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初等教育是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礎,是關系到教育系統能夠健康持續發展的重要內容,隨著教育發展外部形勢的不斷變化以及各級教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新時期的初等教育課程改革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如何適應新時期教育教學活動發展的趨勢和要求,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教育工作提出的要求,是初等教育改革面臨的重要問題,也是初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基于此,本文對初等教育課程改革的相關內容進行了分析,探尋了初等教育課程改革的途徑和方法,以期為初等教育課程改革活動的開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初等教育 課程改革 發展趨勢 創新途徑
在新的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形勢下,推動初等教育課程改革,既是適應推動教育體系更加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重要途徑,也是推動教育事業更好發展的必然選擇。在新的經濟社會發展形勢下,傳統的初等教育課程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需求,必須結合實際有效推動初等教育課程改革活動,從而保證素質教育、終身教育等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效果,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培養人才。
一.初等教育課程體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
1.初等教育課程結構設置不夠合理
從目前初等教育課程體系的構成來看,理論課程在初等教育課程結構中占據相當大的比例,初等教育課程結構體系在素質教育課程、綜合實踐課程方面的設置比較少,缺乏相應的重視程度,這同時也是導致初等教育課程結構設備不夠合理的重要原因。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市場、社會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也在不斷提升,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獲得更好發展,就必須從初等教育階段就對學生的思想修養和實踐能力進行培養,但是目前的初等教育課程結構設置顯然無法實現這一要求,這不僅對學生素質教育培養產生了不良影響,而且還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產生了不利影響,如果不進行及時的改革,最終教育會成為制約社會進步的因素,阻礙經濟社會綜合發展。因此初等教育課程結構的不合理性急需進行改革和完善。
2.初等教育課程內容無法體現時代特征
新的歷史發展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需求和對社會的認知要求與過去相比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因此教育作為指導學生認知世界、了解社會的重要基礎,也應當適應時代發展的變化做出相應的變革。但是從目前初等教育課程結構來看,初等教育的內容并沒有充分考慮時代發展的變化,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求,仍然按照之前傳統的理論教育體系構建教育內容,這種與時代發展脫節的教育內容很難激發學生的學校積極性,而且也缺乏教育實用性。整個初等教育發展出現偏差,對初等教育發展的科學性產生不利影響。更嚴重的是,嚴重脫離時代發展實際的教學內容失去了教育的根本意義,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個體成長和個性發展。
3.初等教育方式比較落后
目前初等教育的方式方法受到傳統教育理念和方法的制約,大部分的初等教育大都采用灌輸式教學方式進行,很顯然,這種落后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缺乏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落后的教育方式還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影響了教師教學的創新能力。在新的教育改革發展形勢下,因材施教促進多樣化教學方式的發展,是當前初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二.初等教育課程結構改革創新的途徑和方法
1.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
理念指導實踐,教育理念的革新是初等教育課程結構改革創新的根本,在開展初等教育課程結構改革創新之前,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首先,要樹立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根本的初等教育理念,根據現代經濟社會的發展作為初等教育改革創新的指導思想,并以此為根據推動初等教育的發展。其次,要逐漸擺脫傳統教育理念對初等教育發展的制約,以學生全面、個性發展為重點,在提升理論知識教育的同時,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另外,在初等教育課程結構設計中要做好人文意識的滲透教育工作,這既是新時期初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要求,也是提升初等教育質量和效果的關鍵措施,滲透人文意識,就要求在初等教育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獨立人格的培養,要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并且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和道德素質觀念。最后,樹立正確的初等教育觀念還要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給與足夠的重視,尤其是要提升學生對素質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素質教育過程中。總之,為了有效推動初等教育的全面、健康發展,必須對相應的教育理念進行革新,要用全新的視角、更加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理念去指導初等教育課程結構改革,推動初等教育全面改革奠定良好的思想觀念基礎。
2.豐富初等教育課程體系內容
教育內容的改革和豐富是初等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重要方面,課程內容的選擇作為初等教育課程結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整個初等教育課程改革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通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過去的初等教育課程教學內容大都偏向于理論教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實用性比較缺乏,在教學內容方面就缺少對學生素質培養的體現。因此增加初等教育課程結構內容的素質性教育成為初等教育課程體系內容改革的重要方向。素質教育內容的創新必須結合社會發展的需求和素質教育的內涵進行。要在理論知識教育內容的基礎上,增設相應的素質教育課程,如強化學生的思想教育、藝術鑒賞能力教育和品行教育,豐富初等教育課程體系內容。另外,還要對結合時代發展對理論教學內容進行創新,改變枯燥的理論教學方式,將理論教學基于實際開展,通過實例開展理論教學等等,增加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程度,提高初等教育教學的質量。
3.創新初等教育課程結構創新
教育課程結構創新也是初等教育課程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課程結構是否科學合理,關系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會對學生的素質能力培養產生直接的影響,在學生全面綜合發展方面起到十分重要的基礎作用。另外,對初等教育課程結構進行創新也是提升新時期初等教育課程創新發展的重要要求,為初等教育向著適應社會發展提供了可能。根據時代發展的特點,結合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初等教育課程結構的調整主要通過以下兩個方面推進。首先是要增加初等教育素質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結構,初等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教人、育人,這就要求在初等教育結構中增加相應的思想指導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要具有豐富性、趣味性,要貼合現代學生發展的特點和學習要求,另外,思想素質教育課程的設置要全面,要涵蓋愛國思想政治教育、公民社會道德教育和個人素質教育等多個層面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導學生監理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其次,要增設綜合實踐課程,這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實踐性人才培養提出的要求,開展系列綜合實踐課程鍛煉,能夠對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動手操作技能進行有效培養。綜合實踐課程的建設要與相關的理論教育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實踐中找到自身的問題和不足,并且通過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提升初等教育效果和質量。另外,為了進一步強化理論知識的實踐效能,拓展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學校還要與社會團體、企業等開展相關的實踐教學合作,安排假期實踐、實習,讓學生接觸到真實的社會,發現自身與社會實踐之間的不足,提高初等教育課程結構的實踐性和實用性。
4.創新初等教育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
針對初等教育教學方式落后、單一的問題,必須結合當前教育教學技術創新和新型教育教學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對初等教育教學方法和方式進行創新和改革。首先,要做好多媒體教學技術在初等教育課程結構體系中的應用,強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直觀性、豐富性,增加初等教育的趣味性,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營造初等教育實踐情境,營造良好的教育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要將網絡教學手段融入到初等教育體系當中,網絡教學技術的應用能夠豐富初等教育的內容,拓展初等教育的層面,網絡教學手段在初等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是適應時代發展特點的重要體現,應當引起初等教育教學工作者的重視,信息時代的學生作為數字、網絡發展的“原住民”,生活、學習等各個方面都受到互聯網的影響,因此開展網絡教育教學活動是初等教育改革創新的重要方向。另外,要豐富和創新初等教育的教學組織模式,例如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分層教學模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等在初等教育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初等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對學生全面素質培養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結束語
初等教育是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教育改革創新的關鍵,是關系到國家發展、社會進步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工作。針對初等教育存在的問題,結合時代發展要求和人才培養需求,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課程結構、教學方式等方面做好相關的創新改革工作,確保初等教育課程改革的有序、有效推進。
參考文獻
[1]陳佳.初等教育技能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新西部,2010,(8):232+228.
[2]夏小林.論新課改革背景下初等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調整[J].改革與開放,2010,(20):177-178.
[3]太學英.“初等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與學科結構特色研究[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0,(6):95-98.
[4]哈希格爾勒.初等教育課程改革與創新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24):177-178.
[5]劉浩.五年制初等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
項目編號:2015年安徽高等學校省級質量工程教學研究重點項目:教師資格證“國考”背景下初等教育專業教學變革研究(2015jyxm523)。
(作者介紹:高梅媛,滁州城市職業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課程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