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軍
摘要 分析了大同縣黃花產業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今后產業化發展的具體措施,以期為大同縣黃花產業的發展壯大提供理論依據。
關鍵詞 黃花;產業化;現狀;對策;山西大同
中圖分類號 S6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20-0079-02
Industrializa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Hemerocallis citrina in Datong County
WANG Xue-jun
(Datong Branch,Shanxi Province Agricultural Broadcasting and Television School,Datong Shanxi 037004)
Abstract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Hemerocallis citrina in Datong County were analyzed,and the concrete measures for the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were put forward,which provide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Hemerocallis citrina.
Key words Hemerocallis citrina;industrialization;present situation;counter measures;Datong Shanxi
大同縣處于大同盆地,為較典型的黃土高原地區。全縣國土總面積為1 500.8 km2,其中山區面積為226.2 km2,占15.1%;丘陵面積為382.7 km2,占25.5%;平川面積為891.9 km2,占59.4%。區內最高海拔2 167.2 m,平均海拔1 050 m,境內地貌特征為“兩山一川”之地。全縣耕地面積為48 757.7 hm2,土壤屬于褐土向栗褐土過渡類型。大同縣年平均氣溫6.4 ℃,1月最低,平均氣溫-12.7 ℃,極端最低氣溫為-29.1 ℃,7月最高,平均氣溫21.9 ℃,極端最高氣溫為37.7 ℃。年積溫為2 807~3 110 ℃。霜期一般在4月中下旬,初霜期為10月下旬,無霜期115~135 d,年平均降水量為386.8 mm。“十年九旱”和氣溫偏低是該縣氣候的兩大顯著特點。獨特的地形地貌和氣候特點嚴重制約了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隨著國家退耕還林和京津風沙源治理等政策的影響,農作物播種面積有所下降,黃花種植面積逐年增加,呈現出較強的地域優勢。
莫道農家無寶玉,遍地黃花是金針。黃花菜又名萱菜、金針菜、忘憂草、安神菜,是席上珍品和觀賞名花,是山西省大同市的特色農產品。而大同縣是聞名全國的黃花主產地。該縣生產的黃花色澤金黃、角長肉厚、蕊多,久煮不爛、脆嫩可口,深受國內外消費者青睞。
近年來,大同縣的黃花產業取得長足發展,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產量逐年增加。
1 大同縣黃花產業現狀
黃花種植在大同縣已經有近600年的歷史。明末清初由內蒙傳入,從清朝開始大同縣就享有“黃花之鄉”的盛名,歷史上一直是進貢皇家御用的滋補貢品。改革開放以來,大同縣把黃花菜種植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來抓。
2011年,縣委、縣政府又把黃花產業確定為“一縣一業”的主導產業,陸續出臺了土地流轉、資金扶持、技術服務、招商引資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每年拿出專項資金按每戶500元的標準對黃花種植農戶進行補貼,同時對連片種植13 hm2以上的,由政府部門免費打井取水,引進節水技術,配套節水管道等進行扶持。此外,縣政府還專門成立了黃花產業辦公室,設專人受理黃花種植加工疑難,接受銷售價格咨詢,義務為種植戶、合作社、公司發布產品供求信息,初步形成縣、鄉、村3級技術服務網絡,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種植黃花的積極性。
1.1 種植規模
目前,全縣黃花主產區主要分布在倍加造、西坪、許堡、杜莊4個鄉鎮,并有一定的連片種植,其他鄉鎮也有零星分布。截至2015年底,全縣黃花種植面積7 337 hm2,總產量3.08萬t(干制),總產值5.7億元,黃花菜收入占當地農民人均收入的15%以上。
1.2 加工銷售
目前,大同縣黃花加工銷售龍頭企業主要有大同縣黃花總公司、三利農副產品加工有限責任公司、宏達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和富康農貿有限責任公司4家。在市場上銷售的大同縣成品包裝黃花大部分出自上述企業。據調查,上述4家龍頭企業年收購加工黃花逾1 500 t,產值逾3 000萬元。其中:大同縣黃花總公司年收購加工黃花逾500 t,產值逾1 000萬元;三利農副產品加工有限責任公司年收購加工黃花逾500 t,產值逾1 000萬元;宏達貿易有限責任公司年收購加工黃花逾300 t,產值逾600萬元;富康農貿有限責任公司年收購加工黃花逾200 t,產值逾400萬元。大同黃花遠銷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9個國家和地區。
1.3 打造品牌
近年來,全縣打造無公害、綠色食品品牌,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認證和生產逐步走上制度化、正規化,對促進農產品競爭力和品牌建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讓“大同黃花”占領市場,沖出國門,走向世界。現已注冊了“昊天牌”等商標,產品多次參加了省、國家、國際農產品博覽會,多次榮獲金獎,在國內和國際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2003年,大同縣黃花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2005年大同縣黃花合作協會所注冊的“大同黃花”通過國家工商總局原產地認證。2007年,縣黃花公司的“昊天牌”黃花被中國名優產品會評為優質品牌產品。2008年,大同黃花在香港國際農產品博覽會榮獲金獎。2009年,“大同黃花”在中國(山西)特色農產品交易博覽會上榮獲金獎。2010年,大同黃花在鄭州舉辦的國際農產品展銷會獲得金獎,在北京舉辦的全國特色農產品展銷會上獲金獎。2014年,在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上獲得金獎。
2 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粗放、產量不高
多數農民對黃花種植疏于管理,一些基本的栽培措施如合理施肥、花期保蕾、夏季抗旱保墑、病蟲害防治等技術措施應用很少。致使平均產量為3 000 kg/hm2(干制),與標準化栽培相差750 kg/hm2以上。
2.2 種植分散,規模化程度低
在黃花主產區由于多數農戶種植隨意,導致布局分散,呈現塊狀分布,管理不統一,區域化、規模化、專業化、基地化尚未形成。
2.3 加工企業規模小,帶動力不強,產業鏈條較短
大同縣雖然有4家黃花加工企業,但年加工黃花僅逾1 500余t(干制),只占到總產量的4.87%,絕大多數種植戶沿襲蒸制加工方法,若是連綿陰雨天氣,損失很大。而且目前加工僅僅停留在簡單曬制、包裝階段,產品的深加工很少,不能實現進一步增值[1-4]。
3 發展對策
3.1 更新觀念,樹立黃花產業發展戰略思想
大同縣黃花產業發展有相當潛力,有廣闊的銷售市場。現在需要著力解決的是轉變觀念,創新發展思路,樹立黃花產業化發展的戰略思想。
首先,縣委、政府要把黃花作為“十三五”期間農業重點扶持項目和推進“一縣一業”基地縣建設的主導產業,多措并舉,全力扶持引導,如在土地集中流轉、申請貸款等方面對黃花種植大戶給予傾斜;其次,政府要合理地規劃和布局,引導農民連片種植,促進黃花的基地化建設,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管理,產業化發展,使黃花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渠道。
3.2 健全服務體系,強化技術指導
一是要以科技人員為骨干,以農民技術員為主體,以科技示范戶為基礎,形成完善的科技服務體系。二是要組建技術推廣和服務團隊。從縣、鄉2級選拔具有豐富專業知識和基層工作經驗、熟知黃花栽培管理技術的專家組成技術團隊,根據黃花產業發展的特點和農民需求,開展技術服務和指導,著力推廣黃花無公害、穩產高產栽培技術,解決農民在黃花種植特別是田間管理方面亟需解決的實際問題。三是要加大科技培訓力度,著力培養一大批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和“鄉土人才”,使他們在黃花種植管理中起到“傳幫帶”的作用,從而全面提高黃花種植戶的科技素質和技術水平[5]。
3.3 加強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
圍繞黃花產業的發展,組建各種農民專業合作社,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對接,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民抗御市場風險的能力。要探索多種創辦形式:一是引導農民合伙舉辦。鼓勵有一定銷售渠道、生產加工技術、資金實力的能人牽頭聯合農民創辦,帶領群眾闖市場。二是依托企業舉辦。實行“企業+合作社+農民”的產業化組織模式,完善利益聯接機制,推動黃花產業化進程。三是指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領辦。發揮黨支部、村委會、農口各服務部門等各組織的作用,建立具有本地資源優勢的合作社。四是鼓勵科技人員領辦。實行“科技人員+合作社+農戶”的科技服務模式,提高農民的市場競爭力,促進黃花合作經濟組織發展[6-8]。
3.4 大力培育黃花龍頭企業
龍頭企業是推進黃花產業化發展的關鍵,引進、培育、發展龍頭企業是推進黃花產業化發展的重中之重。鼓勵龍頭企業以產權、品牌為紐帶,實行跨區域、跨所有聯合,在更廣闊的關于整合資源,組建企業集團,做大黃花產業規模,增強市場競爭力。支持企業加強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在鮮黃花保鮮加工、富硒加工商進行研究攻關,并積極推進黃花采摘、烘干技術,還要對黃花的“根、莖、葉”進行立體研發,研制藥用、食用產品。在國內外建立營銷網點,擴大黃花產品出口。引導企業按照國際、國內有關產品質量標準,加強黃花品牌注冊和國際質量體系認證等工作,不斷提高黃花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加快引進先進加工技術、加工設備,發展精深農產品加工,增加產品附加值,提高產品檔次[9-10]。
4 結語
大同縣發展黃花產業,應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托,以流通銷售為關鍵,以龍頭企業的壯大為出路,以品牌塑造為引領,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示范引路,規模種植,系列開發;科研、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的基本思路,做大做強黃花產業,為全縣現代化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做出積極貢獻[11-13]。
5 參考文獻
[1] 趙國霞,丁國亮.黃花三七栽培技術[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09.
[2] 馬岐.怎樣栽培黃花菜[J].農村科學實驗,1994(8):17.
[3] 汪發明.黃花菜的栽培與加工[J].農業科技通訊,1985(8):18.
[4] 單保重,廖解生.關于我市黃花產業化建設情況的調查[J].衡陽通訊,2005(10):20-21.
[5] 劉立峰.關于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情況的調查[J].大慶社會科學,2012(4):56-59.
[6] 李國清.渠縣清溪場黃花產業化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J].軟件:教學,2015(8):308-309.
[7] 李鎖記,賀愛萍.慶陽市黃花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甘肅農業科技,2005(10):29-31.
[8] 張西露,粟建文,葉英林.祁東縣黃花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分析[J].湖南農業科學,2013(15):148-151.
[9] 鄧放明,尹華,李精華,等.黃花菜應用研究現狀與產業化開發對策[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29(6):529-532
[10] 楊振華.四川渠縣黃花產業化研究[D].雅安:四川農業大學,2009.
[11] 吳松海,鄭家禎,張少平,等.福建省黃花菜產業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福建農業科技,2015(12):63-65.
[12] 李瑞琴,車宗賢,任表玲.甘肅省慶陽市黃花菜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J].陜西農業科學,2005(4):7.
[13] 閆琴,柯斧.秦巴山區黃花菜產業發展特點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學,2010(9):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