以,作為一名農村的小學英語教師,讓自然拼讀法與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相融合,是一條值得我們繼續摸索前行的道路,而我也將沿著這條道路不斷地探索,讓“自然拼讀法”為英語課堂錦上添花!
【參考文獻】
[1]謝印武.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2015(20)
[2]臧萍.自然拼讀法——小學英課堂上的雙刃劍[J].學周刊,2014(19)
[3]王琳.自然拼讀經驗簡化法[J].海外英語,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