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愛春
【摘 要】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在教學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及知識,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挖掘和利用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生活中,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提高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效益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初步學會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痹谛W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開展教學活動,使學生體會到數學的趣味和價值,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使學生從熟悉的事物中更快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使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激發學生樂趣
上課過程中,老師應該注重課堂氣氛的活躍性,通過營造輕松活躍的氣氛,為學生學習效率或者是能力的提升打好基礎。在課堂上通過引入一些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切實的感受數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問題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和熱情。例如,在進行兩位數乘法的教學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門票問題,大人門票一個人20元,小學生10元,如果人數超過50人,那么票價一律15元,一所小學其中教師15人,學生100人,問怎么購票才比較合算?針對這種生活情境,可以讓學生通過現場模擬的方式,間接地介入現實生活,找到最合適的購票方式,熟悉兩位數乘法的相關規則方法,培養了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另外,例如在學習“三角形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章節時,通過劃定出一個三角區域,讓學生分別沿著三條邊線行走并進行計時,最后通過計算得出結論來確定課本知識是否正確,這樣既提高了學生上數學課的熱情,同時還可以通過實踐活動鍛煉自己的相關能力。
二、數學問題生活化,感受數學價值
數學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如果能將這些抽象的知識和生活情景聯系起來,引導學生體驗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背景,學生就會感到許多數學問題其實就是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這樣,不僅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數學,感受到現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例如教學《植樹問題》一課,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馬路邊植樹、小朋友排隊、路燈等一些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體會間隔的含義。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們體會到只要用數學眼光留心觀察廣闊的生活情境,就能發現在平常事件中蘊含著的數學規律。教學時,讓學生為自己的校園設計植樹方案,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體會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事情都有與植樹問題相同的數量關系,感悟數學建模的重要意
三、教學語言與例題生活化,讓課堂生動
小學數學教學中,枯燥的數學計算與名詞可能使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盡量根據小學生的特征,以生活化的教學語言進行課堂教學。以學生易于接受的語言表達對數學名詞進行描述,使小學生與數學課程之間的距離逐漸拉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相關性。例如:在進行大于號與小于號教學時,可將大于號和小于號編成一段順口溜:“大于號,小于號,兩個數字中間站,誰大對誰開口笑”。學生可以通過對順口溜的理解,簡單地區分出大于號與小于號的含義。又比如將數字的大小比較說成“為數字排隊”等,學生在這種生活化的教學語言下能夠對數字大小排序進行更直觀地理解。其次,還可在數學的加減法教學時,通過設置一些生活化的例題,教會學生數學運算。例如:“老師給小朋友們分糖果,已經給15位同學分發了糖果,還有8位同學沒有領到糖果,那么請問這個班級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媽媽給哥哥和弟弟分別買了10支鉛筆,每只鉛筆0.5元,那么媽媽買鉛筆總共花了多少錢?”這種生活化的訓練例題在鍛煉學生運算能力的同時,也通過將例題生活化,把枯燥乏味的數學運算變得生動,學生在熟悉的語言與生活行為中對數學更易于接受與理解,最終實現學以致用。
四、數學知識運用生活化,感受數學價值
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師要教會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使他們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學過了“長方體、正方體體積”的有關知識后,我出示了這樣一題:“有一種牛奶盒長5厘米、寬3厘米、高8厘米,廠方準備一箱裝24盒,如果你是廠方的設計人員,請你結合廠家利益考慮外包裝的長、寬、高各應該是多少?”學生都很興奮,先是討論,然后計算。通過各種意見的對比,幾種方案的計算,使學生了解使用材料少,就節省成本,廠家利潤就增加;同時攜帶要方便,外觀要美。我還讓學生去計算教室的空間大小、學校噴水池的容積、為家庭的裝潢設計一個購物計劃,從而進一步使學生熟練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計算,并使學生更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情感。
總之,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著數學。我們要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課改的要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摸到數學。從而讓數學生動化,形象化,通俗化,使學生不再覺得數學是高不可攀的,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輕松學習數學,讓學生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參考文獻】
[1]劉景標.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12)
[2]柯惠紅.利用生活情境開展小學數學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