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中,將文化產業分為十大類,文化產品生產的輔助生產是其中第八大類。文化產品生產的輔助生產中又分為版權服務、印刷復制服務、文化經濟代理服務、文化貿易代理與拍賣服務、文化出租服務、會展服務、公司禮儀和模特服務、大型活動組織服務、票務服務等。本文對中國版權貿易的相關政策進行了梳理。
【關鍵詞】版權貿易;政策
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中,將文化產業分為十大類,文化產品生產的輔助生產是其中第八大類。文化產品生產的輔助生產中又分為版權服務、印刷復制服務、文化經濟代理服務、文化貿易代理與拍賣服務、文化出租服務、會展服務、公司禮儀和模特服務、大型活動組織服務、票務服務等。本文對中國版權貿易的相關政策進行了梳理。版權貿易是通過作品的版權許可或轉讓行為而獲利的貿易行為,是一種無形財產貿易。在數字時代,隨著世界貿易的發展,貿易結構開始從以商品為主的有形貿易向以知識產權為 主的無形貿易轉變。
1 版權相關進口政策
1992年1月17日頒布實施《中美政府關于保護知識產權諒解備忘錄》,第3條第4款關于“適用于所有作品和錄音制品的獨占性發行權包括通過出租提供復制品以及這一專有權利在復制品首次銷售后仍然存在”。表明在涉及美國的圖書版權貿易中,平行進口是不允許的。
1995 年 10 月,我國頒布實施了《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規范知識產權保護的行政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1994年5月12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七次會議通過,2004年4月6日再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修訂通過,2004年7月1日起施行。)第 29 條: “國家依照有關知識產權的法律、行政法規,保護與對外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進口貨物侵犯知識產權,并危害對外貿易秩序的,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可以采取在一定期限內禁止侵權人生產、銷售的有關貨物進口等措施。”第 40 條: “國家根據對外貿易調查結果,可以采取適當的對外貿易補救措施。”這二條是中國打擊進口侵犯版權的重要規定。
2 版權相關出口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第 31 條: “其他國家或者地區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未給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個人國民待遇,或者不能對來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貨物、技術或者服務提供充分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國務院對外貿易主管部門可以依照本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并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協定,對與該國家或者該地區的貿易采取必要的措施。”這條是我國制裁國外發生侵犯我國版權的一種概括性規定。
我國出版業在走出去過程中長期依靠政府政策推動,政府在出版走出去中的主體地位,扮演著規劃者、組織者、資助者等多重角色。2003 年,全國新聞出版局長會議上正式提出了我國新聞出版業的走出去戰略。此后,新聞出版總署及相關部門便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扶持新聞出版業走出去。例如2006年啟動“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每年資助額都在 1000 萬元以上。2009 年啟動“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共資助2900多種外向型圖書,總金額近1.5億元。 2010 年啟動“中國出版物國際營銷渠道拓展工程”。中外圖書互譯計劃、重點新聞出版企業海外發展扶持計劃、邊疆新聞出版業“走出去”扶持計劃、圖書版權輸出普遍獎勵計劃、絲路書香工程。構建了內容生產、翻譯出版、發行推廣和資本運營等全流程、全領域的“走出去”格局,打開了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物市場。
2009年3月27日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文 《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關于支持文化企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9]31 號) 。
2010 年 1 月 1 日,新聞出版總署公布《關于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新出政發〔2010〕1號) ,首次明確界定了新聞出版產業涵蓋的領域,并提出了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五大重點任務。明確提出了六大主要措施和九項政策組織保障,包括細化了非公有資本參與新聞出版產業的方式和渠道,提出了打造“雙百億企業”的戰略設想等。
2011 年 4 月,新聞出版總署公布《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走出去”發展規劃》,是新聞出版系統第一個“走出去”五年規劃,從定性和定量兩個角度提出了“走出去”的具體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為今后新聞出版“走出去”工作勾畫了藍圖,指明了方向。提出六項核心指標、八項重點任務后,還從加強財政金融稅收支持、優化資源配置、實施重點工程、強化會展平臺、加強信息服務、改進統計指標、培育中介機構、加強人才培養、完善獎勵機制和加強組織領導等方面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十項措施。
2012年 1 月 9 日,新聞出版總署公布《關于加快我國新聞出版“走出去”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涵蓋了十大門類 50 條扶持政策。對實現“走出去”的新聞出版企業,在出版資源上給予優先配置和政策傾斜; 支持出版集團公司和具有一定版權輸出規模的出版社成立專門針對國外圖書市場的出版企業,經批準可配備相應出版資源; 對列入“走出去”重點工程中的出版項目所需出版資源給予重點保障; 對“走出去”成效顯著的完全外向型的非公有制企業給予特殊扶持政策。
2015年12月1日,國家版權局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在上海簽署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國家版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雙邊合作的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在版權領域全面開展合作。
2015 年 12 月 9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要建設知識產權信息和運營交易服務平臺,建立財政資助項目形成的知識產權信息披露制度,推動專利、商標、版權等基礎信息免費或低成本開放”。
參考文獻
[1]祝寧波.試論我國版權平行進口的立法完善[J].新疆社會科學,2008(04).
[2]金元浦.中國對外出版及版權交易年度發展研究——現狀、問題、特征與趨勢[J]. 湖南社會科學,2014(03).
[3]秦國艷.中美版權行政保護制度之比較[J].法制博覽,2015(22).
作者簡介
邊莉,女,現供職于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產業。
作者單位
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 014035