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彧●
江西省景德鎮第十九中學(333000)
?
淺談信息化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劉 彧●
江西省景德鎮第十九中學(333000)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各中小學都在陸續整合傳統學科與信息化教學,將來教育的大趨勢將是各種教育資源的綜合應用.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誘發學生學習動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顯得尤為重要,只要學生肯學,有興趣,能堅持,學習成績自然能提高,教學質量也能得到提升.
信息化;興趣;多媒體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它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設情境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化學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觀察實現現象,了解物質的結構和性質,提高課堂效率.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實踐,談談化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
通過多媒體課件聲音、視頻、圖畫等直觀素材展示貼切學生生活的情境,引起學生的注意,增強學習氛圍.
課例1 《金屬單質的性質 鈉的化學性質》教學設計過程:課堂首先播放“圣華曦制藥廠火災救援”的視頻,學生在觀看視頻時融入情境,和消防官兵一樣,迫切的希望火勢得到控制,而此時冷凍庫中金屬鈉的出現給消防官兵滅火帶來了巨大的阻礙,學生驚奇的問到,為什么金屬鈉的出現,會讓我們的消防戰士感覺到害怕呢?激烈的討論展開,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了,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激發了學生的探究精神,為金屬鈉單質的實驗探究做好了鋪墊.
課例2 在《酚 苯酚》性質課堂教學設計中,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醫院常用消毒液“來蘇水”及日常使用的“苯酚軟膏”使用說明書,讓學生了解到日常生活常用的兩種藥物中含有一種共同的化學成分“酚”,它的性質決定著它的這種用途,學生立即想通過學習了解到“酚”這種物質的結構和性質,加深它運用于生活中的理解.
多媒體課件教學情境設計如果過多的修飾,內容繁復疊套、眼花繚亂,課件就成了技術的炫耀.生活中處處皆是化學,學生學好化學,才能夠把化學與日常生活更好的聯系起來,所以為了激發學生求知欲,課件教學情境設計一定要與現實生活相類似或真實.
中學實驗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實驗儀器、設備和藥品的限制,顯示出一定的局限性.在課堂教學演示實驗中,合理的使用多媒體教學,就可以使化學變化過程由“抽象”到“形象”,讓學生更貼切的感受到化學物質性質的變化和規律性.

傳統教學中教師一直借助文本、實驗和圖片進行教學,對于過于抽象的微觀知識,例如元素周期律中講到的原子核外電子排布規律、原子之間得失電子、共用電子對,共用電子對的偏向與偏離等等,教師只用語言描述畢竟是抽象的,單憑學生的想象是很難理解的.多媒體課件可以采用大量色彩鮮明、活潑有趣的音像畫面并結合其高超的圖像處理能力,變抽象為具體,用flash制作分子結構立體動畫,模擬電子得失、共用和偏離的過程,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例如:在烴的含氧衍生物苯酚的課堂教學中,筆者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醫院常用于消毒的“來蘇水”和“苯酚軟膏”的使用說明書,讓學生了解到苯酚的物理性質,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分析苯酚結構及化學性質的興趣.緊接著利用電腦對苯酚的分子模型的各個層面進行不同的展示,讓學生看到苯環和羥基的相互作用,這樣學生對于基團之間的相互影響導致苯酚性質的不同,加深學生理解物質的結構決定性質的規律.
課例4 《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在本課教學設計中,筆者先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一組學生投籃球的動畫,讓學生總結籃球要順利的投入必須具備投籃力度和方向兩個基本條件,為有效碰撞理論講解提供了宏觀參照.接下來,利用電腦技術,模擬分子之間的碰撞幾種情況,學生不難得出,分子無規則運動時具有一定能量的分子合適取向的碰撞才能夠發生化學反應,順利的讓學生掌握了有效碰撞理論、活化分子、活化能這幾個抽象的概念.通過本堂課教學設計,合理利用了多媒體課件的特點,提高學生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化學學科中有些知識是非常抽象的,在實際教學中,課堂教學往往在突出重、難點問題上耗費大量的精力,學生感受不深,對知識點掌握不夠牢固,易于產生疲勞和厭倦心理.多媒體可以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學生難以聽懂的難題,做到精講、突出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標.
在多媒體課件使用中方法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課件不但要適用,而且還要適時、適度的用.課件的內容與教材內容、學生實際情況要相融合,教師制作課件時要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教材中哪些內容適合運用課件,插入圖片和視頻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1]馮燕.論如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中學生語數外(教研版), 2014,(03) .
[2]張之道.例談生活中的一些初中物理現象, 湖北中小學實驗室, 2013,(07) .
[3]朱華.初中物理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宿州學院學報, 2013,(04) .
G632
B
1008-0333(2016)24-00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