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喜
摘 要幸福教育課程以幸福教育理念為統領,圍繞兒童培養目標,從學校整體課程體系建構的角度出發,形成幸福教育課程群,同時不斷總結構建實踐的經驗,并將其作為實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載體和重要途徑。學校優化整合國家課程的“1”,以及“學校個性化發展的幸福教育校本課程”的“4”,即“1+4課程”。將國家課程、校本課程進行統整,進而建構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化幸福課程體系,滿足兒童個性發展特需。
【關鍵詞】幸福教育;幸福教育課程;構建實踐;發展特需
幸福教育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育實踐,是通過教育的途徑實現人們對幸福的追尋,并在追尋中獲得幸福。我校以“辦幸福教育,享幸福人生”為理念,追求素質教育愿景新樣態,為每一個學生的終生幸福奠基,具有理解幸福的思維,創造幸福的能力,體驗幸福的境界,奉獻幸福的品格,培養活潑潑的生命。
1 什么是兒童個性發展特需
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這是教育永恒的話題。小學教育,就是要讓兒童獲得健康活潑、和諧自主、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小學教育扮演的應是為幸福人生奠基的角色。每一個兒童都是具有獨立人格,生動活潑的生命個體。小學教育,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引領每一個孩子走向幸福。
教育者要發現和挖掘學生的不同智能,提供適合每個個體不同智能的教育需求,進而使受兒童的各種智能得到充分、全面發展和完善。關注的是他們的學習素養、關系素養、品質與品德素養的奠基工程,培養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以課程為載體,來完成我們的目標。
2 為什么幸福教育課程是兒童個性發展特需
幸福課程是以提升兒童幸福指數為核心目標的課程教育,是構建和諧社會反映在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幸福教育課程以幸福教育理念為統領,圍繞兒童個性培養目標,從學校整體課程體系建構的角度出發,以學年度作為一個研究單位,對每天、每周、每學年的課程進行統一的規劃,形成課程系列,將常規的課堂教學與各種教育活動進行合理的整合,互相促進,融為一體,形成有特色的幸福課程體系。
為此,學校實施幸福教育, 應構建具有幸福特色理念的課程,并將其作為實施“幸福教育”理念的核心載體和重要途徑。在這一教育理念指導下,以滿足學生成長需求、順應教師發展需要、符合學校發展實情為出發點,建立融合國家課程、校本課程、學校特色課程的幸福課程。
我校的幸福教育課程是學校本位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學校辦學特色的重要依托,幸福教育校本課程有著堅實的理論基礎,完整的課程體系為學生書寫幸福人生打上靚麗多彩的底色,也為教師感受職業幸福譜上溫馨和諧的樂章。
3 怎么構建幸福教育課程才能滿足兒童個性發展特需
在教育實踐中,教師對兒童主體的幸福觀缺乏正確的引導與教育,兒童對幸福的理解認識和體驗不深,學校學習與現實生活嚴重脫節,幸福教育課程的優化整合與實施不到位致使師生的幸福感缺失。
幸福教育課程的構建,首先要認真落實省頒課程計劃,構建校本課程體系,采取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實踐課程與體驗課程、學科課程與活動課程、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四結合原則,豐富原有的課程結構,提高兒童在校教育的幸福指數,實施兒童素養奠基工程。
我校在課程結構上,通過學科內的滲透式整合、學科間的消弭式整合、跨學科的融合式整合等方式優化課程建設,以“素養”為依據進行課程整合,實現學科內外的融合、統整的化學變化,構架“1+4”課程體系。有效實施學科性課程,增強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在學校中的適應性,使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在學校課堂實施中不斷增值、不斷豐富、不斷完善。使教師不再是課程的被動實施者,而是課程的研究者、開發者,為教師提供更寬廣的舞臺,使教師真正體驗研究的幸福、創造的幸福、收獲的幸福。打造菜單式校本課程,使國家課程與地方課程校本化、校本課程特色化。在課程實施上,建立“幸福教育課程超市”,采取選課走班機制,為兒童自選內容、自我教育、自主發展提供廣闊的平臺,構建“校本、自主、開放、活力、快樂”的“幸福課程”新體系。
優化整合國家課程的“1”,以及“學校個性化發展的幸福教育校本課程”的“4”,即“1+4課程”。將國家課程、校本課程進行統整,進而建構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化幸福課程體系,滿足兒童個性發展特需。
“1”即國家基礎型課程,由各學習領域體現共同基礎要求的學科課程組成,是全體兒童必修的課程,促進兒童素養的鍛造;“4”指學校根據實際情況,結合地域特點、教師能力、兒童情況、學校現狀所設置的校本課程,開發“幸福人”人格養成課程群、“我喜歡”活動體驗課程群、“棗讀書”兒童閱讀課程群、“水晶石”科技探索課程群。兩種課程齊頭并進,互為補充,共同為兒童的成長奠基,打造兒童們幸福人生的底色。
我們首先制定了《校本課程開發手冊》,在整合國家課程的基礎上開發校本課程——“幸福人”人格養成課程群、“我喜歡”活動體驗課程群、“棗讀書”兒童閱讀課程群、“水晶石”科技探索課程群,共四大課程群,并編寫相關的課程實施方案。歷經自主申報、制定方案、開展評價等環節后,將這些系列化、規范化的課程群納入課程設置,兒童自主選擇,常態實施。其結構如表1所示。
“幸福人”人格養成課程群,關注的是兒童的德行發展。通過班級管理課程化、主題教育課程化、養成教育課程化等方面探索,開展班級自主管理,以每月一次愛國、文明、勤儉、感恩等主題教育為載體的課程,規范兒童言行、習慣的獨立課程等,促進兒童人格養成,為兒童幸福的人生奠基。
“我喜歡”活動體驗課程群,關注的是豐富兒童的活動體驗。通過多次學情調查和征求意見,優化整合資源,開展兒童詩、演講、朗誦、悅讀、古箏、書法、武術等二十六個社團課程。每周三下午和周五的“幸福課堂超市”,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26個社團采取走課形式,讓活動體驗課程成為每個兒童張揚個性、提升素質、感受快樂的舞臺。
“棗讀書”兒童閱讀課程群,關注兒童人文素養和閱讀力的提升。幸福路小學校園一進大門,左側有一尊景觀石,兩株郁郁蔥蔥的棗樹從一塊嶙峋巉巖中旁逸斜出,配以朱紅的隸書“讀樹”,醒目鮮亮,寓意“早”“讀書”,“讀書”要趁“早”,寄寓對莘莘學子的勸勉與厚望。學校參照新課程標準編寫一套系統的兒童閱讀課程實施方案,有序組織多種閱讀活動和閱讀評價活動,已投入實施的1-6年級校本教材《早讀書》為代表的系列教材為載體,培養兒童的文化人格和精神追求。
“水晶石”科技探索課程群,關注兒童的科學素養和創新精神培養。“東海水晶甲天下”。我縣有豐富的水晶礦產資源和依托水晶研發的高科技產業鏈,“水晶石”成為兒童在科技探索過程中勇于創新、敢于實踐的精神象征。充分結合學校和兒童的實際,開發具有校本特色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東海地質、水晶、車模、無線電測向等。
總之,學校幸福教育課程體系的重構,要站在學生終生發展的立場,要基于讓孩子過上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目的,要從教師專業成長、學校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設計。
作者單位
江蘇省東海縣幸福路小學 江蘇省東海縣 22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