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波瀾++姜來
摘 要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全部內涵卻被“形、神、勁、律”這四大基本的動作要素與美學形式完全涵蓋了,中國古典舞的形神兼備要求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基本動作“勁”與“律”的完美結合。另外,形神的結合還需“氣”來做介質。然而形神兼備以后又能產生中國古典舞的氣韻,當形神和氣韻都達到以后,中國古典舞的意境就被自然而然地傳達出來了。其實,中國古典舞的意蘊主要體現在形神、氣韻和意境這三方面。
【關鍵詞】形神兼備;氣韻;意境
1 中國古典舞的內涵
中國古典舞起源于古代的宮廷舞蹈,脫胎于我國的戲曲舞蹈,最終經過舞蹈界的藝術人士和研究者的提煉、整合,最終創造出的一個新的舞蹈類型。其實,中國古典舞有其獨特的內涵,這一名稱里的“古典”不是古代的意思,而是指經典的意思。而中國古典舞又是由中國古代舞蹈藝術歷經長期的發展、演變而來,并且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的發展又促進了典范性的舞蹈表演藝術的形成。中國古典舞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借鑒、吸收其他文化形式的長處,例如借鑒戲曲舞蹈的身段,學習武術的“精”、“氣”、“神”以及身、眼、手、步和韻律等,從而促進了中國古典舞蹈藝術的不斷提高。中國古典舞的創立者們結合了戲曲舞蹈和中國武術藝術的美學理論,精準地概括出了中國古典舞的一系列新的理論。創立者們用“形、神、勁、律”這四個字總結了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四大基本美學形式和動作要素,這四個字涵蓋了身韻的精髓與內涵。“形”是指舞者的所有動作,包括舞姿的造型和舞姿的動作連線等。“神”是指舞蹈的內在意蘊,以“形”來傳達“神”,用“神”來統領“形”,可見,“神”在舞蹈中起著主導與支配的作用。
2 中國古典舞中意蘊的表現
2.1 形神合一
中國很多傳統藝術都追求形神合一,形神合一需要“氣”做中介,才能達到內與外兼修、身與心并用、形與神兼備的最高境界。形與神這二者是相互補充、相互體現,又相互轉化的對立統一關系,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它們之間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身心合一,以形傳神、以神統形的密切關系。即身融合于神之中,神由形來傳達,實現形神合一的狀態;看見形就能抓住神,領會其中的神,也就領會了心。中國的古典舞從外形到內在,形神兼備的意蘊使身姿展現陰陽的對應,用神韻展示了虛實相生的境界。
形與神的關系也是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的核心,并且在教學和研究中把內與外兩個方面相結合,才能為達到形神合一提供了一種可能性。另外,中國古典舞的神韻教學中還要整體把握形與神,把握形時,要琢磨身體動作,規范舞蹈姿勢,并進行長期的訓練;把握神時,要通過啟發與想象的方式來訓練,并且在舞蹈時還要注重意與氣的結合;針對這二者在收與放、靜與動、簡與繁的結合中尋找內外的平衡,這樣才能在古典舞的訓練中體現以人為本的精神,而不是純粹的以肢體為主;做到真正關注氣度、風采與精神,而不是僅僅注重舞者的技巧、舞蹈時的形態和外表。中國古典舞形神合一的意蘊需要尋求內外的平衡,才能在形與神的密切配合中達到以形傳神、氣韻生動的藝術境界。
2.2 氣韻
中國大多數傳統藝術都追求達到“以神統形”的精神境界之后而產生的“氣韻”,“氣韻”是中國古典舞意蘊中創作者和舞者都比較推崇并孜孜以求的藝術境界。“氣韻”是和創作者具有密切聯系的,由于對中國古典舞的舞蹈需要由不同的創作主體來表現,一是編排舞蹈者,二是舞者,因此,中國古典舞是需要經過二度創作的藝術形式。雖然創作的主體不同,但是他們都追求“氣韻”,都是通過自己的心靈與對舞蹈的靈性和身體語言來傳達“氣韻”。
“氣韻”作為中國古典舞訓練的基礎,亦是中國古典舞始終追求的藝術精神,在以“氣韻”為基礎的舞蹈訓練中積極體現“氣韻”,正是在這一過程中賦予了身體動作、舞姿,甚至是作品的內容以強烈的生命活力。因此,古典舞的“氣韻”是生命之氣、身體之氣和藝術之氣共同融入在舞者的舞姿中而體現出來的韻律美。
2.3 意境
以身體運動作為藝術表現形式的中國古典舞,在“意境”的塑造與展現上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2.3.1 形神與氣韻均達到以后才能傳達出所需的意境
中國古典舞在訓練的過程中,不僅強調身韻的四大基本動作,還講求“形三”、“勁六”、“意八”、“無形者十”,并且“無形者十”是古典舞所追求的最佳境界。“意境”中,“意”的意思為象與思。象和思都會受主觀因素的制約,但氣韻是由客體表現出來的,當達到“無我或忘我”之象的時候,氣韻就能夠傳達出來,從而崇高的人格以及內在的生命力就能夠得到升華,最終促進了古典舞中意境的實現。古典舞不僅能夠表現舞者內在的生命活力,還能傳達出中國古典舞深刻的意境美。
2.3.2 空間意境的渲染
中國古典舞是一種時空性的藝術,自然少不了對空間的把握與利用。從“意境”的角度來看,舞者自身和其舞蹈時所占用的空間是現實的情境,即“實境”,而在舞蹈的過程中利用空間和舞蹈動作展現出來的情景即為所謂的“虛境”,在虛實相生中渲染與傳達舞者的思想情感和古典舞作品的意蘊。其實,中國古典舞是一門由多維空間構成的藝術,舞者通過自己的舞蹈以及舞臺燈光、運動空間、舞臺伴奏等的精心設計,把觀眾引領到一個特有的精神空間,讓觀眾領會中國古典舞的真、善、美,以達到渲染意境的氛圍。
3 結語
上文所述的意蘊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以及中國傳統藝術的發展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們的古典舞工作者還需更進一步地深入研究與創新。
參考文獻
[1]杜涓,陳旖旎.中國古典舞《點絳唇》的審美意蘊管窺[J].戲劇之家,2016(12).
[2]張斌.中國古典舞《愛蓮說》的意蘊之美[J].時代文學(雙月上半月),2010(02).
[3]呂聯.在“大易之美”中探尋中國古典舞的美學意蘊[J].解放軍藝術學院學報,2009(02).
作者簡介
范波瀾(1960-),女,漢族,吉林省長春市人。碩士學位。現為吉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舞蹈表演與教學研究。
姜來(1991-),女,滿族,吉林省長春市人。現為吉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舞蹈表演與教學研究。
作者單位
吉林藝術學院舞蹈學院 吉林省長春市 1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