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寶春
(山東財經大學 金融學院,濟南 250012)
關聯性視閾下金融機構風險傳染效應的實證分析
柏寶春
(山東財經大學 金融學院,濟南 250012)
關聯性是分析金融機構間風險傳染效應的重要途徑,文章基于關聯性視角,運用線性GARCH檢驗等方法度量金融機構風險傳染效應。實證結果表明:金融平穩時期,金融機構內部傳染占主流;危機期間,金融跨行業間相互傳染顯著提升,其中以銀行業傳染效應尤為顯著。
金融機構;關聯性;金融危機;風險傳染
風險是金融市場永恒的主題,傳染性是金融風險的主要特性。理清關聯性對金融風險傳染的影響是本文研究的出發點。金融機構間關聯性的高低對風險傳染的影響顯而易見,一方面,單個金融機構的脆弱性通過關聯使整體金融脆弱性進一步增強;另一方面,金融網絡多維度與復雜性也對金融資產價格造成不穩定影響,并加劇風險傳染。
本文首先分析國內主要金融機構間的關聯性,認為金融機構間關聯性越強,金融風險的傳染性就越強,再進一步分析金融機構關聯的方向性,并以此來探究風險在金融機構間的傳染與擴散。
考慮到金融機構間風險傳染的方向性特征,在度量風險傳染性時,需考慮動態關聯性的方向性變化,為此,本文構建如下GARCH模型檢驗測度金融機構間關聯性:

(2)關聯性測度
本文運用以下模型測度金融機構的風險貢獻度:


式(3)度量由機構j引起的格蘭杰因果關系的總數,式(4)度量對機構j造成因果關系的關系總數,式(5)是以上兩項之和。
(3)部門關聯性的數量
本文將金融機構劃分為銀行、證券、保險與其他部門,并分別賦值α,β=1,2,3,綜上分析,部門關聯性有以下三類測度:

式(6)測量由機構j引起的,并對j所在機構以外的其他部門造成的格蘭杰因果關系總數,式(7)測量j所在機構以外部門對j造成的因果關系總數,式(8)為以上兩者之和。
2.1 數據選取
本文以在滬、深證交所(A股)上市的42家不同類型金融機構的股票收益率為研究對象,分析機構間關聯度以及風險傳染性,時間跨度為2004—2012年(月度數據,國泰安數據庫),分析收益率對數形式,本文將金融機構分為三類,分別是銀行類(包括5家大型商業銀行、1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等共16家上市銀行),券商類(包括宏源證券等共19家上市證券公司),保險及其他類(包括中國平安、安信信托、愛建股份等共7家)。為反映風險傳染的時變性,本文將樣本期平均分為4個子樣本時期,每個時期分別為36個月。
3.2 數據的統計描述
表1描述了相關樣本的統計情況,部門收益率為上市公司股票收益率的加權平均值,權重為相關股票的流通市值。

表1 樣本統計描述
從表1可以看出,分析周期內金融業中證券行業的平均收益最大,波動性也最強,其次是保險業,而銀行業的平均收益率最低,波動性也最弱。從時間分布來看,2007—2009年間整個金融機構收益率的波動處于最高水平;從數據峰度與偏度分析可見,銀行業的峰度與偏度在各時期均處于較高水平。
基于前文分析,本文首先進行金融行業間分樣本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以分析金融機構間風險傳染特性。本文首先將樣本時間劃分為三個子樣本時間,其次將金融機構分為銀行、證券、保險及其他三個部門,最后利用式(1)、式(2)和式(3)進行線性格蘭杰因果檢驗,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行業間分樣本因果關系統計值
由表2可知,首先,整體來看,金融機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數量從2004年起迅速增多,于樣本3期達到最高(占比19.2%,共165個);其次,在樣本1期,金融市場較為平穩,銀行業所受因果關系影響最多,樣本2期金融危機爆發,證券業受到因果影響最多,而且這一特征一直持續到樣本3期;再次,在發生危機的樣本2期,銀行業對其他金融行業的因果影響也最多。
為進一步分析這種風險傳染特征,并更加形象地體現金融機構間的關聯性,本文利用式(3)—式(8)構建線性因果關系網絡圖,進一步測度金融機構間網絡關聯,具體見圖1和圖2。

圖1 線性因果關系網絡圖 (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

圖2 線性因果關系網絡圖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
由圖1和圖2可見,樣本2期的網絡關系緊密程度要顯著高于樣本3期,無論是從時間維度比較還是從個體維度比較,金融機構間的聯系程度均存在較大差異。
實證分析表明,國內金融機構關聯性于2004—2007年中期并未發生顯著變化;行業間分樣本統計值自2009年上升,并于2012年達到最高值,說明自2008年金融危機后,國內金融機構間的關聯性明顯上升,相應地,系統性風險的傳染性也進一步增強;此外,從行業維度看,統計樣本數據表明,銀行業關聯性最強,證券業次之,保險及其他行業位列最后。
網絡檢驗表明,平穩期金融行業內部風險傳染影響占主流。危機期間,金融風險的跨機構傳染影響占主流,具體而言,銀行負外部性溢出效應在危機時明顯增強,與此同時,銀行業對其他金融行業造成的風險傳染影響也愈加顯著,相對而言,證券業受到的風險傳染影響在金融行業中是最多的。
總之,銀行、證券、保險業的關聯性在金融市場環境惡化時明顯增強,同時提高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傳染性。同時研究發現,銀行業在系統性風險傳染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相對保險業,證券業更易受到銀行業風險的被動傳染,因此不同金融監管部門間加強協調合作非常必要。
[1]Rost B.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J].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011,89.
[2]范小云,王道平,劉瀾飚.規模、關聯性與中國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衡量[J].金融研究,2012,(1).
[3]黃陪,賈彥東.金融網絡視角下的宏觀審慎管理—基于銀行間支付結算數據的實證分析[J].金融研究,2010,(4).
[4]童牧,何奕.復雜金融網絡中的系統性風險與流動性救助[J].金融研究, 2012,(9).
[5]肖璞,劉軼.中國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評價指標、評估與有效監管[J].金融論壇,2012,(7).
[6]周再清,鄧文,周云伯.宏觀審慎監管框架下銀行系統性風險傳染測度研究[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
(責任編輯/劉柳青)
F830.3
A
1002-6487(2016)21-0169-02
山東財經大學金融產業優化與區域發展管理協同創新中心立項項目(14xtyb18)
柏寶春(1971—),男,山東煙臺人,博士,研究方向:金融機構風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